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離汴京,智相,彆煩,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曲領大袖,腰間束革帶,一套嶄新的七品綠袍官服擺放在汴京會館的房間內。
河北東路貝州新吳縣知縣。
柳明坐在房間內,看著桌前的一紙公文任令,心情很是愉快。自己終於有了官身,並且也是管著一方百姓的知縣。也離開了那個縮手手腳的翰林院,還有那位宋大人。
此時,會館內的進士們,大多各自領命,要各奔東西。幾位要進入翰林的進士,也跟柳明依依惜彆,說一些以後需要幫忙就發函過來的話。
世間人情冷暖,變化得便是如此快。儘管那些進士們竭力掩飾,可是柳明還是察覺到了他們對自己的疏遠。連中三元被眾星捧月熱鬨的時光已經消逝。無論之前聊得多麼開心,現如今,根據進士分配的結果,留京的自然跟留京結交,外放的隻能跟外放的歎苦。
柳明一人默默收拾著行裝,耳邊全是那些翰林進士講述著翰林院的趣聞。
“柳明……”柳明的肩膀被拍了下。
他轉過身來,見王安石站在自己身後,手上也是拿著一套綠袍官服。
“你是哪個州?”王安石問道。
“貝州新知縣。你呢?”
“舒州林姚縣。”王安石認真說道,“舉天之下,我隻覺得你能夠成為一代賢臣。我這入了末流的一甲進士,求外放倒是無妨。你作為連中三元者,光輝璀璨,卻也依然放棄翰林職位,實在是令王某欽佩。”
柳明心想,自己隻是因為使那禮部尚書出了醜,不願在翰林整天老夫子般吃吃喝喝,再加上要調查驛站刺殺案,這才求外放的。不過看到王安石說得情真意切,倒是有些感動。他抱拳道,“柳某本是一個隨性豁達之人,現在外派知縣,倒也是樂得其所。”
王安石感歎道:“你就是這點令安石佩服。明明是有著鴻鵠之誌,卻是和那劉玄德一般謙虛謹慎,禮賢下士。不瞞你說,王某外放知縣,便也是有此誌向。如若得不到聖上的支持,就是入了翰林做了閣臣,又何妨?”王安石雙手背在身後,望向天空,“不過也是屍位素餐而已。”
柳明一愣,說道:“介甫,你是要通過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鑽研出一套使得整個江山社稷改變的方法嗎?”
王安石的眼神堅若磐石:“大宋江山,看似歌舞升平,實際危若累卵。現如今,唯一清醒的範公已經被黜落,其他宰輔不過是閉著眼睛混日子。這樣的朝廷,我等身為士子,必當儘一份力量。即使努力得渾身是傷痕,也在所不惜。地藏菩薩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柳明被這番話給震驚了,儘管曆史上後來說王安石推辭不入京為官是沽名釣譽,現在看來,卻全然不是如此。一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夥,決定將自己的性命賭上,為大宋王朝改革貢獻一份力量,這是何等的氣魄!
想到這,柳明不禁複述起王安石那句令古今震鑠的話來,不禁說道:“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聽了之後,整個人僵住了,半響無語。
“柳明,你說得太好了,我回去一定記下來好好研究一下。”王安石飛快地掏出手絹,用毛筆蘸著墨汁寫著。
柳明心想,這可都是閣下您自己說的啊。他倒是還想回憶起那些青苗法募役法等等之類的具體內容,想幫助王安石乾脆一步到位算了。無奈,那些都是高中曆史知識,自己實在是記不得了。
當夜在會館,柳明與王安石、蘇軾、柳永喝得一醉方休。大家都知明日即將分彆,因此也是聊不完的話。
英雄見英雄,惺惺相惜。
四人前程也各有不同,王安石和柳明外放做知縣,蘇軾留在翰林,柳永參加解試便被革除功名,準備帶著謝玉英雲遊天下,遊山玩水。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命運多變,聚散難測,把酒言歡,大家情深意切地話了彆,將彼此的欣賞,都投灑在月色中,把難舍之情,化在了酒盞裡……
翌日清晨,萬籟俱寂,東邊的地平線泛起的第一道亮光照耀在汴京東門的厚重巍峨的夯土城牆上。城牆之上,弓箭手們來回巡視著,嚴密監視著城外的一舉一動。有大約十萬名禁軍將士,拱衛著這座一百多萬人口世界第一大城市。
柳明帶著書童,拎著通關文牒,往城外走著。這汴京的花花樹樹,一草一木,隨著兩次考試時間的累積,倒是讓柳明生出感情來。
他站在路邊,等著給自己配的親兵到來。
轉眼間,七八名穿著甲胄的軍士,列成一隊,站在他麵前。柳明知道,這些親兵便是護送自己前往貝州的力量,今後也是長期護衛在自己身旁的人。
隻是,柳明剛剛站在眾人麵前準備訓話,卻見那些親兵,都在互相嬉笑怒罵,臉上神情都帶著些不屑。
柳明此時也不惱,禮貌問道:“各位軍士,大家初次見麵,今後你們便是我的護衛。隻是,我發覺諸位似乎有些不滿意。難道我柳明做錯了什麼?”
此時,這些親兵們不再嬉鬨了。領頭的一名護衛出列喚作鐵柱,神態有些傲然地說道,“狀元郎,我們也是為好幾位大人服務過的老兵了。本來上峰告訴我們,這次咱們是跟著狀元郎。本來哥幾個就覺得,跟了狀元郎肯定是走了好運了。翰林啊,大理寺啊,咱們都是京官的親兵。可是現在呢……好嘛,外放知縣……”
其他幾個也是相繼抱怨道:“是啊,是啊。這下我們又得去到西北那鳥不拉屎的地方了。我說狀元郎,你到底怎麼想的,好好的京官不做了,非要外放?”
柳明臉上仍然不動氣,微笑著說道:“幾位說得都對。我這狀元郎,一時衝動,選了外放,讓哥幾個受苦了。”
那鐵柱聽了這話,心氣順了:“狀元郎說話還算動聽,畢竟是連中三元的人。罷了,罷了,就跟你去那鳥不拉屎的貝州走一趟吧。不過呢,哥幾個的俸祿,還望狀元郎提一提。”
柳明笑道:“自然是沒問題,今後還得仰仗諸位。我先去那邊交通關文牒,等會與諸位彙合。”
“鐵柱哥,您說咱們是不是太橫了點?”柳明前腳剛走,後腳一位親兵便問道。
鐵柱敞開衣衫,露出圓滾滾的肚皮,說道:“橫什麼?咱們尊敬點,叫他一聲知縣老爺,不尊敬點,他就是個迂腐的讀書人。咱們可都是從戰場上下來的兵,不把這個讀書郎治住,以後的日子還好過?”
旁邊的親兵翹起大拇指道:“還是咱鐵柱哥霸氣,輕而易舉地就把這個狀元郎給治住了!”
鐵柱哈哈大笑:“不是有句話嘛,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弄完通關文牒,柳明突然問那鐵柱:“鐵柱,我之前聽你的意思說,其實我這個狀元,在赴任時期,主要還是靠你們幾位的照看幫忙是不是?或者換句話說,如果在外麵,你們突然離開了我,那我不是束手無策了?”
鐵柱係了係腰上的佩刀,笑嘻嘻道:“老爺,這話看您怎麼理解。不過呢,這赴任的官員,未到轄地,確實是得小心一些。老爺,隻要您對得起我們哥幾個,讓我們能夠吃好,玩好,嫖好,賭好,我們肯定鐵了心跟著您。”
旁邊幾名親兵也跟著起哄道。
柳明辦理完通關牒文,揣在懷裡,眼神閃過犀利的光,“各位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顧’各位。”
柳明雇著一輛馬車,鐵柱幾人在後麵跟著,一行隊伍慢慢往外州走去。
鐵柱等幾人一路上要吃好喝好,提出的各種要求,柳明也都是一一應了。這讓幾位親兵越發變本加厲起來,認為這是碰到一個軟西紅柿捏。
車馬向前又行駛了幾十裡路,漸漸進入了一片荒山野嶺,人煙逐漸稀少起來。親兵們個個神色緊張起來。
“柱子哥,聽說附近幾夥賊寇猖獗得很,殺人越貨乾得很多,咱們還是小心為妙。”一位親兵看了看馬車,在鐵柱耳邊說道。
鐵柱咽了口口水,上過戰場的他,隻覺道路兩旁草木忽動,似有人影相隨。他將佩刀抽了出來,跟著旁邊低語道,“咱們也就是當個差事,切莫較真。如若遇到盜賊,能擋就擋兩下,不能擋,就跑了。”
“跑了?”另外一名親兵看著馬車,疑惑道:“可那老爺還在裡麵……”
“老爺?”鐵柱不屑道,“怕是還沒走到貝州,就成了冤魂野鬼。咱們可不做那冤大頭去陪葬。”
“柱子哥,你看看,是不是有人跟蹤我們……”親兵餘光朝路兩旁的灌木叢望去。
“彆吵吵,閉嘴,快點往前走。”鐵柱臉色一凜。
然而,雖是鐵柱等人裝作不理,這灌木叢中的聲音,越來越大,迫使車隊不得不停了下來。
鐵柱不得已,強打精神高聲道,“是哪位江湖豪傑,我們初入貴寶地,不懂規矩,還請諒解。”
倏地一聲,草叢中顯出十多個人來,個個都是蒙麵黑衣,顯得身手矯健。
鐵柱等幾人一看,嚇壞了,心裡尋思著是不是丟下馬車內的柳明,立即轉身逃走。
這些個親兵,心裡直歎運氣倒黴,跟著狀元郎出行,還沒走幾步,就遇到了強人。
誰知,正在千鈞一發之際,那幾名蒙麵黑衣人卻單膝跪地,齊齊說道:“屬下武德司宣正使,奉命在此迎接保衛狀元郎!請狀元移駕馬車。”
“武德司?”這幾位親兵大吃一驚。這武德司,可是本朝的特務機構,神龍見首不見尾。如今,卻奉命來保護一個新科進士,實在是有些意料之外。
明代的東西廠錦衣衛,權力滔天,令百官聞之色變。宋代雖然風氣清正些,可是特務機關還是有,便是這武德司,執掌著反貪肅清吏治之責。
“是哪位大人派你們來的?”柳明揭開轎簾問道。
“稟報狀元郎,乃是晏相。”一位武德司使叩首道,“前方還有多路軍馬迎候狀元郎。”
多路軍馬?
柳明眉頭一抬,下了轎子。
在蒙麵黑衣人的引路下,沒走幾百步,就見得官道路邊旌旗飄舞,大約兩路各三十多人的車隊立等候在旁邊。仔細觀察這一行人,個個相貌英武,腰係佩刀,騎著高頭大馬,整齊肅然地候在一旁,給人一種壓迫之感。
“開封府提刑官周豪,奉富弼大人之命,率隊前來護送狀元郎!”一隊人馬高聲喊道。
“徐州校尉曾可,奉知州王素大人之命,率廂軍前來護送狀元郎!”另外一隊也聲震齊天。
對於柳明這趟遠行,富弼和王素,都放心不下,分彆派了自己的力量來保護。連那晏殊,也因為朝堂之爭後,擔心柳明有什麼意外,也秘派了武德司的人,前來保護柳明。
這六七十人見到柳明,同時發聲,聲浪震動,樹葉搖曳,連那飛鳥悉數逃回天空。
那些騎馬的軍戶,見到柳明走上前,紛紛滾鞍下馬,跪拜在地。
那鐵柱已經看得目瞪口呆,心想這是進士出行,還是宰相出行啊?這麼多人來護衛?
“大人辛苦……”一位校尉跪拜在地道。
“不辛苦,不辛苦。有這麼幾位儘忠職守的親兵跟隨。我怎麼會辛苦呢?”柳明轉身看著那幾位親兵,語調陰陽怪氣道。
鐵柱等幾人一看這陣勢,這三路人馬,哪裡還用得著自己保護啊?不欺負自己就算不錯了。幾個親兵立即識時務地下跪道,“老爺,小的們有眼不識泰山,有眼不識泰山。一路上多有怠慢,多有怠慢……”
柳明冷笑道,“鐵柱,記得我之前在汴京出關時,曾經問過你,說如果在外,是不是我的生命都仰仗著你們?”
鐵柱明白此時要算清賬了,他立刻一巴掌一巴掌地扇著自己的耳光,“小的無知,小的該死!老爺是文曲星下凡,老爺的生命怎麼會依靠我們這些人?”
“這樣吧。”柳明平靜道,“你們是吏部配給我的親兵。但是,我柳明對此頗不滿意。請你們回去跟開封府尹說,我柳明要自帶衛隊前往轄地。”
鐵柱苦著臉道:“老爺……你要是有什麼異議,應該早些說了啊。這……小的們也好早點稟報。現在這荒郊野嶺,再讓小的回去稟報……”
柳明似乎沒聽到鐵柱的訴苦,繼續說道,“哦對了……你們身上的佩刀,都是本官親自為你們購買的。你們還給本官吧,還是用吏部的佩刀吧。”
鐵柱臉色崩潰道,“大人……我們的佩刀,早就扔在汴京了。”
“那我管不著。但是,我的東西,你們得還給我吧。哦對了……聽說這荒山野嶺,有七八夥賊寇,我已經讓人發出消息,說有大約七八人的隊伍,護衛著幾箱金銀珠寶正往這裡走。你們把刀還給我之後,自己可小心點,撿點路邊的石塊什麼的,做一下防衛。”
一位武德司使也笑道:“是啊,石塊,撿大點的啊。”
任憑這幾名親兵如何求饒,可是依舊收繳了他們的刀具。誰都知道,在這賊寇出沒的地方,幾個赤手空拳的人,會遇到怎樣的下場。
柳明坐上開封府護衛的轎子,拉上轎簾,命令道,“我們走!”
那幾名親兵在原地呆住了,他們雖然露出可憐巴巴的神情,卻迫於對方的威懾,不敢上前跟著,隻是一臉迷茫地呆在原地。
一位與柳明相熟的校尉湊到轎旁,低語道:“柳公子,您放心。我們已經跟周圍的幾家賊寇打好了招呼,把這幫親兵揍一頓就完事了。”
轎中傳來柳明的聲音:“下手……就不要太重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