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勝之喜、敗之憂,三國博弈,文兼,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躲過白水河危機的博望城在夕陽的餘暉之下多了一分滄桑,土牆縫隙中鑽出的狗尾草隨風擺了幾擺,仿佛也在慶幸劫後餘生。
博望城東城門處擠滿了向外拉送軍資的曹軍,他們臉上掛滿了勝利者的喜悅,此次擊敗劉軍所得頗豐,收繳了萬人軍隊二十餘天的口糧,武器近千副,營帳無數。
李典和隨軍主簿在軍中忙著清點戰利品的數量,於禁忙著給軍士記錄軍功同時也記錄著傷亡的軍士,兩人各忙各的事,顯然是經常做此事,一條條的布帛很快被寫滿字存放在軍中的軍報處中。
夏侯惇大字不識一個,自從讓軍中的工匠打造出巨劍和重盾後,他最大的樂趣便是與幾個校尉在一起切磋,每當這時,軍中的不少軍士便會將他們圍起來,看那劍起劍落,好不精彩。
太陽即將落下,軍營四周不少軍士收起手中的工具開始準備去吃飯,而郭奕和龐統兩人慢慢的走著,前者不時的會駐足觀察外圍的木樁是否牢固。
兩人行走了一段時間,看著太陽西沉的方向,眼光同時望向了那座土城,龐統長長的呼出一口氣,唏噓道:“今日我們躲過一劫。”
“是啊!躲過……”郭奕說到一半,突然感覺不太對勁,當他轉頭望向龐統時,見後者正好以整暇的望著他。
龐統臉上掛著一臉的得意,“嘿嘿,你果然事先不知道元直的水攻之計,看來是聽了我的提醒,你才能把他堵在那裡,你,果然很狡猾,臉皮也很厚。”
郭奕苦笑一聲,眼睛定定的望著龐統,說道:“謝謝你,士元,要不是你提醒,徐庶水攻之計必定會成功,萬一關羽兵鋒回轉,我軍恐怕將死無葬身之地。”
龐統不以為然的擺了擺手,“行了,不用給我戴高帽了,我知道你言不由衷,說說你下步的打算吧,以後要跟著你了,我先替你參謀參謀。”
龐統顯然進入角色極快,已經把自己定位為郭奕的幕僚,此時,幕僚種類繁多,有相當於後世參謀長、統帥司令部工作的“長史”;有參議軍機,幫助指揮軍事行動的“參軍”;有類似後世副官、秘書,管理文書及各類檔案的“主簿”、“記室”,等等。
嚴格來說,郭奕此次來夏侯惇軍中效力,並沒有實際的軍職,曹操宣布任命時,給他的身份‘參軍’實際便是讓郭奕去夏侯惇軍中給他當幕僚。
郭奕有些意外的望著龐統,沒有想到後者對自己的承諾倒是很看重,不過他的心中自有彆的想法,於是開口道:“士元兄的夢想是什麼?”
龐統一窒,雖然心中不解,但知道郭奕這樣問肯定是有的放矢,想了一會,輕輕道:“我幼時父母皆喪,跟從我的叔父龐德公求學於荊州各地,那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學成一身好本事,可以做個大大的官,光宗耀祖,父母大人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
之後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曆的增加,我看這漢王朝卻是病入膏肓,難以為救,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我想若是能找到一個真正為天下計的仁主,我一定要拜在他的門下。
之後群雄皆起,天下卻被他們攪的更亂,尋常百姓在他們眼中,和土雞瓦狗又有什麼區彆,這時我想若是能做一官,造福一方便可。
小奕,你知道嗎?很多時候我自己都在迷茫,我不知道人活在這亂世之中有何快樂所言,所以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入仕,或是準備入仕,我也不過是隨波逐流罷了,若說此時我還有夢想,我真的很想實現心中抱負,提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我要把我的名字刻在功名碑上,讓後代萬世去敬仰。”
一番話說得沒有任何矯揉造作,卻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和抱負,大丈夫活於世,豈能碌碌無為而終,生逢亂世,自然將一展自己所學,為己計,為家計,為天下計。
郭奕未曾想到龐統的誌願如此之大,自己和他比起來,當真是狗肉包子上不了大席,一時間也倒被對方激的洶湧彭拜,“士元,今日聽你一談,方知我之前平庸,嘿,不過此次你已經答應夏侯將軍的請求,回到許昌後必然會有一番重用。
鳳翱翔於九天之上,豈能束縛在我這小門小戶之中,許昌的朝堂方是你建功立業之地。你若想替我參謀,不如記下今日這番情分即可,若是哪日我有難,說不得還要你相救。”
龐統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著郭奕,呆了半響,才道:“額,我倒真是小看與你,你可知道,我龐氏一族在荊州士林之中可是一呼百應,你今天放過我,今後失去的可是整個龐氏的支持。”
郭奕大咧咧的笑了一聲,搖頭道:“再大的光輝那也是父輩的,我的願望是建立屬於我的光輝,當子孫後代提起是,他們提起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先祖,這樣的樂趣不更大?”
一番話並不洪亮,卻如雷鳴一般在龐統的耳中回蕩,當他醒悟過來時,隻看到郭奕消失的背影,他突然莞爾笑道:“郭奕,你的抱負可真不小呢,我突然很想時間能快些走,十年之後,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
宛縣地處荊州南陽郡治所新野北方,他西、北、東三麵環山,當中低平,如同碗一般的形狀,曹軍若是由許昌南下攻擊襄陽,必先經過新野,若攻擊新野,必先占據宛縣,而宛縣至博望,博望坡便是最近的路線。
關羽一行人馬在與劉備、徐庶彙合之後,麾下士兵不足萬,傷兵還有近千,三人商量一番,知道曹軍必然在博望坡的另外一邊重兵把守,博望城已不可再取,而他們此時糧草已幾乎全無,隻能先行撤回西鄂,那裡屯著劉軍的小部分糧草,在那裡修整之後再撤回宛縣。
博望至西鄂隻有四十餘裡,若是急行軍的話半日便可到達,隻是此時經過一上午的殺伐,劉軍早已人馬困頓,經過了大半天的周轉波折,終於在戌時,劉備一行趕到了西鄂。
三人作為軍中的首腦,先安排下軍中開飯,又征集縣中大夫為受傷的士兵治療,折騰了近兩個時辰,方邁著疲憊的腳步到了縣長臨時安排的住所之中。
昏暗的燈光下,三人的表情也是陰晴不定,沉默了許久,遲遲沒有人先行開口。
“撲通”一聲,徐庶猛地跪倒劉備麵前,淚水不爭氣般從眼中奪眶而出,滿臉羞愧之色地道:“皇叔,此次皆是因我的原因失利,六千軍士因我之故命喪他處,還請主公責罰,庶願一力承擔。”
劉備滿臉倦色的砸著小腿肚子,徐庶的動作讓他吃了一驚,他連忙起身扶起徐庶,愧疚道:“元直切莫如此,都怪我當時不聽你勸,沒有識得士元先生大材,錯過之後,未想到他直接去了曹營,方有此敗,以後還需先生時刻提醒,我也向你保證必然不會再犯如此錯誤。”
兩人各自內疚,一時間都感覺是自己的錯,關羽坐於一旁,雖然身體疲累,但是身子依然挺拔,自從知道龐統投了曹軍的事情後,他的心裡也是充滿了懊惱,隻是在他的心中郭奕的身影始終揮之不去。
“會不會是郭奕識破了軍師的計謀。”但他輕聲念叨出來時,自己都嚇了一跳,連忙搖了搖頭,感覺自己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畢竟對方才隻有十四歲。
劉備聽到了關羽的嘀咕,疑惑道:“二弟,你怎麼了?可是想到什麼?”
關羽壓下心中的想法,忽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情,連忙說道:“大哥,軍師,宛城還有半月糧草,此次我軍出師不利,還要好好想想回去後如何向劉荊州交代。”
關羽這一句話也讓劉備兩人犯了愁,一開始他們定的策略是小勝曹軍即可,未想到曹軍沒有傷筋動骨,自己這邊反倒折了近一半的兵馬,若是回到新野,必然會受到劉表帳下蔡瑁、張允等人的攻訐,以後再想獨立領軍就很困難了。
此時荊州的格局主要是分為三派,其一為荊州當地的氏族,主要有襄陽豪族蔡氏、南郡荊氏、江夏黃氏;其二為徹底依附劉表的勢力,北軍將領文聘,長沙守將劉磐、黃忠,水軍將領張允;其三是荊州的士林派,黃承彥、司馬徽、龐德公、諸葛亮、徐庶、龐統等。
但三派關係卻又錯綜複雜,蔡氏和荊氏傾向於保持自己氏族的安穩,所以曾希望劉表能向曹操投降;江夏黃氏極力反曹,並且劉表曾用孫堅屍首換回被孫策俘虜的黃祖,所以江夏黃氏極力維護劉表;水軍將領張允是劉表的外甥,暗地裡與蔡氏交好;而士林中,幾個領頭人物非常交好,卻又與蔡氏多有聯姻。
劉備在荊州屬於外來戶,自他到荊州後,表麵與劉表交厚,實則不過是相互利用,劉表利用劉表北拒曹操,內抗蔡氏和荊氏;而劉備則積極結交荊州名士,與劉表長子劉琦交厚,急於能獲得更大的領軍權。
三人沉吟了許久,始終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徐庶善於兩軍對戰,但是對於政治策略卻差了許多,他悵然一歎道:“若是孔明在此,必有辦法可解主公當前危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