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節 音樂的重大意義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5節 音樂的重大意義,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這樣的樂,如果在宗廟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道來聽,就無不和諧肅敬;在地方上演奏,長幼一道來聽,就無不和洽順從;在家門內演奏,父子兄弟一道來聽,就無不和睦相親。所以,這樣的樂,是審定一個基調來定調和之音,再配上各種樂器表現它的節奏,使節奏合成為樂章,就可以用來使父子、君臣各安其位,和諧相處,使普天之下的百姓親附。這就是先王製樂的原則。
《雅》《頌》這樣的樂,聽它們的聲,純正的思想就會占據腦海;手執盾斧一類的舞具,練習舞蹈的俯仰屈伸姿態,容貌就會變得莊嚴。按照固定的舞位舞域行進,和樂曲的節奏取得一致,行列就很規矩,進退就很整齊。所以,樂可以說是天地之間最能和同的東西,是協調世間萬物的綱紀,是人情不可缺少的東西。
樂這個東西,是先王用來表示喜悅的;軍隊和刑罰這一套,是先王用來表示憤怒的。由此看來,先王的喜悅和憤怒,都找到了相應的表達手段。先王喜悅,則百姓們也跟著喜悅;先王憤怒,暴亂之徒就害怕。先王的治國之道,禮樂起了重大的作用。
子貢去拜訪魯國樂師師乙而向他請教,說:我聽說唱歌要適合個人的性格,像我這樣性格的人適合唱什麼歌?師乙答道:我是一個卑賤的樂工,哪裡配得上回答您的問題。我隻能告訴您一點我知道的情況,聽了以後,由您自己做出判斷。寬厚安靜、柔和正直的人,適合唱《頌》。誌意宏大而安靜,疏朗通達而誠信的人,適合唱《大雅》。恭慎而好禮的人,適合唱《小雅》。正直而安靜、廉約而謙讓的人,適合唱《國風》。坦率而慈愛的人,適合唱《商》。溫良而果斷的人,適合唱《齊》。
唱歌這件事,就是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情,展示自己的品德,自己唱了起來以後,會覺得天地也在響應,陰陽和順,星辰按序運行,萬物各得其所。《商》是五帝遺留下來的歌曲,因為上代人把它記了下來,所以叫做《商》。《齊》是三王遺留下來的歌曲,因為齊國人把它記了下來,所以叫做《齊》。明白《商》曲真諦的人,遇事總能果斷。明白《齊》曲真諦的人,能夠見利而讓。
遇事總能果斷,這是勇;能夠見利而讓,這是義。這種有勇有義的人,如果不是通過歌聲表達出來,誰又能知道?所以跟著歌者的旋律變化來說,或者上抑而高亢,或下降而低沉,或拐彎如同物的折斷那般乾脆,或停頓如同枯樹那般沉寂,平直的音合乎曲尺,回環的音合乎圓規,連綿不斷的音恰似一串珍珠。
所以,唱歌也是說話,隻不過是拉長聲調的說話罷了。心裡高興,就想說話;說話還不足以表達這種高興,就拖長聲調來說;拖長聲調還不足以表達,那就加上詠歎籲磋;詠歎籲磋還不足以表達,那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
《樂記》是儒家音樂理論的專著,關於它的作者,曆來有兩種說法:一是戰國時期孔子的再傳嫡子公孫尼子所作;二是漢代劉向、劉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比較公認的觀點是,《樂記》成書於西漢,其思想資料來源於先秦諸子言樂事的人。
《樂記》強調音樂和政治、音樂和社會的密切關係。它認為:太平盛世的音,去掉安詳而歡樂,反映了當時政治的和諧;混亂世道的音,去掉怨恨而憤怒,反映了當時政治的紊亂;亡國之音,曲調哀傷而深沉,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困苦。由此看來,聲音和政治是相通的,有什麼樣的政治就有什麼樣的聲音。
《樂記》主張使音樂和治理朝政、端正社會風氣、禮治、倫理教育等相配合,為統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務。它認為:如果在宗廟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道來聽,就無不和諧肅敬;在地方上演奏,長幼一道來聽,就無不和洽順從;在家門內演奏,父子兄弟一道來聽,就無不和睦相親。所以,這樣的樂,是審定一個基調以定調和之音,再配上各種樂器表現其節奏,使節奏合稱為樂章,就可以用來使父子、君臣各安其位,和諧相處,使普天之下的百姓親附。這就是先王製樂的原則。禮、樂、刑、政,如果這四個方麵都得到貫徹而不發聲梗阻,也就具備王道政治了。古先聖王製禮作樂,其目的並不是要滿足人們口服耳目的享受,而是要教育人民辨彆好壞,回到做人的正道上來。
在音樂的美感認識上,《樂記》有比較深層的論述。它強調音樂給人們的愉悅感受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認為:音樂和舞蹈,是讓人快樂的,這是人之常情,不可或缺。《樂記》作為先秦儒學的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它豐富的美學思想,對兩千多年來漢民族古典音樂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並在世界音樂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