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李穀與王溥,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土洲,李穀沒有想到哪裡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村子,如果說有什麼可以看出不同,那就是過江的鐵索橋,村裡不算差的直道。整齊,似乎圍繞一座土丘,以八卦陣的形式排列的村落。

梁家也隻是一個很普通的大戶人家,連招待去的官員的住房都不夠。

李穀還好一點,作為上賓在梁家招待了一天。連楚國的使者也不過是在梁震的墓前臨時搭建的受製的房子裡和梁氏兄弟以及高保融見了一麵。然後和拓跋恒坐船回楚國去了。

梁夫人到了梁家,是作為大姐以及女主人的身份,在高從讓的幫助下處理著家事。村裡的人對高氏夫妻非常熟悉,沒有把他們當成節度使夫婦的樣子。高氏夫妻自己也把自己當成了普通人。

傳說高保融在哪裡中了十多年地。看來是真的。

“高保融隻能算是中人之姿,對於吳夏,看得出來他並不想關押,但是表現遲疑,下屬對他影響顯而易見。隻是他並沒有回江陵處理這些事。而江陵,是七歲的高繼衝在主事。他就那麼放心?”王溥非常奇怪。

李穀的手指在桌子上敲打著,荊南他已經有些看不懂了。

“數月之前,甚至有荊南官員暗通我國,要獻土以求功名。而今不是說沒有,而是一些主要的官員改變了態度。還有一些官員被削掉了權利。荊南內亂,顯然是梁震臨終前設計的一個引蛇出洞的陰謀,或者說是一個人為製造矛盾進行大清洗的陰謀。從現在來看,高保融執行得非常不錯,還順便擊敗了施州兵,在百姓中豎立了威望。現在要想對荊南動手,非常困難。至於高繼衝,你彆小看這個七歲的娃娃,高保融敢不回江陵,孫光憲敢把政事交給他,雖然隻是做個樣子。但是這個樣子也不是一般孩子能夠做的。”

李穀歎了口氣道:“夷陵之戰,軍隊雖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各地的團練也居功甚偉。江陵新政,用土地把那些農人收買了。這是團練肯拚死抵抗的原因。現在就算是軍隊反叛,恐怕也不能成功。高保融敢把高保勖和孫光憲放在前線談判,就是料想他們反不了,就算反了。也能夠很快組織一隻新的軍隊平叛。”

王溥苦笑道:“而且,高保融父子隻要有一個不死,南平國就亡不了。梁震所謀,竟然想到了如此深遠的地步。”

“好在梁震已經死了。”李穀皺著眉頭。

“現在的問題是,高保融至少從表麵上看,堅持做節度使,而沒有獨立成國的打算。江陵內閣的設置,以郡縣衙門相當,隻是要複雜很多。不過江陵官製似乎可以推而廣之。他難道不怕我們把它拆散,派遣新官員過來?削掉他的實權?”

“這是完全可以的,高保融並沒有拒絕。隻是現在不行。南平事小,類似南平的節度卻多。何況還有一個真正大亂在即的楚國?”

“可是這能夠拖幾年?長安趙思綰已經算是降了,隻等皇上的詔書。河中李守貞困獸之鬥,城中人相食也。長安與河中平,王景崇就看後蜀敢不敢救,從現在來看是不敢救的。”

“孟昶,鼠輩爾。王景崇附蜀而受李守貞官職,就是因為蜀軍靠不住。荊南與施州之戰,定武軍竟然觀望不救。安國公此去,很可能以施州為要挾,斷掉王景崇的後路。王景崇的死期就近在眼前了。”

“三叛平,荊南還能保得住?”

李穀閉上眼睛。

好久才說:“也許我們是小人心度君子之腹,因為高保融曾經對我說過,如果可以,他願意北上擊匈奴,南下擊南蠻。並非要守荊南之地。不過......”

李穀猶豫了。

“不過什麼?”王溥問。

“高保融要效忠的不是皇上。”李穀還是說了出來。

王溥愣了一下,也不說話了。

李穀看他沒有驚訝的意思,長歎了一口氣道:“難道皇上真的不可輔佐?”

“近小人而遠君子。蘇逢吉、郭允明之輩,奸佞也。與朝中大臣隱然相抗,大禍已經不遠了。”王溥終究是年輕,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

“隻可憐郭大人、史大人忠心為國。”

其實李穀說的忠心為國,不過是因為郭威和史弘肇顧全大局,不肯在此時代主自立而已。

“郭大人與史大人認為皇上年幼,勢力未成......”王溥也不忍心說下去了。這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事情。郭威認為軍權在握,而史弘肇和楊芬認為朝中大事均有自己決定,不認為會出什麼事。

但是真的如此嗎?

史弘肇過於剛直,以軍紀治理朝政,法令嚴苛。對文臣不願意交往。蘇逢吉本來也認為亂世當用重典,這一點可以說文武還是有共同的之處,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法令雖然嚴苛,但是卻沒有出什麼大事情的緣故。但是史弘肇多次辱罵和排擠文臣,直接把蘇逢吉推到了對立麵。這是白白給劉承祐增添了勢力。

今時不同往日,皇上假以時日,是真敢動手啊。

“郭大人不可勸,但是現在公子郭榮還留在京城,萬一有事,恐怕不保。王大人返回河中時,可先回京師,請史大人將公子儘快外放。史大人也不可勸,還請前往蘇大人府邸,看還有沒有和緩之機。”

“荊南之事,當如何?”

“一會兒我去赴宴,看看這個高繼衝是何情形。還請王大人在這裡將荊南之事詳細奏報郭大人和史大人。荊南馬步兵和水軍規模以前有近三萬人,現在裁減到了約一萬五千人。作為一國之兵不足,作為一州之兵有餘。高保融既然降製為節度使,那麼不妨在叛亂平定後,在北地封王以試探之。如其肯率軍北上,則荊南與楚國就算是平定了。”

“安審琦又何嘗不是魯國公,不是也在襄州不走?”

“安審琦走不走,還是要看朝廷給他什麼好處。高保融走不走,那要看他還有沒有自立之心。現在問題就在於,高保融不服於皇上,荊南群臣也是如此,恐怕事有反複。但是此話隻能與郭大人得知。見到大公子,也可以向他請教,畢竟大公子曾經到荊南賣過茶,與高保融見過幾次麵。其它人當密之。”

渚宮。

梁瑛出現在高繼衝麵前時,高繼衝差點認為這位藏在大院裡,很少露麵的表姐就是小王婉容。

因為她和王婉容第一次見麵的時候的樣子太像了。

王婉容也對這個小姑娘頗感興趣。

帶著梁瑛等五個小姑娘來到渚宮準備給客人表演的,是曾經教過王婉容的蓉姑。

“師傅好。”連忙向蓉姑行禮。

蓉姑看起來四十多歲,女冠子的打扮。梁瑛這五個小姑娘是一身宮裝,不過奇特的是,她們身上除了背著琵琶,還有一把寶劍。沒有嫵媚之氣,而是有著一種肅穆和英氣。

“要說琵琶,你們還得請教姑娘才是。”蓉姑笑著對梁瑛她們說。

“我聽過仙子的楚漢。雖然曲譜上要完整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仙子彈的楚漢。還請仙子多指教。”梁瑛彎腰道。

王婉容笑道:“我的本事都是從師傅這裡學的,而且我隻學了琵琶,看來你們還學了劍器。”

“是的。”小姑娘們把王婉容當成偶像看待的,所以十分激動。

王婉容看一個小姑娘的腰上還帶了一個塤:“你們還帶了塤,要獻上什麼曲目。”

梁瑛道:“準備幾個曲目,上涼州,劍器行,破陣子,都是戰曲。十麵埋伏太難,我們還不熟練。”

孫仲文道:“公子,姑娘。李穀大人是潁州汝陰人。長興元年舉進士,天福年擢監察禦史,任開封府太常丞、虞部員外郎、吏部郎中。開運元年隨後晉出帝征契丹。開運二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麵水陸轉運使。後為契丹所俘,拷問數次皆不屈。歸漢,掌開封府,後遷工部侍郎。郭大人西征,才任西南轉運使。為人厚重剛毅,善談論,能知人。所以才請了蓉姑過來,且梁姑娘為梁老大人的孫女,不叫人輕視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