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封賞天下,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cpa300_4();郭威回到大梁,入朝拜見劉承佑,劉承佑賜給他金帛、錦衣、玉帶、鞍馬。郭威推辭說:“我受命平叛,已經一年了,隻攻克一座城,有什麼功勞?而且我率領兵馬在外,保衛、治理京城,供應軍需物品、使軍糧不缺,都是朝中眾位大臣的力量,我怎麼敢獨自接受這些賞賜!要賞賜,他們比我更加有資格。”

劉承佑又提出加授他藩鎮,他也推辭了:“楊玢位置在我之上,尚且沒有兼領藩鎮之地;況且我是您的帷幄近臣,怎麼能與丞相史弘肇相比。”

劉知遠死的時候,把郭威,楊玢和史弘肇叫到更像托孤,當時郭威的地位就不如其他兩個人。劉知遠是把郭威當成親信才叫過去的。所以李太後也一直把郭威當成自己家人看來,對郭榮也是一樣。所以郭威才有這麼一說。

於是通賞宰相、樞密使、宣徽使、三司使、侍衛使九個人,待遇都與郭威一樣。加郭威兼侍中,史弘肇兼中書令。加竇貞固司徒,蘇逢吉司空,蘇禹左仆射等等,反正但凡是和評判有關係的人都封賞了。

郭威這樣做確實也是為了劉承佑著想,你想啊,劉承佑和兩個宰相以及文武官員關係弄得這麼僵,郭威打仗回來,隻給郭威封賞,那不是火上澆油?不僅劉承佑日子沒法過,郭威的日子也沒法過了。

再加上郭威回來,匡讚郭允明也收斂一點。支持郭威的不僅是文武官員,還有後宮的李太後啊。惹怒了他,他動手抓人,你還真沒有什麼辦法。郭威已經在洛陽乾過一次了。

沒有人胡說八道,劉承佑自然是把郭威當自己的長輩看。想要特彆封賞。郭威既然做了一次好人。為什麼好人不做到底?所以也推辭了,他說:“作戰的運籌策劃,出於朝廷;發兵運糧。依靠藩鎮;野外戰鬥,在於將士。而把功勞隻歸我,我這個當臣子的怎能受得了!”

至於藩鎮,那也是要賞的,隻是怎麼賞賜的問題。比如襄州、荊南這次也算是為平叛儘心儘力,荊南與馬楚都上了平定內亂的表。所以不能不賞。這隻是怎麼賞的問題。

對於藩鎮的封賞是一個討價還價和平衡的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九月十二日才決定加天雄節度使高行周守太師,原山南東道節度使魯國公安審琦守太傅,泰寧節度使符彥卿守太保。河東節度使劉崇兼中書令;月底加忠武節度使劉信、天平節度使慕容彥超、平盧節度使劉銖並兼侍中;加朔方節度使馮暉、定難節度使李彝殷兼中書令;

十月份,加義武節度使孫方簡、武寧節度使劉同平章事;加吳越王弘尚書令,楚王希廣太尉;

因為荊南情況特殊,所以對高保融的封賞最後才下來,為中書令、南平王。

於是普天之下,皆大歡喜。可是問題是,人們隻會說郭威以一人之功分賞天下,那是高尚。而一個國家封官如此泛濫和草率,那是劉承佑無知。

郭威的人望如日中天。而因為與平叛無關的郭允明等人自然心中不服。禍端就是從這裡起的。

這已經不以郭威的主觀意誌能夠轉移的了。哪怕郭威自己的嫡係這次都被他可以壓製住了,升官和封賞的都不多。有也是落在人後。

十月中,契丹果然進犯黃河以北,似乎印證了南唐構建契丹。禍害中原的傳言。

但是從德明那裡傳來的消息是,確實有人提出了這個辦法,但是南唐的老毛病是,議而不決,並沒有執行。

高繼衝也不知道這是該笑,還是該罵。李璟做到了“民主”,讓大家各抒己見。但是弄得他自己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一場大病,折騰了一個月,病情好轉。但是很多生活習慣已經麵目全非了。

高繼衝從睡不著,變得很嗜睡。從活潑愛動。到現在安靜,不是特殊的事情不想動。

人瘦了很多。以前的嬰兒肥徹底不見了。看得高保融夫婦和王婉容心疼不已。

高繼衝的病情甚至驚動了劉承佑,賜了一根千年人參,讓已經接任武衛軍參軍的李穀給高繼衝帶過來。但是高繼衝傷的是精神,身體容易不過來,但是精神卻難。醫學院也沒有好辦法。

而張昭已經走到鄧州,劉承佑又覺得把老頭子趕出京不太好,要重新讓張昭吏部尚書,不過這次,老頭子脾氣來了。推辭不就。固請繼續擔任渤海王輔相。

一來二去,張昭就在鄧州走不動了。

高繼衝一看,這似乎也不是一個辦法,於是讓奚常帶著人去接老頭。

吳夏的判斷是,張昭雖然曾經在高位呆過,但是並不得寵,反而是出了名的討人嫌。但是問題是,六部彆人整個走了一個遍,幾乎沒有沒待的地方。而且這些年儘是些史書了。

這人曆史讀得多,道理也就懂得多。這個人又不圓滑,該說什麼就說什麼。遇上昏君,那是他倒黴,但是這樣的人就算才乾沒有,經驗也足夠。就看高繼衝用不用,怎麼用。就算是不用,放在身邊給自己提一個醒也是賺了。

而高繼衝主動去把老頭接過來,也顯得能夠禮才下士。也能打消朝中很多人的顧慮。

這一個多月,火炮並沒有批量生產,而是在根據每次試炮的情況加以改進。火炮能夠把炮彈打出去是一回事,能否打準又是一回事。

除了炮以外,就是測量儀器和彈藥計算方法。新軍的操炮流程也逐漸固定。

前一段時間,高繼衝把匠作坊都快逼瘋了。

新的火炮口徑和體積都在減小。以炮彈的威力足夠把樓船炸開一個洞為宜。在多加那麼一點威力沒有用。除非敵人也有鐵甲船。但是不說死人做不做得出來鐵甲船,但就這套工業體係,即便是非常熟悉的人,想要短時間建成,那也是做不到的。何況,現在恐怕連匠作坊自己要清理出一天比一天多的工序和零件,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匠作司已經與印書局的人聯合在整理。以免一個不好,這套東西會失傳。

與火炮一樣,火槍的槍管縮短。子彈口徑已經確定。後座力減輕到了人可以承受的地步。而光學組的人在製造測量的炮鏡的時候,幾乎同時製造出了瞄準鏡。望遠鏡已經從單筒變成雙筒可調焦的了。

剩下的就是交給戰士們訓練再訓練。好的武器不會用,那也是等於沒有。而要想正確地使用帶瞄準鏡的火槍,那就是非得秀才不可。

這些遊俠兒們總算明白為什麼他們要讀書,天天背誦那些算學和幾何原理。

火炮手就更加是如此。

蒸汽鍋爐推進裝置,算是最原始的蒸汽機了。它已經等不到完善,在陸地上實驗,基本能用,就開始上船了。實施證明,比人力更加好用,也更加穩定。好在隻有三艘船采用蒸汽機。而其他的船還是沿用了風帆。隻要改成鐵骨海船就行了。

閔平江認為編成船隊。隻要三艘鐵甲船機動性夠好,應該能夠保證船隊絕對的優勢。是在不行船隊高速撞過去就行了。新船鐵骨,撞擊裝置,增加的,良好的水密艙結構,足夠保證撞沉敵船,而自身不收太大的損失。

海軍的水軍們已經登上了接近完工的乙字號鐵甲船進行訓練。兩艘已經改好的帆船也交給了海軍。他們訓練的都是如何使用羅盤和測距儀器,如何繪製海圖。如何測水深,以保證船隻不會擱淺。上麵還沒有安裝火炮,火炮和火槍是在陸地上繼續擰訓練。不過火炮很快就可以裝上這三艘船了。

而甲字號和丙字號還沒有完成改造。丙字號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就等新的鍋爐,因為匠作坊對乙字號的鍋爐並沒有自信。特彆是甲字號這隻體型巨大的海船,因為是主力艦,連蒸汽鍋爐也要大一號,還是雙份的。那是要等乙字號上的蒸汽鍋爐試航完成後,才會往上安裝。火炮也比彆的船要多,船體結構是慎重了有慎重。火炮減輕重量,增加轉動的靈活性也是因為怕這艘船的結構受不了。

匠作司和新軍略帶著一些急躁情緒,因為距離北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