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零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章 藥房夥計,無上仙師,孤零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東洲大陸。
大夏國,允洲境內。
一座叫斷裂山脈的某一條小道上。
一個年約十來歲的灰衣少年,背著一捆自山上撿拾而來的乾柴,正急急忙忙往家趕。
這時。
頭頂上不知何時飄來一朵烏雲,瞬間遮住了太陽,四周顯的黑鴉鴉一片。
“不好,得趕緊回去!”少年暗叫一聲晦氣,加快了步伐。
老天偏偏跟他過不去似的,幾聲轟隆隆的雷嗚響起,夾雜著幾道燿眼的閃電,雨點如豆粒般密密麻麻的掉落下來。
少年躲無可躲,全身片刻間就被打濕,滑下了水珠。
淋著瓢盆大雨,他打了一個哆嗦,四下張望了一陣,看見不遠處有個山洞,便步伐蹣跚地背著濕漉漉的木柴跑了過去。
暴雨下個不停,雷聲陣陣,不時夾雜道幾道耀眼的閃電。
雨點不停,漸漸地彙聚成一條泥石流向低處咆哮而去。
看來這暴雨是一時半會是停不下來了。
少年鑽進洞去,在洞內撿了些乾枯柴草,堆成一個小堆。
用火石點燃後,從木柴中抽出幾根粗壯點的的木棍,搭了個簡單的木架。
將衣服脫了,擰去水漬,搭在木架上烤了起來。
又添了一些柴草後,火勢逐漸旺盛了起來,將陰暗的山洞照個透亮。
借著火勢,洞壁最裡麵透出一抹綠光,忽閃不已。
少年一驚,忙自火堆中抽出一根燃燒的木棍,警惕地望著那處洞壁。
許久後,除了綠光閃動,洞壁處無任何反應。
他拿著火棍,大著膽子靠了過去。
走到近前,發現洞壁處露出一角墨綠色器物。
火光照射在它上麵,反射出一抹綠光。
洞壁比較潮溫,少年用手摳開濕土,將那器物拔了出來。
擦乾上麵的土漬,器物顯出了真容。
原來是一麵巴掌大小鏡子,鏡麵如碧,精致古樸。
鏡麵雕刻有繁雜的神秘紋絡,背麵描繪著一個素衣女子。
此鏡是何來曆,怎會出現在山洞中,這一切是個謎團。
外邊暴雨已停,烏雲已散,太陽探出頭來,陽光普照著大地。
少年穿上衣服,將鏡了子揣入懷中,背起木柴,走出了山洞。
山腳下,有一個二十多戶的村莊,青牛村。
村民以李姓居多,生活主要以農耕以主。
在村西的一個農家小院內,站著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漢子。
他一臉的焦慮,旁邊站著一個綠衫婦人,臉上掛著同樣的表情。
一個十六七歲的華衣少年,倚在門口。
“咯吱”一聲,院門開了,少年滿頭大汗地走了進來。
他走在院內的一個角棚裡,放下背上的木柴,擺在那裡。
“累了吧,快進來吃飯。”
見他回來,漢子和婦人臉上焦慮儘去,忙喊他進屋吃飯。
“知道了,爹,娘”。
少年懂事的應了一聲,便隨著中年男人進了小屋。
小屋內的一張小方桌上,婦人盛上熱騰騰飯菜,幾人圍坐著吃了起來。
這頓飯吃的很香甜,不多時便吃好了。
少年放下碗,看著旁邊幫婦人收拾碗筷的,一個看起來比他大不了多少,身穿華服的少年,臉上現出羨慕的神色。
中年漢子見狀,哈哈一笑,摸了摸他的腦袋。
“李凡啊,你今年都十三歲了,總不能一直呆在家裡。
聽李平說,城裡有一家大藥堂在招收夥計。我便與你母親商量,讓他帶你去那家藥堂做事,你要勤快點,在那裡學些醫術,見見世麵。”
自小就沒去過城裡,聽說那裡很熱鬨,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想到這裡,李凡忙高興的點頭答應了。
接下來一家人坐在一起聊東聊西,說說笑笑,直到很晚。
那華服少年名叫李平,是李凡的大哥,年前經熟人介紹,在城裡一家當鋪做事,混的還不錯。
隻是一年裡難得回一次家,這次回來,哥倆聊起來沒完沒了。
第二天,兩人早早起來,跨上家裡的那匹大紅馬,辭彆父母,策馬揚鞭,消失在了村口。
青風城。
座落在允州境內的西北角,占地二三百畝,人口密度較大,商賈往來,異常熱鬨。
這天中午,一匹大紅馬沿城門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踏過一條熱鬨的街區,來到一個稱做為青風堂的藥店門口。
馬上下來兩個少年,正是李平和李凡兩人。
李平看了一眼半開著的藥店門口,拉著李凡走了進去。
店堂內冷冷清清,允斥著一股濃濃的草藥味。
兩側排列著十幾座高低不一的藥架,擺放著各種藥材。
穿過藥架,來到一個櫃台前,但見裡麵坐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圓頭大耳的胖子。
李平拉著李凡走了過去給胖子做了個引見。
胖子姓顧,是這家藥堂的掌櫃。
顧掌櫃與李凡拉了一些家常,聊了一些瑣事,看他比較老實,便同意讓他留下來。
隨後講了幾條店裡的規距後和每月的工錢後,喚出前堂正忙著抓藥的一個叫張貴的夥計,帶李凡去後堂換了一身夥計的衣服,算是青風藥堂的一員了。
事情辦綏,李平便告辭了,出門時不忘叮囑一二,讓李凡尊規守距,不要惹事等。
清風藥堂並不大,除了張貴一個夥計處,其它的事情都是顧掌櫃在忙來忙去。
李凡剛開始還隻是做些打雜跑腿的事情,在病人較多,張貴忙不過來的時候,便叫過去讓他幫忙按配方抓藥。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凡慢慢的熟悉了一些基本簡單的藥方上的藥材。
抓藥的過程中,不再是翻箱倒櫃,對每味藥材需仔細觀對照半天才下手,而是熟練的找到對應的位置。
拿個藥稱,稱出相應的藥份,配好以後,交給張貴。
由於慬慎心細,又勤學好問,李凡在抓藥過程中沒有出現過一絲偏差。
張貴漸漸放心地給他一些較為複雜的藥方,讓它按方配藥。
不久後,李凡對這些陣列在藥架上的藥藥熟悉了起來,能準確的在藥架上找到藥材,按配方搭配,交給張貴。
長時間與這些藥材打交道,李凡對各味藥材的藥性與療效大致有了個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