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內亂事起,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開封,劉承佑動手了,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早有預謀。因為劉承佑的詔書僅僅是比消息傳回來完了一天而已。

而呂岩竟然還沒有趕到開封,李彬遇到了截殺,呂岩出手相救,結果兩個人都在路上耽誤了。截殺的是契丹人,但是消息是從登州傳過去的。遼國相信太後派人到渤海郡,一定是問如何平息內亂。內亂大家都盼著呢,這不是攪局嗎?所以他們就直接派人截殺。

荊襄來人就更加有趣,因為馬希萼認為機不再失時不再來,留其子馬光讚守朗州,再次發全境兵力直下長沙,並自稱順天王。

可憐郭威仍然認為劉承佑即便動手,也不過是囚禁楊、史兩人,給點就教訓就算了。居然在這個時候提請以南平王高保融為正,寧江軍節度使王殷、武衛大將軍郭榮為副,率武衛軍、寧江軍增援長沙。

消息傳回來的時候,大軍過了長江,要撤回來已經來不及了。

劉承佑開了一個好頭,但是大亂一起,他要麼興奮過頭,要麼已經管不住手下。楊、史兩家滿門操斬不說,連郭威一家也斬了得一乾二淨,開封雖然被封鎖,依然有人闖了出來。劉承佑到底是如何想的?就算郭榮在江南回不來,郭威可就在鄴都,距離開封非常近。

慕容彥超已經進京,郭威顯然不相信劉承佑真敢殺自己一家,他還在猶豫。

郭威都不相信,郭榮在短時間內肯定也不信。

劉承佑給高繼衝的詔書上明確寫著,楊、史、郭謀逆叛亂,讓高繼衝帶兵進京平叛。

這樣的詔書肯定不會給一個人。

高繼衝當然不會進京,也不能離開桓仁縣,因為遼軍改變了戰略集結二十萬大軍。向空空的遼陽城緩緩而進。同樣的攻勢也在瀛洲方向,遼軍沿著黃河而上,直逼鄴都。速度不快,因為這個季節不是遼軍能夠打仗的季節。他們同樣麵臨後勤問題。

“這二十萬人應該是遼軍在東丹最後的精銳,他們速度很慢,進攻的意圖並不強,因為一旦這隻大軍被滅,整個東丹就完了。所以這是表達一個姿態而已。我們在遼陽以北的草原給了他們一個禮物,如果不出意外,他們應該停在那邊。”

趙挺趕回了旅順,東海艦隊已經到達了牟平。但是東海艦隊能夠上岸的陸戰隊隻有三千人。

三千人在滅惡山脈打一個阻擊可以,可是在登州攻擊肯定不行,這需要一個足夠名正言順的理由。所以情況不明,艦隊隻能等著。不過登州在芝罘的水師已經投降了,水軍指揮使樂逸主動占領了芝罘水寨,驅逐了那裡的一個兵馬觀察使。宣稱朝中奸人謀害忠良,郭允明和慕容彥超助紂為虐,簡單一點說,就是反了。

這在登州,乃至整個山東都是頭一份。

高繼衝快速地翻著情報。芝罘水師很小,隻有戰船兩百,樓船一艘。不到三千士兵。他禁不住渤海艦隊打是不錯,但是敢在這個時候明確表明態度,一下子讓一個小指揮使格外顯眼。

“什麼禮物?”高繼衝問。

李辰笑道:“我們在那裡挖了戰壕,戰壕之間,埋了很多地雷。二團也配備了足夠的手榴彈。這是從來沒有使用過的戰術,如果不是千山火藥廠建成,我們可打不起這樣的戰爭。嘿嘿。”李辰非常得意。

千山礦區為了采礦,建了一個大型的火藥廠。以前的火藥產量不大,隻能滿足訓練用的炮彈和子彈。支撐一些小規模的戰鬥。但是這次,一次準備的火藥。要頂上一年的訓練使用量。

聽到李辰笑得很詭異,高繼衝猛地抬起頭:“你們不會把千山的火藥都弄過去了吧。”

李辰連忙擺手:“哪能。還要修路和開礦。不過弄過去不少。”

李辰還是不敢說出實際數字。

王婉容還不知道這有多大的問題,問:“怎麼啦?很多嗎?”

高繼衝歎了口氣:“姐姐應該祈禱遼軍不要衝太快,或者能夠及時收手。不然死傷會非常大,我們以前還沒有大規模使用手榴彈和地雷。這種戰術隻是理論上論證過,部隊演習也隻是班排之間給對方搜索速度增加一點難度而已。看來下次部隊要進行大的防地雷的訓練。你們不要覺得你們可以用,契丹人就不會用,他們也有火藥,隻是威力沒我們大而已,一樣炸得死人。”

李辰嘿嘿笑道:“乾掉他一萬人左右,他們就損失不起了。要是幸運一點,遼軍就沒有心思再攻打我們了。等著我慢慢把他蠶食。王爺,現在重要的不是遼河流域,而是東海戰略。您應該及早回旅順。”

高繼衝笑了:“這一仗過後吧,你們和騎兵師配合,把戰略縱深推到小遼河。在小遼河與沈河之間形成相持區,而不是沈河與千山縣之間,為明年的這修路的七八萬人移民安置爭取一點空間,不要耽誤春耕。”

高繼衝轉頭對白氏說:“找人查一查這個樂逸。能在這個時候表明態度,太顯眼了,可能性非常多。”

白氏答應著出去了。

李辰也告辭,他還要準備作戰用的其他物資。

房間裡至剩下了耿先生。而兩個人說話一般不避開她。

“以前我們沒有名氣,注意我們的少,來的亂七八糟的人也少,現在不一樣了。幾位高官家裡的奴仆中都有探子,我們招收的都是各地的精英子弟,很多都是家族子弟。他們的家屬要來,我們擋不住,這其中良莠不齊。想不到我們也是樹大招風了。”

呂岩和白氏控製的情報係統因為是直屬高繼衝,他們負有監察的職責,不過主要是出入轄區的人進行調查。所以幾乎每一個錄取的士兵和官員、匠師,以及往來商人的家族都在調查之列。

渤海的發展速度在吳夏等人看來,太慢了。可是呂岩和白氏認為已經太快了,兩個人是按照道門的規矩進行評估,因為道門的每一名弟子都要絕對的乾淨,除了人品之外,還要有信仰。沒有這兩點,是進不了道門的。(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