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改進海船,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陵造船廠,重新熱鬨了起來。一批從閩越南漢過來的工匠到了,他們過來不是準備修船,而是造船。

隻是工匠們都非常奇怪,船廠裡並沒有多少木材。

不過很快他們就得知,其實造船業不是很準確,他們是來改船,改鐵骨海船。

一艘從南漢買過來的巨大的海船由於是底部是尖的,吃水深,所以不能靠岸。高從讓從船上下來,必須乘小船。這與江陵找的平底樓船非常不同。

工匠們正在給這艘船進行一些測量工作,因為要準備建一個巨大的船塢和滑道,把這個龐然大物拖上船廠。按照江陵的新尺子,這艘船船長52米,寬9米,吃水深3米,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32米,頭尖尾高、當中平闊、保留了晉唐以來鳥船的結構。這麼大的一艘船,引來很多人前來觀看。

不過這艘船是破的,它有兩個巨大的破洞,應該是作戰時被敵方船隻撞的。由於這首船隻有很多個水密艙,所以並沒有沉沒。

南漢認為這艘船的主結構已經受損,再當戰船已經不行了,所以隻是隨便把破洞補上,然後賣給了高從讓。

南漢和閩越一帶的尖底海船與北方和江水裡麵的平底船相比,在海上遇到大風浪,雖然搖擺厲害,但是卻不會沉沒。一個很重要的結構就是它有比較多的水密艙。

船是高繼衝說要的,他說江陵所造的船確實在江河和淺海中比較有利,因為它能夠直接衝到離岸很近的地方。但是假如到了深海,海洋裡的風浪太大。平底船很容易就傾覆。所以最好去閩越與南漢買一艘真正的海船回來,然後參照進行改建。

高繼衝,王婉容帶著月兒,還有吳夏,耿先生一乾人站在船廠的碼頭上看著這艘大海船。

“這位是劉均,福州人,世代造船。這次過來的工匠都是他招募來的。”

劉均臉色黝黑,相貌帶著明顯的吳越人的特點。四十多歲,但是頭發已經花白,很少胡須。在他的身後,站在十多個應該算是工匠頭的人。劉均是吳夏在閩越經商的時候認識的,吳夏最遠到過天竺。他的水晶就是在天竺和西域人換來的。

高繼衝笑著向每個人點頭。

高繼衝向劉均介紹這匠作坊的人。

“這位是吳峰,匠作坊的副管事。這次擔任造船使。這位是郭子明,是匠作坊煉鐵廠管事。秦東巧,煉鐵廠副管事。費然山,兵器廠管事。趙博,匠器廠管事。這兩位是玉清,玉琳姑娘。這位是耿先生。”

玉清和玉琳穿著道袍,還都是小姑娘。耿先生和高繼衝,王婉容一樣帶著麵紗。

“因為我最近身體不好,所以帶著這麵紗,實在不好意思。希望你們以後在一起共同努力,改造出真正的仙舟。”

眾人一起應諾。

“吳先生這次擔任總協領,以後有什麼事儘管找他。”

高繼衝指著江中的海船說:“這個船有些道理我不太懂,我見過水裡的魚和天上的鳥,他們的魚鰭和翅膀我們可以用船槳來替代。但是魚和鳥的身體都跟流水似的,非常光滑,這樣才不會被風和水阻擋,這船頭船尾的鳥頭獸首,還有這麼高的層樓起什麼作用?風帆我能夠理解。”

劉均躬身道:“那鳥頭獸首原本也沒有什麼用,不過是求吉祥和震懾海中的魍魎。也有對敵示威的作用。船行原本就不快,所以不會對船的速度有什麼影響。有總比沒有好。這層樓是作戰用的,每層都有弓手和弩手,這樓層上也是按照城牆設置了耳牆。作戰時還掛有木盾,主要是防止對方的把杆拋石,還有防箭。所以樓層越高,自然弓箭手也就越多。這海船的樓層還低一些,海上風浪大,樓層太高,船就不穩。”

“海船的船底為什麼是間的?而我看見我們的樓船的船底都是平的。”

“這也是為了防止船在海上被風浪所襲而翻船。所以船在水下的部分要多一些。海船設有水密艙。這艘船一共十二個水密艙,所以您看,船被撞了兩個大洞,卻沒有沉沒,因為海水不會灌到其它艙室。如果是為了安全,船在水上的部分當然是越少越好。但是作戰時威力就小些。海船的前麵您看像刀一樣,龍骨也特彆加固加粗,風帆也比普通船要大。速度也要快一些。作戰時,大多是用船犁毀敵船。所以如果船沒有速度,還是很危險的。這艘船就是因為風帆被敵人的弓箭射斷,縱火燒毀了船帆,才被敵船追上,撞了兩個大洞。”

高繼衝想了想道:“我是不是能夠這樣理解。如果船要安全,走得快,水上的部分也是越少越好。”

“如果不考慮風帆借助風力,確實是這樣。”

高繼衝回頭問費然山:“你覺得如果鐵炮裝到這艘船上,該怎麼裝。”

費然山道:“這鐵炮裝分成兩種,一種就是固定的炮座,裝在兩側。船側麵對敵船轟擊,不過這勢必會影響船的航速。雙方都是被動挨打,直到打沉為止。不管是樓船,還是這海船都是這樣作戰的。因為鐵炮重量不清,所以船上就不能有這麼多東西。”

“還有一種呢?”

“還有一種,就是想辦法做出轉動的炮台,就像磨盤一樣。裝在船上,因為要比固定炮座複雜,操作炮的人也要多一些。所以不能裝太多。這樣船上就必須平整,連這風帆都礙事,不然影響炮彈飛行還有操作鐵炮的人的視線。好處就是,炮雖然少,但是靈活,不影響航速,接近敵人和逃離敵人都很方便。要知道現在大多數船隻都是側麵攻敵。因為炮少,所以船上也可以多裝一些給養。能夠航行得更加遠。”

高繼衝點頭,轉頭對劉均說:“我們可能不會大規模用弓箭手,會有一種新的兵器。威力要大一些,消耗也要少一些。因為我們要遠航,所以才想改一些船。我覺得第二種方法要好,打不過,我們可以逃,隻要敵船追不上就行了。再有,海船撞擊的方式也很好,如果我的船要是夠快,敵人還想側著打我們,它就慘了。”

劉鈞道:“聽費管事說連風帆都礙事,沒有風帆,船快不了。”

“我聽說風帆對風向的依賴很大,而我們想在海上自由航行,所以風帆的害處比好處要大。如果我們在海上航行的更加靈活,而敵人卻受製於風向。那他也很慘。”

吳夏想了想道:“確實是這樣,但是單靠漿手快不起來。”

趙博笑道:“我們不靠漿手,我們在冶煉廠做了一個鼓風機,用的就是一種螺旋槳,就是竹蜻蜓的那種槳葉。用大輪帶小輪,用齒輪轉向,連接一個連杆。螺旋槳的槳葉可以轉動得非常快。是車船的葉輪的幾百倍。所以我們隻需要在船的尾部裝上這種船槳,裝一個到兩個。就可以保證船一直向前航行。我們知道車船的速度要比普通船快很多,我們可能做不到那麼快,但是也不會慢多少。”

江浙一帶有一種叫做車船的戰船,有六車和八車,就是把水車一樣的輪子裝在船兩側,用人力蹬踏,穿行如飛。隻是這種船一般都不大。要想驅動海船,還是有些難度。所以一般車船都會保留一部分槳手。

“這還是因為船隻太高,被風阻擋的緣故。如果我們把船隻改矮,船還要快一些。”趙博是專門給工匠們製造工具的,所以這些器具都是在他那裡製造。

劉鈞吃驚地看著他們,荊南在哪裡找的這些人?一個個比墨家子弟還要厲害。

“這螺旋槳我要看了才知道這船需要怎麼改。至於鐵炮,我不太懂,如果兵器廠認為可以替代樓層和弓弩,還有拔杆,我可以把上麵的全部拆掉。”劉鈞對這次接的活計有了興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