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 柴宗誼,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馬蘇等人是搭乘趙翔的旗艦返回。
他們帶回去的是印刷好的《爾雅》、《說文解字》、《春秋》、《史記》這幾本書。算是交代了殷商以來的文字變遷和曆史變遷。一本《農曆》,上麵除了太陽曆和太陰曆以外,最重要的是對農事的記錄。要知道高繼衝知道印第安人對於星象曆法以及農業非常有研究,這算是拋磚引玉,希望真的能夠把他們的大巫給勾搭過來。一把百煉鋼的短劍,一個放大鏡,一個懷表。這三樣東西,馬蘇等人接接讀不敢接,特彆是懷表和放大鏡。
這個透明的,能夠看見裡麵很多齒輪的懷表,被認為這是能裝下宇宙的神物。而水晶被認為具有魔力,何況它能夠把物體放大?
這三樣東西用一個檀木盒子裝起來。盒子正麵繪製的是龍鳳呈祥的圖案。龍鳳圍繞太陽飛向,四周是祥雲和飛舞的仙女,用麒麟拉著戰車的天兵天將。地麵上的山水之間,有山神、水神和土地神。
反麵是伏羲女媧神像和扶桑神樹,上麵的太陽和玄鳥形象被特意突出化了。四冊是農墾圖和仕女圖。
這個用浮雕和彩漆做成了盒子,就算是讓在場的很多人都有要頂禮膜拜的衝動,何況是馬蘇等人?
幾個族長連碰都不敢碰,還是高繼衝和王婉容親自放在馬蘇的手上,才接過去。
“這隻是我個人送給東土的禮物,並不是大周送的。所以不必介意。”
高繼衝說得很清楚,而且柴宗誼這個準太子也表現得很清楚。東土隻是來了幾個族長,所以負責接待的隻是渤海王。想要更加高級彆的接待,馬蘇他們的地位還不到。大周太子和宰相來迎接的,是大周東征的英雄。而大周皇帝的詔書上,連半句涉及東土的字句都沒有。而且英雄下葬之後,除了太子,都回朝去了。
太子之所以留在渤海,是與渤海王親善。與馬蘇等人沒有關係。
這讓馬蘇等人感到憋屈的同時,也感到了可怕。單單一個渤海王就這麼厲害。大周現在得有多了強大?
碼頭上,柴宗誼對那個盒子還是有些羨慕。
高繼衝笑道:“我們回的禮微不足道,要知道這次帶回來的種子才是能夠改變百姓生活的東西。我已經為皇上準備一份。畢竟這次淮南和吳越等地都有商船去,多少都要帶一點。不過凡事總有利弊,產量低的作物也有他們的優點,而且所有的作物都是可以通過選育優化的。東土帶回來的這些,也是那邊選育後的結果。所以說東土雖然落後一些。但是也不是全無是處。”
柴宗誼臉色有些沉悶:“先生這是要趕我走嗎?”
高繼衝笑道:“殿下,不要為那些閒言碎語煩惱,也不要在這個時候讓皇上為難。殿下最好親自管理這些作物的試驗田,各地區因為氣候不同,水肥條件不同,種植技術也不儘相同。國以農為本,殿下要多去司農那邊。其它的自有其他人來管,殿下也少一些嫌隙。”
柴宗誼舒了一口氣道:“我也隻是想為父皇多做點事情,雖然我不是那麼聰明。現在想想,我還是有多大力。出多大力好了。”
高繼衝笑道:“這樣想就對了,畢竟皇上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柴宗誼這些日子自己拉著一些同學跑了幾天。他發現這些同學要說才能,那要比朝中大臣厲害多了。但是他們都要麼安心做自己的研究,要麼安心教學生,要麼在下麵當一個小管理員,最高的也不過是管理所的所長等等。
沒有誰有怨言,因為王爺都是在鄉間這麼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走,做的也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渤海人將來的教育程度都很高,當官的也就那麼多,所以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事。
柴宗誼原本非常不舒服的心。總算是有些鬆動。沒有人是傻子,柴宗誼也不是,外麵對他的評價和瞧不起他是知道的。說不想當太子,不想當皇帝。那肯定也是假的。他都想,但是他因為在渤海的經曆,下意思地察覺到了自己現在不是那麼妥當,因為很多事情有違他的本性。
“先生,很多人都說您有野心。我知道您不是。可是渤海行政與大周明顯不同。我該如何做?”
“殿下,每個地方的情況都不同。就比如我這裡。我完全可以不理會世家,在大周就不行。所以每個地方都要摸索出自己的發展之路。何況我們的使命也不同,我要做的是安民,對外開拓,我能打破舊的一切。而皇上要做的是一統中原,讓世家和老百姓,讓文臣和武將能夠共同為國出力。所以說適合渤海的,不一定適合大周,我希望殿下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柴宗誼帶著一艘小型的商船將沿著黃河而上,李重進已經在青州等著他了。
從美洲運回來的良種,各郡都分了一點點,但是最主要的種植地還是在遼河平原,那裡的移民在持續增加,農墾麵積也比較集中。東丹郡因為實行精耕細作和牧業林業先行的政策,雖然人口增加很快,但是農耕麵積不僅沒有增加,反而縮小了。相同的情況也在登州出現。所以新的農作雖然對增加農耕麵積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其它郡實際並不明顯。
“遼河平原的農業結構還有一定空間,包括金德縣一代。很多適宜種植的地區,現在仍然是牧場。近幾年準許進入的移民有*萬人,但是杯水車薪。遼河平原和混同江平原人口密度還是太稀少了。”
吳夏返回的時候,已經動手將位於樂浪郡平原地區人口稠密區的貧民和農奴解放後,送往遼河平原。
“樂浪郡出來的這些人,體質差太多,根本不適應山地和野外生活,如果直接送到東丹郡,無異於讓他們送死。所以我想在遼河平原地區的每個村子安插一點,這樣既能保住他們的命,也能擴大一些農墾麵積。”
“這次遷過去的人口有多少?”
“樂浪郡的人口與渤海郡略少,接近一百四十萬人。這次移民有三十萬左右,都是農奴和奴仆,他們都沒有土地。”
“整個樂浪也隻有這麼一點人。”高繼衝歎了口氣。
“是的,按道理來說,樂浪郡的人不算多。特彆是子安在東北部山區在女真人出走之後,幾乎沒有什麼人煙。但是那些地方隻能管理員才能進入。從目前看,隻有渤海郡的半島地區才可以征召合格的管理員。而這些管理員根本連渤海,山東和東丹三個郡都不夠用。”
吳夏猶豫了一下道:“軍部的意思還需要在高麗想辦法,高麗有近兩百萬人。另外濟州可以稍微放鬆一點,每年進十萬人還是有希望。”
高繼衝笑了:“有希望,有什麼希望?全國認識字的人有多少?這幾年每年來渤海的人都在下降。還逼得皇上連續下招賢令和我們搶人才。十萬人?我看就是放寬條件也不會有那麼多。還是抓好自己的教育和醫療為好。”
吳夏苦笑。道理是不錯,但是引進人口是壯勞力來養活孩子,不引進,這些孩子全部是王府來養。王爺你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站著說話不腰疼啊。(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