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節 射禮的程序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7節 射禮的程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禮儀、文明、風俗、道德、人文、體育……華夏的射禮內涵非常豐富,這種獨特的禮儀風俗和人文體育房室,是珍貴的曆史人文遺產。同時,射禮對國民觀念和氣質精神具有塑造價值。禮、樂、射、禦、書、數,是儒家要求儒生們必須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藝。射就是其中之一。古時的男子必須學習射箭,學習射禮,學習駕馭馬車,因此那個時候,人們普遍擁有健康的勇武精神,而不是後世一味的儒弱。學與不學這些東西,對國民氣質性格的影響很大。在冷兵器時代,學習射箭,直接有助於國民國防觀念的塑造,有助於國民開放、勇敢、大氣的氣質和性格的形成。
射禮的程序是這樣的:
(1)備禮:做好舉禮的各種準備工作。布置好場地,組織好參禮及觀禮人員。把弓、箭、筭(suàn)籌等器具搬到西堂下陳設好。司射、有司、射者在西堂下麵向南列隊站好。主人在場地外迎接賓的到來。
(2)迎賓:賓至,主人迎上,相互行揖禮入場登堂而立。
(3)開禮:司射自堂西取弓及箭,登堂報告賓,弓箭準備齊備,有司請求射箭開始。賓客辭讓後許諾。司射踏在階上,站在東北麵告訴主人賓已經答應射箭。在射禮的過程中,司射都需挾乘弓矢。如果弓箭匱乏,可不做強求。
(4)配耦:司射把六名射者,將射藝相近的人兩兩配合為一組,一共三組,分彆稱為上耦、次耦、下耦,是所謂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
(5)納射器:就是司射命令射者取納弓箭用具。司射下階,麵向西命射者納射器,上耦兩人各取弓一把,箭四隻。
(6)倚旌:就是司射命令唱獲者用旌旗為射者指示靶心的位置。司射命令唱獲者把旌旗倚靠在侯的中央,為全場指示射靶中心的位置。司射命令三耦依次射箭。上耦脫去左手的外衣衣袖,在右手拇指上戴上鉤弓弦用的扳指,在右手臂上套好護臂,左手執弓,右手的指間夾一支箭,另外三支插在腰帶中。
(7)誘射:即司射為眾射者做示範。這其中有詳細的禮節過程:由堂西行揖禮,然後進。到階下時,北麵行揖禮。踏上階,作揖。走上堂,作揖。先將左足踩到射位符號上,麵朝西,再扭頭向南,注視靶的中部,表示心誌在射箭,然後俯身察看雙足,調整步武,最後開弓射箭,直至將四支箭全部射完。唱獲者在射者射完後,從乏後麵出來,把箭取回,插到堂西的箭架上,然後返回原位。
(8)一番射:第一輪射。第一番射是習射,所以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成績。上耦的兩位射手上堂射擊,按照司射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司射在堂下命令道:不許射傷報靶者,不許驚嚇報靶者。上射向司射行禮後射擊,射出一箭後,再從腰間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後由下射射。如此輪流更替,之道將各自的四支箭射完。報靶者揚聲向堂上報告射中的結果。接著,上耦下堂,次耦上堂,雙方在西階前交錯時,相揖致意。次耦習射的儀式和上耦相同。最後,次耦下堂,下耦上堂習射。至此,司射上堂對賓行揖禮,稟告賓三耦都已射畢,賓行揖禮還。
(9)二番射:第二輪射。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參加者除三耦之外,還有主人和賓。主人和賓配合為一耦,主人擔任下射,以示謙敬。
首先由三耦比賽。司射命令上耦開始射擊。兩位射手互相拱手行禮後上堂,報靶者迅速離開靶位。司射宣布說:凡是沒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計成績!兩位射手像第一番射時那樣輪流開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負責計算成績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籌丟在地上。上射的筭籌丟在右邊,下射的筭籌丟在左邊。如此這般,三耦全部射畢。
接著是由賓和主人配合成的耦上堂比射。比射的程序以及計算中靶次數的方法,和先前一樣。射畢,有司拿起剩餘的筭籌報告賓:左右射都已射完。然後,有司開始按照計算成績的方法,統計最後成績並向賓報告。
最後是罰酒及獻酒環節。司射命令三耦和主賓耦:勝方射手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負方射手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各耦射手先後上堂,負方射手站著將罰酒喝完,再向勝方射手拱手行禮。司射酌酒向報靶者獻酒,並到靶前的左、中、右三處致祭。司射酌酒向堂下釋籌的有司獻酒。第二番射至此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