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節 大同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8節 大同,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此,古人舉行一次大的典禮,眾人可以從中看出他的具備的各種德行。古時的君子,舉行大的典禮,從頭到尾都極其謹慎,這樣一來,眾人怎會不理解其中的意義呢。《說命》中說:要自始至終常常想到學習。
《世子之記》上說:作為太子,應在一早一晚到父王的路寢門外,向宮內小臣內豎問道:父王今天身體好嗎?內豎回答:今天很好。聽到這種回答,太子才麵有喜色。父親如果有身體不適,內豎就應該向太子報告,太子就麵有憂色,表情失常。等到內豎報告說國王已經康複,然後太子的一切也才恢複正常。早晚的飯菜端上來時,太子一定要察看飯菜的涼熱是否合適;飯菜撤下來時,太子要問父王吃得怎樣。
父王的飯菜,一定要知道下頓該吃什麼,向掌廚的官員交代清楚,然後才離開。如果內豎報告父王患病較重,太子就要親自齋戒祈禱,穿戴玄冠玄端,精心侍養。廚房送來的飯菜,一定要仔細檢查;治病的藥,一定要自己先嘗一嘗。父王如果能夠較多進食,則太子也能隨著多吃;父王如果能夠較多地進食,太子也能隨著多吃;父王如果進食較少,太子也不可能吃飽。隻有到了父王一切恢複正常的那一天,太子才能一切恢複正常。
*********
本篇由6節組成。第一節是《文王之為世子》,記錄周文王、周武王如何當世子,以及周公如何教育成王的事情。第二節是《教世子》,記錄大學教育世子以及士的方法。第三節是《周公踐阼》,記錄三王教世子的方法以及孔子論教世子的重要性。第四節記錄庶子正公族的方法,即庶子為官如何管理國王的族人。第五節記錄天子視學養老的禮。第六節是《世子之記》,和第一節內容大致相同。由於《文王之為世子》一節在本篇的開頭,所以就用《文王世子》作為篇名。周代如何重視對世子及其他貴族子弟的教育,從本篇中可以了解一二。
(9)禮運
《禮運》是《禮記》中的一篇,《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製度書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者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東漢末年經學大師鄭玄認為,《禮運》,記錄的是五帝、三王的變易,陰陽旋轉之道。《禮運》實際上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曆史觀點,尤其是書中的“大同”思想,對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響。《禮運》是今本《禮記》的第9篇,全文借助夫子對旁邊的子遊喟然長歎而論道了禮的起源、運行和作用。
從前,孔子曾作為來賓參與蠟祭,祭祀完畢,孔子出來到宮門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歎。孔子的感歎,是感歎魯君的失禮。子遊在一旁問道:老師為什麼歎氣呢?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代,和夏商周三代傑出君主在位的時代,我沒有趕得上,而內心深懷向往。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作為領導者,彼此之間講究信譽,相處和睦。所以人們不隻是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不隻是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壯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鰥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男子都有職業,女子都在合適的時間嫁人。對於財物,人們隻是不願意讓它白白地仍在地上,倒不一定非得藏到自己家裡不可;對於氣力,人們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為了自己。所以勾心鬥角的事沒有市場,明搶暗偷作亂害人的現象絕跡。所以,門戶隻須在外麵帶上而不須用門上鎖。這就叫大同。
現在,大同社會的準則已經被破壞了,天下成為一家所有,人們各自親近自己的雙親,愛自己的子女,財物生怕不歸自己所有,氣力唯恐出自自己身上。天子、諸侯的寶座,時興父傳於子,兄傳於弟。內城外城加上護城河,這被當作防禦設施。把禮義作為根本大法,用來規範君臣關係,用來使父子關係親密,用來使兄弟和睦,用來使夫婦和諧;用來設立製度,用來確立田地和住宅,用來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來把功勞寫到自己的賬本上。
因此,勾心鬥角的事情就隨之而生,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生。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佼佼者。這六位君子,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如有不按照禮辦事的,當官的要被撤職,民眾都把他看作禍害。這就是小康。
子遊又問道:禮果真就是這樣的緊要嗎?孔子說:禮,是先主用來遵循天的旨意,用來整理人間萬象的,所以誰失掉了禮誰就會死亡,誰得到了禮誰就能生存。《詩經》上說:你看那老鼠還有個形體,做人怎能無禮。如果做人無禮,還不如死掉為好。因此,禮這個東西,一定是源出於天,效法於地,參驗於鬼神,貫徹於喪禮、祭禮、射禮、鄉飲酒禮、冠禮、婚禮、覷禮、聘禮之中。所以聖人用禮來昭示天下,而天下國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