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章 紀南城,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軍法到底有多森嚴?

高保融隻有苦笑。

因為王老將軍在,江陵軍至少行軍有了一些模樣。而因為高保融在,所以也沒人敢騷擾百姓。

但是高保融知道,現在的這幾千人,相當於牙軍,牙軍能作戰不錯,但是紀律非常不好。他任司農的時候,經常看見牙兵們在街上橫衝直撞,百姓對他們十分畏懼。有些不良的兵將除了軍務之外,也借著軍務騷擾百姓,強娶民女的事情也是有發生。

規矩了以後的牙軍讓一路上的老百姓有些驚異,但是看到中間的高保融和一乾高官,有露出難怪如此的表情。

相對於牙兵,江陵軍和當陽軍軍紀也不好,但是卻沒有牙兵那麼霸道。

進了紀南城,隊形猛然就散亂。這是士兵們想在紀南城軍營紮營休息的表現。挑選出來江陵兵還好,而原來的老牙兵牙將們就直接找魏璘和王保義。這種情況非常常見,魏璘和王保義也不認為有什麼,所以過來請示。

高保融還能怎麼辦?牙兵牙將反叛,殺死節度使而自代的事情數不勝數。南平國曆來對牙軍寬容。這樣的軍隊到底該如何訓練?靠王老將軍怕是也不行。這恐怕是牙軍人數一直不多的原因,另外置江陵兵和當陽兵的原因,因為武信王和文獻王都怕牙軍尾大不掉。

現在這些人還不知道高保融要廢掉牙軍的打算,看來還不能超之過急。牙軍不能廢,但是待遇要下降,而江陵軍待遇要上調。兩軍合並,不能弄成了新的驕兵悍將。

紀南城,原本就是一個軍鎮。為了整頓軍隊,高保融借著修繕荊江大堤把全國的軍隊都調到了漢水。但是高保融帶回來時,牙兵加上江陵軍一共隻有三千人。當陽軍裁剪下來後也隻剩下兩千。梁延嗣已經排到當陽,協助鮑唐練兵。因為隻有兩千人,不是精兵,不足以威懾蜀國。

鮑唐和梁延嗣都知道這一點。

不過現在的士兵不再是半屯田,半訓練的士兵。所以後勤和保障其實比以前更加重了。鮑唐的主要精力轉到輔助峽州刺史高從義治理地方上,掛軍職是為了保障軍隊的糧草。隻是這個決定讓高從義有些不高興,因為這等於分掉了高從義的權利。

軍營裡,官員的府邸和士兵們住的兵棚差距非常大,這在修建紀南城和軍營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可謂等級森嚴。

高保融住進了指揮使府,不過他自己還是帶著幾名護衛到兵棚裡看看士兵們吃住怎麼樣。因為精簡了人數,從現在看還沒有喝兵血,克扣糧餉的事情發生,但是火頭兵把官兵的夥食分開,士兵們吃的比百姓好,但是官兵差異也很大。將官是有酒肉,士兵們沒有酒,肉也很少。

不過士兵們對於高保融也熟悉了,知道他平易近人。居然有士兵請他一起吃飯,高保融就真的和士兵們坐在了一起。

火頭軍對這種情況也沒有吃驚,給高保融的是最好的待遇。不過高保融把酒肉都分給了士兵。

王保義和孫光憲領著文武官員也走了過來,他們不好意思在高保融與士兵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自己單獨吃。

“主上,這紀南城真的不駐軍?那紀南城還修嗎?”王保義在軍隊中的威信還在,王保義擅守,倪可福擅攻,擅守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能夠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在困難時期甚至戰敗也能保證軍心不渙散。所以王保義在軍中的威信要比倪可福要好。

高保融笑道:“修,當然修。不過紀南城以位於國家的核心,現在不駐軍不等於戰時防禦。所以紀南城到江陵的直道要修通。荊江大堤修好後,可以將湖區設紀南縣,紀南城作為縣治所在,雖然偏了一點,但是總算是不浪費了這個城。”

“主上說的是。隻是現在牙軍,江陵兵和當陽兵加起來也不過五千,恐不足以防禦。北漢滅秦指日可待,必然南顧。南楚雖然紛亂,但是卻依附北漢。後蜀與後唐絕路,北漢要平定楚國,荊南堪憂。”王保義對高保融裁軍頗有顧慮。

“王老將軍認為須得多少兵力才能抵禦北漢強兵?”說話的孫光憲下麵的一個小吏。與軍中等級森嚴不同,孫光憲的文官序列裡麵,大家都是平等相待,所以一個小吏駁斥長官的觀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難道我們現在是弱兵?”坐在高保融身後的魏璘站起來,瞪著那個小吏。“三萬老弱,不如五千強軍,隻要我們訓練好了,總可一戰。且主上勵精圖治,國力漸強,未必不能有三萬強軍。”

這一句話讓四周的士兵們轟然道是。

那個小吏還要爭辯,被孫光憲阻止了。在軍營裡說這些話,肯定討不了什麼好,這個小吏也是不識時務。

高保融讓魏璘坐下:“我為北漢荊南節度使,何來對抗北漢之說?新軍是要精,訓練要好,要能求勝於野外,真要守城,就和秦王李守貞一個結局。戰士死了,魂也在戰場上。可是守城,老百姓死的比戰士多多了,河中城十萬百姓,十不存一。”

“河中城不止十萬百姓,協防、餓死或者被秦王當軍糧,能活下來的,恐怕是百不存一。”孫光憲道。

“所以守城必定是最後一步,你們這些人的訓練,不是為了守城,而是為了野戰。把來敵消滅在山野,不讓戰火燒到妻兒老小的身上,是你們的職責。如果北漢是明主,對老百姓好,我們何必戰?如果來敵是如楚國,契丹那樣的強盜,我們戰死了又何妨?總可以為城裡爭取防禦的時間。所以守城以後交給

官府,由官府組織團練,訓練鄉兵,以維護治安,守護城池為要。當然這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好的辦法。否則國家就有四分五裂的危險。”高保融笑道。

“主上仁慈。不過主上可有辦法?”

“我沒有辦法。這需要你們找一個地方,比如新建的紀南縣先弄的看看,因為那都是老兵,訓練鄉兵和民團要容易一些。實際去做了,自然就有經驗。然後寫成條文推廣。這人不都是天才,我就不是,可是就怕隻說不做。”高保融看了那個小吏一眼。

那個小吏低頭想著了想,站起來向高保融鞠了一躬:“謝主上賜教。屬下請往紀南縣協助鄉兵民團事宜。屬下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也非手無縛雞之力之人。”

“此人姓鄭,名含,字讓之。歸州人,詩文尚好,喜擊劍。錢糧庫吏。”孫光憲低聲對高保融介紹道。

高保融點頭,笑道:“錢糧庫是國家重地,你回去後辦一下交接,至於擔任何職,孫判官自會安排。我這個主上很窮,不會賞賜你什麼。但是如果你做得好,鄉民會給你祠堂,祭香火,福延子孫。”

高保融回頭對孫光憲和王保義說:“孫先生,王老將軍,您也知道現在軍政主事官員年紀都大了,需要從下屬官員中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上來,還請兩位斟酌報上來。”

孫光憲看了一眼獨自在一旁吃飯的高保勖說:“主上,各位公子都長大成人了。”

高保融歎了口氣:“梁先生說過,治國要唯才是用,不能家天下。”

孫光憲就不再說話了,因為這個決定不是他一個判官能說的。高保融的這個決定也許對國家有好處,但是必然會導致王室不再像以前那麼和睦。但是這話孫光憲能說嗎?

能說這個話的隻有梁震,可是梁震他已經七十多歲了,近來也病了,怕是撐不了多久。梁王妃不過是個婦人,所以以後的情況很難說清楚。孫光憲還是不願意把希望寄托在一個有想法,沒辦法的人身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