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登州攻略,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高繼衝還是遠遠地看了蕭思溫和呂不古一眼。

兩個人都穿著漢人服飾,呂不古還牽著一個一歲來一點的小孩子,應該剛剛學會走路。這是兩個人的二女兒。

蕭思溫和呂不古把已經六歲大的大女兒蕭胡輦留在了南京,他不敢真的把妻女全部帶走,不然他就是第二個跑到漢地的“人皇王”。兩個人身邊隻有一個老家人和一個侍女,都是漢人模樣。

不過蕭思溫和呂不古隻是來看了一下熱鬨,然後就帶著人遊山玩水去了。

是真的遊山玩水,因為近些日子很多道觀的後山都開放了,山賊都被剿滅,山民也得到了必要的安置。所以安全了很多。再說安不安全,蕭思溫和呂不古似乎也不太在乎。盯著他們的人說,這兩口子武藝都不錯,帶的人也算是高手。

人家沒有見高繼衝的意思,就代表至少蕭思溫沒有想與渤海緩和關係的意思。高繼衝也沒有,遼國,就算他們有心向漢人之心,抗遼、或者吞並遼國都是一定要做的,這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隻是一個方法問題。所以高繼衝隻是命令暗衛進行監視,讓他們在登州玩耍。

登州,派出去的乾部也好,部隊也好,都把在登州視為一次行動。軍隊和乾部都是一掃而過,沒有半點停留。所以如果隻是在登州,蕭思溫能看到的,恐怕還沒有直接在遼東戰場耶律*看到的多。

正因為隻是一次軍事和政治的行動,參加的人不會因為利益需要平衡而忍讓,沒有人能夠感到他們對罪惡和善良的判斷。一次殺過去,幾乎徹底改變了社會人群的結構。

四個港口和口岸的建設才是這些乾部的工作重點。至於軍隊,正在總結經驗,視情況看是否需要再掃一邊。

這有些像運動。但是這個運動不是在自己的境內。高繼衝是準備以這四個口岸為基礎,以軍事橫掃可以抵禦教育,經濟的絆腳石。然後從這兩方麵緩緩滲透。

如果開封事定以後,能夠讓他管轄登州。就可以對官府衙門改革。如果不行,那麼四個口岸高繼衝是無論如何要保住的,要不給麵子就翻臉。而這四個口岸,就是吸引原材料和人才的基地。

“對於蒙學,多投入一點沒關係。相對於民心和人才,免費給每個孩子每天一餐的糧食和奶製品,免費為他們提供蒙學課本和筆墨紙張不算什麼。登州、芝罘、清泉夼、不夜城四個口岸的蒙學條件可以參照大連。其他地方就請海蟾道長代為布施。”

劉海蟾已經把整個登州的道觀裡的道長聚攏在了一起,由他們代理渤海為孩子們捐贈的物資。

對於這些道觀來說。這是一場功德。他們都是坐地戶,和地方百姓關係都不錯,這次也是響應渤海王的主要的勢力。所以在高繼衝還無法對地方進行執政的情況下,有他們代辦是最好的辦法。而暗衛和商司的人可以監督和協助。

劉海蟾帶著幾個道長過來是辭行的。老頭見了周訓,周訓當然支持這件事,功德誰不想要?

當然,其中渤海王打的什麼主意,大家都很清楚,不就是把科學傳播開來嗎?現在的書院不教這些,因為朝廷科考不考。書院也不好把科考不考的東西強行推動。可是朝廷不考。渤海王哪裡考啊。書院不好推動,讓道家的人以捐贈的形式來推動。周訓在撈取民心的同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人追求。自己也好打馬虎眼。

隻是不管是周訓,還是道家的人對高繼衝的豪氣震驚了一下。整個登州的幼童,全部上蒙學。書本渤海王給,每天免費一餐吃飽。這得多少銀子?這中間還有運輸的問題,沒有這四個口岸,還真的不好辦呢。

周訓下令牟平縣和文登縣的縣令全力支持,可是登州有三個縣,除了牟平和文登,還有黃縣。黃縣這次王爺的人避開了。雖然王爺打印了三個縣的蒙學同等待遇。可是能不能執行不是那麼簡單。朝廷的衙門實際上隻管到縣。鄉鎮是世家在管。牟平和文登的世家被渤海王殺怕了。黃縣可沒有,黃縣不僅沒有。那些世家主動與泰寧軍勾結,事實上已經脫離的登州的管轄。

周訓已經決定去黃縣一趟。

高繼衝在登州蒙學的講學時間在壓縮。登州免費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年級的啟蒙書籍。少量出售了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教科書。書都不厚。是旅順蒙學各科教科書的簡約版合訂本,重在一些基礎知識。

售出去的每一本書,都要高繼衝在上麵簽上名字。有些類似簽字售書。

不過意義不一樣。這意味著,這兩本教材不是現在傳授的,沒售出一本,都需要高繼衝認可。

孔宜拿到兩本書的時候十分羞澀,他隻是比高繼衝大不到一歲的小孩子。

唐末,朝廷戰亂不休,自顧不暇,孔宜的爺爺孔光嗣,也就是孔子的四十二世嫡長孫隻是在唐天祐二年被任命為泗水縣縣令。後梁乾化三年,孔末滅曲阜的闕裡孔氏,殺孔光嗣,取代其位,主孔子祀。孔光嗣的獨生子孔仁玉剛滿九月,被其母張氏抱回娘家而幸免於難。明宗長興元年,魯人將孔末假冒嫡裔,竊取官爵告之於官府。唐明宗處死孔末,命孔仁玉任曲阜縣主薄,主孔子祀。長興三年遷龔邱縣縣令,襲封文宣公。後晉天福五年改任曲阜縣令至今。

孔宜生於天福六年,剛滿九歲。因為孔家是遭逢大亂而重立,孔仁玉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兒子,都十分嚴格。畢竟他要重現孔府的榮光,這很不容易。

孔府,已經不能算是儒家的龍頭,象征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孔末之亂,孔家屠戮一空,老人與家學什麼都沒了。孔仁玉實際上等於白手起家。

所以孔仁玉把兒子送到登州,因為渤海的學堂現在聲名在外,隻要渤海王不反儒家,孔仁玉還是想讓兒子在這裡求學。

“孔宜?”高繼衝看著這個比自己大一歲,滿是羞澀的孩子。

“是。”孔宜在高繼衝麵前很羞愧,這個比自己還小的王爺,現在已經滿腹經綸。可是自己雖然能寫一些小文章,可是都被父親批得一錢不值。叫他怎麼能不羞愧。

“聽說你現在就能寫文章?”

“寫得不好。”

“能寫就不錯了。我和你也差不多,前幾年都是在我娘懷裡看折子,每天聽他們講講講,也挺煩的。後來遇到姐姐才開始讀書。你條件肯定沒我好。所以你已經很不錯了。”高繼衝笑道。

“聽說渤海的蒙學,已經有七歲的孩子能寫文章了。”

“那是什麼文章?就是寫幾段句子。到了三四年級能寫日記就不錯了。也就和你差不多大。”高繼衝很喜歡這些這個孩子,他沒有什麼不好的習氣,單純,聽話,刻苦,是很不錯的品質。(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