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泡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8、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唐改革家,可樂泡茶,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當張超進行轟轟烈烈的四門學學院內部的改革之後,學院改革也都已經初見成效了。而四門學內部呈現了兩極化的劃分,學生認為這個學分製改革非常好,不但可以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彈性的學習過程,並且還可以自己調控學習進度,可以降低讀書成本。可是另一些人卻也都在嚴厲反對,尤其是那些教學水平不咋地,並且還經常打罵學生的教師為主。因為那些教師他們一旦開放了自己學生選課製度,他們也都跟著他們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少了,大家也都不願意跟著他們學習,因為他們很多教學水平不咋樣,反而會打罵學生。而這樣的情況讓大家也都感覺非常的反感,因為他們從一個統領的人變成了一個服務者,這樣誰也都受不了了

。就好比是政府官員,讓一個政府官員從一個統治者變成一個服務者,這個肯定是很多人都無法接受的。所以,他們自然很大反感,讓他們也都串聯起來準備跟皇帝告狀。

“張博士,我有些事情要告訴你!”一個說話公鴨嗓子的人說道。

而張超馬上問:“劉先生,你不是在皇家服務集團任職嗎,怎麼有功夫來我這裡坐坐?”

這個劉先生,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先生”,他是一個宦官,並且還是閹人。他一直在皇家服務集團裡麵擔任總監,算是非常掌握有實權的人了。不過張超每次都是稱呼他們為“先生”。而不是稱呼他們為“內侍”。而這個“先生”,讓不少宦官都感覺一陣舒坦,因為這個是彆人對他們的尊重。張超其實在後世也多大概知道了。這種宦官其實都是殘疾人,他們的感覺和後世社會上那些殘疾人沒有什麼不同。

後世的殘疾人往往會受到不少人的歧視,而有些殘疾人能夠化壓力為動力,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認可自己。可是這些都是少數,還有一部人也就是希望通過掌握權力,反過來報複社會。而其實很多時候,要給這些殘疾人一個尊重。必須要淡化他們是殘疾人的身份。所以張超刻意的稱呼他們為“先生”這樣既不算太過諂媚,也不算是太過低賤。關係剛剛好。“先生”這個稱謂,是對他們的一定的尊重,而沒有稱呼他們是“內侍”。內侍這個稱呼也就有些著重提醒他們他們是宦官,是殘疾人了。反而先生這個詞。是對於一般人來說的,並不是太過距離遙遠,也不是太過諂媚靠近,剛剛好。

而其實很多殘疾人需要的不是什麼特殊幫助,他們要的不是歧視,反而也不是過分的幫助。他們要的隻是一個平等尊敬的對待,所以張超能用這種不遠不近的稱呼對待他們,讓他們其實心裡麵對於張超還是頗有好感的。尤其是他們絕對不是出身士族,他們都是寒門出身。有不少是家庭貧困,所以才當楽閹人宦官。他們不可能和士族有什麼關係,甚至士族還非常看不起他們。對於張超來說。這些宮廷裡麵的內侍,其實都是可以合作拉攏的。大家出身貧寒,並且都是被士族看不起,再加上張超能夠平等對待,這樣足以讓那些宦官對張超有很大好感了。如果張超願意在彆的方麵提攜一下他們的旁係侄兒之類的家族成員,那他們肯定是願意和張超合作的。

“張博士。其實今天我來有一些事情。我目前已經升遷,成為了內侍省的內侍丞。算是在內侍省坐第三把交椅。而我最近打聽到了一件事情,所以我希望來告訴張博士。張博士你當時弄了那個皇家服務集團,讓我們宮裡麵大家也都有不少人獲得了好處。而我每月除了皇上給的那些進項,我還有足足一百貫錢的分紅,這些都是所占身股的分紅。而這些都是張博士你當時給我們帶來的,我們也都不是什麼知恩不報之人,所以我打聽到了消息也就來告訴您了!”劉宦官說道。

“哦?什麼消息?”張超問道。

“其實很簡單,也就是最近政事堂裡麵的堂後官鄭玄毅準備借用你在四門學進行改革的事情,然後彈劾你一把。而這次據說是你們四門學博士賈萬春抱怨,結果被鄭玄毅聽到了。鄭玄毅這個堂後官希望能夠借此機會彈劾你人,然後可以借機給你潑糞。這樣讓皇上對你有意見,作為讓你失去皇上寵信的一個手段。”劉宦官說道。

張超聽了這話,馬上問:“一個堂後官,有那麼大膽子嗎?”

張超聽了這話,感覺有些不可思議,一個堂後官都有膽子彈劾自己?堂後官也就是在政事堂之後的“官”,堂後官其實不是官員,都是一群沒有品級的書吏,按照級彆應該是不入流的官,屬於吏。當然,在唐朝不像是後麵的朝代那麼嚴格,唐朝時期也都有不少書吏有機會為官的,因為唐朝有一個特殊的考試叫做流外入流內,是專門針對那些書吏的考試,他們通過了之後可以成為有品級的官員。這種考試不同於科舉,用後世的話來說是屬於定向人員考試招錄。

不過,政事堂裡麵可就不一樣了,政事堂是宰相商議事情的地方。政事堂也就是隻有皇帝和宰相能夠進入的,代表了商議事情的權力,能進入的也就是後世的那些常委了。唐朝的宰相製度是委員製的,而他們商議事情的時候自然要有一些人幫助自己處理一些雜務。這個時候也就是由堂後官,這些在政事堂裡麵做雜務的書吏,也就是堂後官了,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國務院辦公部門的低級秘書

可是一個堂後官居然都有這種膽子彈劾自己,這個顯然不太一樣了。

“嗬嗬。這個堂鄭玄毅雖然是堂後官,可是他父親是前隋通事舍人鄭仁基。而鄭仁基,一筆寫不出兩個鄭字啊!”

張超馬上知道這個鄭仁基和鄭玄毅應該是滎陽鄭家的人了。滎陽鄭家是一個大家族之一,是全國頭號的士族之一。而這個鄭家的旁係,恐怕是來希望通過彈劾自己,來讓他們獲得家族的重視。甚至或者是他們乾脆也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來軟磨硬泡,希望能夠消磨掉張超在李世民西心裡麵的信任感。如果李世民不再繼續信任張超了,這樣他們也都可以隨便收拾張超了。

“我明白了。我明白應該怎麼做了。”張超說道。

既然那幫士族想要聽過源源不斷的彈劾來消磨掉李世民對於自己的信任,所以這個手段其實也都是一種三人成虎的手段。也許一個人告狀不算什麼。可是兩個人也就會懷疑了,如果三四個人一起說,那恐怕任何人都會懷疑。這個也就是三人成虎的說法,一旦說的人多了那也都變成真的了。所以他們係統通過這種手段來消磨掉皇帝對張超的信任。這樣他們想要收拾張超也都非常容易的了。不過張超自然有自己的辦法,不然他也都白混了那麼多那官場了。

“好了,既然張博士你有辦法,那我也就放心了。”劉宦官說道。

沒多久,張超也都上書了一份奏章,然後讓李世民看到了。

“張超希望朕去看四門學改製成果?”李世民嘀咕道。

李世民感覺非常意外,因為張超怎麼稀裡糊塗的突然給自己上書希望他去看看這個四門學改製成果?張超剛剛去四門學不到十天,怎麼也就有了成果了,這個太讓她意外了。如果這麼快速也就有了成果。那這樣不就是在告訴李世民,那也就是在告訴李世民,張超對於四門學進行了改製?自古以來凡是改製。那都是要冒著非常巨大風險的,如果萬一上頭不喜歡,那這樣很可能會造成前途儘毀,甚至是成為那些守舊派的公敵。這樣張超願意進行改革,這樣肯定是了不起的。

“張超聲稱能夠讓更多的人讀書,以後四門學每年都能夠畢業人數提升十倍以上。這個可真的是了不起了。”李世民說道。

如果四門學的學子數量真的能夠提升十倍以上,那李世民絕對是非常高興的。因為四門學現在也都有了一千多人。那如果能夠提升十倍以上學子,那這樣可以說是每年都能夠畢業不少人。目前大唐人口也都有兩千多萬,那兩千多萬如果每年能夠畢業出數千人,按對於整個大唐的文化普及非常有好處的。李世民當然知道文化普及的重要性,所以他自然也都是支持文化普及。文化普及對於打破士族壟斷非常有好處,這個誰都知道。所以李世民看到了這個情況,也都認為張超可以改製成功了。

“走,跟朕去看看,四門學到底有什麼改變?”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很快也都離開了皇宮,來到了四門學裡麵,準備查看這個四門學的改變。

“臣張超見過皇上!”張超說道。

“哦?張超,你說四門學今後每年畢業的人數,能夠提升十倍以上,是真的嗎?”李世民問道。

張超馬上保證說;“是真的,如果皇上不信可以聽我介紹一下這個四門學的學分製。”

張超接下來把學分製的優點介紹給了李世民,關於那個學生自己選課,然後讓他們自己學習為主的方法,讓李世民也都感覺有些意外。自古以來都是教師選擇學生,普通學生是沒有資格選擇教師的。隻有少部分富貴人家,才能夠通過父親去選擇名師。可是哪怕富貴人家的學生,也都是有父母長輩來選擇教師,而不是由自己選擇。學生根本沒有權力自己選擇教師的

。可是張超這個學分製不但讓學生可以半工半讀,並且還可以讓他們自己選擇教師,這樣可是打破了一貫以來的思想。

當張超說完了這個學分製之後,那個賈萬春也都馬上出來了。

“皇上,臣彈劾張超,他自從被皇上任命為這個四門學博士之後,也都濫用權力,讓我們四門學一片混亂。而張超他可是要把這個四門學弄亂了。所以我們四門學為數不少的教師也都認為,應該請求皇上處分張超,並且把張超調離四門學。張超這個學分製。實乃離經叛道,是教唆學生欺師滅祖,並且不尊敬師長的方法。而如果不取消這個學分製,那恐怕我們朝廷以後教導出來的學生都是一個個欺師滅祖的學子,那還有什麼前途可言啊?”賈萬春說道。

而很快,一大批教師也都出來在李世民麵前抨擊張超,顯然是認為張超這個學分製是洪水猛獸。學分製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讓他們沒有什麼學生來聽課了。而他們也都是半桶紫水,沒有什麼真正的教育能力。所以他們自然無法吸引學生。如果學校不利用強製指令給他們安排學生聽課,那也都是他們不會有學子了。如果他們敢打罵學生,那學生也都不會理會他們,都是選擇去彆的教師那裡聽課。這樣讓他們非常的憤怒。這個是損害了他們的權力。

“張超,你有什麼話好說?”李世民問道。

“皇上,為什麼不問問學子們的想法?”張超說道。

很快,按照張超的安排,馬上有學子出來說:“皇上,張博士的方法非常不錯,我們都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來讀書。這樣我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想辦法掙錢,然後養活自己,不用向家裡麵父母伸手要錢了。”

“哼。出外掙錢,整天想著這些錢財乾什麼?聖人學問不必掙錢重要嗎?”賈萬春說道。

可是那個學生馬上反駁,說:“聖人學問當然重要。可是聖人也要吃飯,難道聖人不用吃飯了嗎?就好比賈博士你,難道你不用領取朝廷登陸,養活自己一家老小嗎?”

“你,你還敢頂嘴,我打……”賈萬春馬上伸手出來作勢要打。

可是張超馬上阻攔了。說:“賈博士,你如此在皇上麵前毆打學生。算什麼?”

“皇上,我隻是想要教訓一下這個頂撞師長的叛逆!”賈萬春說道。

張超卻反過來對李世民說;“皇上,所謂真理越辯越明,賈萬春博士要求學子廢寢忘食的讀書,哪怕餓死也都要讀書。而寧可餓死,也都不能不讀書,而學子們自認為做不到,所以反駁了賈萬春博士。而賈萬春博士無法反駁,所以隻能夠用拳頭來逼迫學子們屈服,這個算什麼?”

“我誰說寧可餓死也都要讀書了?”賈萬春怒道。

“難道賈博士你不是這個意思嗎?凡是掙錢養活自己都沒有讀書重要,那你不是讓這些沒有太多收入的學子們餓死也要讀書嗎?”張超反問。

“你斷章取義!”賈萬春怒道。

可是這個時候,李世民馬上說:“好了,兩位卿家不用吵了。人如果沒有保證自己生存,如何讀書,學子們手下考慮自己掙錢沒有錯。就好比朝廷官吏,如果沒有朕給他們發放俸祿,那他們憑什麼給朕做事?皇帝還不差餓兵呢!我們不可能指望學子們一個個都不吃飯餓死也要讀書吧?”

“皇上英明!”張超說道。

“可是皇上,那這個選課製欺師滅祖怎麼說?”賈萬春說道。

可是張超卻說;“皇上,我這個選課製可是符合聖人教誨,要因材施教啊!”

“什麼?因材施教?”賈萬春不屑的說道。

“皇上,因材施教是教師對學生的事情,怎麼這個欺師滅祖成了因材施教呢?”賈萬春說道

張超反駁:“因材施教,並不是什麼教師都能夠做到的。能因材施教,首先要求那個教師是一個伯樂。如果教師不是一個優秀的伯樂,如何能夠因材施教呢?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為何不讓這個‘材’自己表現出來呢?每一個人讀書的才能,有大有小,大才可以快速讀書完成,可是小才卻要更多時間。可是四門學之前的學製,一直都是要求三年內學完,這個顯然是隻有少部分優秀學子才能做到。而我們學分製單彈性學習,那我們完全可以讓那些不是非常優秀的人才能也都獲得學習機會,能夠有機會讀書。也能夠讓那些家裡麵沒有錢的學子,能有機會半工半讀的讀書。”

“皇上,沒有財富又沒有天資,那讀什麼書?”馬上有教師說道。

這個教師這話一說出來,馬上讓人一陣的震驚。因為這話可是犯了眾怒,自古以來都是講究有教無類的,無數學子哪怕愚笨的人也都希望讀書。直接如此說出什麼沒有天資也都沒有財富,那也就不能讀書,這樣顯然是在直接告訴那些沒有錢也都沒有天賦的學生,不要來讀書了。

而李世民臉色也都漆黑,這話可是不符合李世民的利益了。李世民最希望的是天下人都能讀書,這樣可以打破士族的壟斷,然後可以做到讓人人都有讀書的機會,能夠讓自己隨便挑選人才。自己這個皇帝也都不用受到士族的欺負,所以他自然希望天下人人都能夠讀書。可是這個家夥居然直接說出什麼沒有財富和天資就不要讀書,這個赤果果的是精英教育的思維。

而精英教育最後必然會帶來士族這種把教育文化資源徹底壟斷的人,一旦那些先走一步的人能夠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自然也就是希望把這個機會繼續留給自己的後代,而不是讓給彆的家族的人。他們掌握了特權,自然希望能夠把這個特權繼續交給後代,然後讓自己的後代接替自己的位置。所以精英教育是士族的根基,壟斷文化是士族的支柱。而皇帝最恨的是什麼,也就是士族,而根除士族的重要意義在於普及教育,實現大眾化教育。

大眾化教育才是真正的能夠實現階級流動的根本,所以這個教師如此直接出來的說沒有財富和天資,也就不配接受教育的話手下反對的是李世民這個皇帝。

“哼,在這裡教導學生,可是連孔聖人的有教無類都忘了,那你還有什麼資格在這裡當教師?把這個家夥拉下去,以後四門學不會收留他了。”李世民說道。

而張超馬上接著說;“皇上,這個學分製也就是要實現讓更多人都有機會讀書,這樣讓更多人都有機會讀書,那不是更好嗎?”

“皇上,不行啊!雖然這樣能夠讓更多人有機會讀書,可是如此讓學生自己選擇教師,那不是斯文掃地嗎?何況,如果教師打罵學生學生也就離開教師,那這個不是在鼓勵學生欺師滅祖嗎?”賈萬春說道。

“皇上,教育的根本在於讓更多人接受教育,而凡是能讓更多人讀書的方法都是最根本的。難道就允許教師選擇學生,不能讓學生自己挑選教師嗎?學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是什麼材料,如果自己是一個人才,他們自然也都會不由自主的選擇一個合適的教師。如果自己天資比較差,那他也都可以選擇一個講課方法更合適的學生。臣以為所謂因材施教,不但是教師的事情,更是一個學生和教師配合度過程。針對天資強大的學子,和天資愚鈍的學子,那也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導方法。而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教師,那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的最好辦法。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優秀的老師,隻有最適合自己的老師。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張超說道。

“好!沒錯,說得好啊,就是如此!”李世民也都難免突然讚歎道。

李世民心裡也都在感慨,為什麼不能夠學生自己選擇教師呢?李世民這個皇帝也都是從學生走過來的,而他對此也都是深有感觸。李世民這個皇帝也都獲得了很多“名師”的指導。可是名師未必適合自己,這點李世民也都是深有感觸的。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個可是說到了李世民的心坎裡麵了,所以李世民也都忍不住讚歎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