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餘老薦師,狩宋,鬱榕,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歲的餘政背的小藥箱其實是用竹篾和麻布做的玩具,裡麵放的藥草是有的,不過是他在路邊自己采的采藥。餘老教徒弟通常都是這樣,走到什麼地方就會指著路邊的藥草說這叫什麼,有什麼用。味道怎麼樣,屬於五行中的哪一行。聶紅也是這樣教出來的,現在成了女衛專業的醫生。

餘政也因為這樣小小年紀就認得很多草藥。

高繼衝就招手讓他過來,他還捂著自己的玩具藥箱不肯。高繼衝要跳下去抓他,但是被梁氏的眼刀子給殺住了。不過餘政還是扭扭捏捏遞過來,兩個人就開始辨認裡麵的新鮮草藥。高繼衝自己不願意讀書,但是卻好教餘政寫字,寫的都是草藥的名字。

餘政哪裡懂寫,所以多半都是餘老在一旁邊說邊寫。

餘老來了以後,梁氏就不再自己煮茶,就是煮茶,其他人也是不敢喝的。所以交給了侍女。自己笑眯眯地看著餘老給兩個小家夥講解草藥。隻是高繼衝還是一貫的彆扭和刁鑽。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餘老有時候也會被氣得把胡子吹起來。

“您還沒說,這種草為什麼叫大薊。您不說薊是春秋古國,還是堯帝的後裔。可是一種草藥為什麼叫大薊?”

“因為這種草活血的效果很好,能夠祛瘀消腫,對外傷效果也很好,也叫將軍草,是最早用於軍隊的一種藥物。”

“它叫做將軍草有來曆,可是我還是不懂他為什麼叫做大薊,薊是一個地名,可是您說這種草各地都有。”

“薊是國名,帝堯本姓姬,封於薊後,薊國國君的後人也姓薊,這種草藥可能最早在薊國軍隊使用。但是沒有這方麵的記載。沒有記載就不能亂說。”餘老力圖嚴謹,就是為了怕高繼衝繼續問。

但是他失望了。

“那是不是薊國這種草藥非常多,才叫薊國。是薊這個地名在前,還是薊國在前?”

“薊這個地名在前。姬氏封於薊時,可能那裡遍地長著這種草。這隻是可能,不是定論。”

“薊的字形,是說這種草的葉子長的想魚鰭一樣,鋒利得像把刀。那是不是葉子的效果好?”

“根葉花的藥效都不同,根主養精保血;葉治腸癰,腹藏瘀血,血運撲損;花住調氣血,清熱。薊的字形是將草藥辨認的外形,和藥效無關。”

“喔。”高繼衝總算問完了。

不過又拿起餘政采的一株藥草說:“這個和大薊很像,但是葉子上有很多絨毛。”

餘政連忙把那株采藥奪過來,扔在了地上。然後跑到高繼衝身後躲起來了。

餘老笑著朝他招手,然後在他主動伸出來的手掌心輕輕打了一下:“你知道這個不是大薊,為什麼要躲。”

餘政眼淚汪汪地,不肯說話。

高繼衝接口道:“這個沒有藥效嗎?為什麼不能采。”

“也不是不能采,隻是不能把它混進真藥裡麵。這種草也叫牛口刺,有藥效,但是藥效不同。除了葉麵有濃密的毛以外,他的莖乾是實心的,大薊是空心的。一個性柔,而一個性剛。能采是因為天下萬物都需要辯而識之,不辯怎麼認得?打小政是因為呐呐不能言,且把藥草扔在地上,對正確的事情不堅持,對錯誤的事情不自知。人應從天理,而不是害怕我。”

餘政去把牛口刺撿回來,放進了小藥箱裡,笑得沒了眼睛。

高繼衝則回想著餘老的話,好久才說:“先生所述,天下至理,比那些之乎者也容易懂多了。”

——————————

梁夫人找餘老過來,就是因為蒙學。

蒙學梁夫人很早就提過了,但是高保融這個死腦筋並不信任那些書生,認為書生們教的東西都沒用。

高保融的這種思想在這個時代太普遍了,因為隻要有兵,有武力,隨便是誰都能夠在沙場上拚出一個節度使。高保融的這種想法把兒子高繼衝也給帶壞了。不過這父子倆還那幫武夫還是有所不同,他是不是認為讀書沒有,而是成天讀聖賢書的書生沒用,這是高保融長期務農和擔任司農的後遺症。

餘老雖然不透露姓名,但是姓餘的沒有多少。餘老對大唐掌故非常熟悉,簡直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梁震認為他可能是唐玄宗時太常博士餘欽的後人,餘欽後人遷居新安,而餘老說話偶爾也帶南音。隻是從詩書人家淪落到江湖野醫,不願意承認而已。梁震的這個說法,孫光憲也是認同的。因為如果講詩才,餘老偶爾透露出的一兩句,都非常驚豔。隻是老人不做詞。偶爾的那兩句也是五言或者七言。

所以高保融信任餘老,大多數人也沒有多大意見。

沒有辦法,想要高保融和梁夫人都接受的這樣一個先生,除了餘老還真找不出誰來,不然就是病老的梁震和公務繁忙的孫光憲。

高繼衝與餘老的對話其實就是確定蒙學的教學和學習原則。一個是辯,一個是識。在辯與識過程中講一些道理。對於孩子們來說就夠了。

“也許我們把蒙學想得太複雜了。”梁夫人點頭笑道。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公子和小政是一樣的。他們就是在玩耍中認識接觸到的東西,這也許才是根本。”餘老笑眯眯地看著高繼衝拿著餘政和楊繼嗣玩耍。一棵草,一塊石頭,一根木棍都要玩上半天。高繼衝總是會在玩耍的過程中把一些很普通的東西掰碎了,揉爛了才罷休。

這種不弄清楚不回頭的性格本身就是一種天賦。而這是餘政與楊繼嗣不具備的,他們兩個有的玩就行了,不會管那麼多。

“蒙學,我這個老頭子恐怕隻能把握方向。還是請一些和年輕一些的孩子來陪他們。他們精力旺盛,我是跟不動了。”

“您有沒有好的人選?”

“荊南這麼多公子小姐中,有一個人性格和公子差不多。”餘老笑道。

“王大人的小女王婉蓉。”梁夫人也想到了這個女孩子。

“是的,她雖然隻有十四歲,但是如果講聰慧,那是一等一的。”餘老點頭道。

王婉蓉,王保義最小的女兒,五歲能夠背誦黃庭內外經,八歲開始學琵琶,十四歲,很多樂師都自愧不如了。

“不過聽說她有些怪癖,不喜和人講話。身體也不太好。”梁夫人見過這個女孩,長得有些妖孽,敏感。

“是的,我曾經給她診過脈,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治好她。現在倒是想到一個方法。王小姐的病其實是關出來的,她太聰明,學東西常常會觸類旁通,閨閣裡的那點東西對她來說不算什麼。她的天地應該更加廣闊,才能滿足她的好奇心。如果請她來帶著公子他們,也許是個好辦法。”

餘老喝了一口茶道:“和公子在一起,需要有一個七竅玲瓏心,王小姐有。”

“除了王小姐呢。”

“因為蒙學有女孩子,所以還是以女子為主。有一人可當此任,就怕夫人不敢用。”餘老笑道。

“誰?”

“此人姓耿。”餘老答道。

梁夫人便沉默了。良久才問:“耿先生在何處?”

耿先生,南唐將校耿謙的女兒,聰明,美貌。能夠寫詩文。不過她的聞名卻是因為道術,唐中宗把她請入宮,據說能夠炒雪為銀,與中宗生了一個兒子,卻稱在雷電中生,乘雷電而去。後來居然把南唐太後帶出宮,實際上幫助她私奔。雖然找回去了。但是耿先生也跑掉了。

曾經有人看見她在江陵買藥。沒想到這個人居然還在峽州一個小道觀中隱居。

“耿先生之道術無它,不過是煉丹法之變也。然此人行走各地,見多識廣,因身有不便,導致生計艱難。還請夫人憫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