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一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一章 新思潮下的改變,一人執宋,天道一念,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存天理,滅人欲’當一千多年的理學的儒家宗師朱熹朱老大哥喊出這聲口號的時候,天下士子無不景從。
兩百年後,身在會稽山的王陽明王大聖人也向他的弟子提出過“存天理,去人欲”,足以可見這種儒家理論的市場有多廣闊。
其實,聖人們的思想都是同源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隻是‘存天理,滅人欲’是以“致良知”來實現的。
宋朝這個朝代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朝代,隻不過因為周圍強敵太多,使得後世人對這個朝代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它。
宋朝時的商品經濟之繁榮,物資豐富程度之廣闊,是很多後來的朝代都無法比擬的,但是宋人不尚武,麵對強敵,他們一代比一代懦弱。
在一個有錢人,但是周圍都是強盜的時代,這個有錢人無時無刻不要擔心強盜會不會來劫掠自己,每分每秒都要憂慮接下的日子該怎麼過下去,因此,他的心態總會發生一些病態的變化。
宋人正是在這種尷尬的境遇中,整個社會的社會風氣漸漸產生了一種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心裡。
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萬丈深淵!
這便是宋時富人們心態的真實寫照。
他們開始用奢靡的生活麻醉自己,開始用揮霍享受的日子來搏一醉迷離,反正國之不國,省吃儉用省下的錢財與其被遼國西夏人搶走,還不如自己儘情花掉。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一個國家,總是會有一些足以支撐起其民族脊梁的那群人,雖然有時候這些人隻不過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子,但是他們在精神上卻是絕對的巨人,絕不會願意同流合汙,用利己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他們會站在國家的角度,去以國家的利益為自己的終身目標。
也隻有他們這群人,才能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種話。
幸運的是,南宋的朱熹正是這樣的人。
“存天理滅人欲”是朱熹老大哥理學思想的重要觀點之一,人欲佛教講的三毒。後世人斷章取意評判宋明理學時,多言“存天理,滅人欲”禁錮了人的自由等。
都認為此處“人欲”是指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貪欲等,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但其實,理學認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們通常所理解的“人欲”即是“天理”——此處人欲即天理。
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個度,不能隨意的放縱自己,克己守禮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如果隨意的發泄欲望,那麼文明社會便會一步步倒退。
這一觀點日後被一點點驗證,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有人都要遵從天理,控製欲望,一旦喪失自我的本心,便會害人害己,大到國家覆滅,小到家破人亡。
這個觀點的提出,並且逐漸成為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觀,是阻礙宋代社會風氣墜亡的有效手段,也因為這一社會風氣的推廣,才使得中原之地,還能保留中原傳統的精神文化不被外族人完全毀滅.......
.....
不過在公元978年,大宋還處在趙老二的統治之下,朱熹朱老大哥和王陽明王大聖人還未出生,因此,這個時代的整體社會思想還處於一種迷蒙的萌芽狀態。
雖然薑胤大規模的鼓勵商業使得新宋國國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是同繁榮的物質比起來,匱乏的思想水平顯得格外刺眼。
一條腿走路是不行的,後世有無數個例子來作證這句話的正確性。
即使強如蘇聯一般的世界霸主,最後還是倒在了商品物資這條瘸腿下。
新宋國初建,現在這個國家嬰兒一般的雙腿還看不出什麼區彆,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做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國家政策,那麼很有可能這個嬰兒便會落下病根,十年,二十年可能還看不出太明顯的缺陷,但是三十年,五十年,這個病根將會越來越明顯,最終使得這個國家漸漸變的畸形。
如果薑胤想讓新宋國健康發展,那麼思想上的進步是一定要同物質一樣加以支援和引導的。
朱洞、陶嶽、周式三人是薑胤在這個時代遇到的最頂尖的思想家,這三人的悟性雖然不能和朱熹王陽明那樣的大神媲美,但是作為開國風氣的引領者,他們已經綽綽有餘。
因為社會物資的極大豐富,新宋國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產生了一種不同於昌盛的腐化氣息,這一點是絕對無法避免的,任何政府和社會在發展到一定社會水平時都無法避免腐敗這個問題。
整個社會從之前的尊崇禮儀道德,逐漸朝著崇拜錢財的方向一路狂奔。
在新宋國,隻要有錢,便能享受最好的住所,吃西域運來的美食,喝海外進口的酒釀,有錢能結交眾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結成一個個團體,從一個個小富翁逐漸構成一個大的集團,他們的能量甚至要比許多貴族還要強大。
同時,有了錢,整個社會向奢侈享受的方向滑落,這也讓那些原本拿著不少不多俸祿的官員眼饞不已。
作為掌控實權的官員,其實他們和社會上的那些財團富人們接觸的更多,在麵對那些物質享受時,很少有人能夠直接拒絕。
這使得新宋國的許多地方官員都和那些富甲大商打成一片,稱兄道弟的事情也是頻繁出現,他們在很多事情上可以給那些地方的富商防水,比如修路,造橋,建房等等。
這讓薑胤感到了一股深深的危機感,新宋國決不能這麼繼續下去,如果沒有新的思想,沒有足夠嚴厲的法律去規範,那麼這樣的盛世景觀不過是曇花一現,很快,新宋國便會被一群能夠腐蝕一切的蛀蟲腐蝕的連渣都不剩。
於是憂心忡忡的薑胤,在天辰二年的八月初,對新宋國展開了一場大淨化行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