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5節 宴飲的禮儀,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鄉射禮盛行於先秦時期,每年春秋的兩個季節,各鄉的行政長官鄉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邀請當地的卿、大夫、士和學子,在州立學校中舉行鄉射禮。鄉射禮的主持者,由1名德行卓著、尚未獲得官爵的士人擔任,稱為賓(前麵寫到的賢賓)。射位設置在廳堂上,箭靶稱為侯,設置在堂正南方30丈遠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1個曲圓形的皮製小屏,供報靶的人藏身之用,稱為乏。弓、箭、算籌以及各種射具陳設在西廂的前堂。鄉射禮的核心活動是射手之間的3輪比射,稱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要以發射4支箭為限。

第一番比射側重在射的教和練上。

司射將挑選出來的6名州學弟子搭配成3組,分彆稱為上耦、中耦、下耦,也就是所謂的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也就是前麵說的地位較高的射手、地位較低的射手。司射先為三耦做射箭儀節的示範,先將左腳踩到射箭位置的符號上,麵朝西,再扭頭向南,注視靶心,精神集中,再調整步伐,最後開弓射箭。示範完畢後,上耦的兩位射手走上廳堂,按照司射的指教,上射先射,下射後射,這樣輪流將各自的4支箭射完。接著,中耦、下耦走上廳堂,也是這樣比射。由於第一番是練習射箭,所以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算成績。

第二番比射是正式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

參加者除了三耦之外,還有主人、賢賓、大夫和眾多賓客。主人和賢賓配合為1耦,主人擔任下射,來表示謙敬;身份比較高的大夫,也都要和士一一配合成為耦。比射開始後,先由三耦比射。射手像第一番比射那樣,輪流開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計算成績的人會放1支算籌到地上計數。三耦比射結束後,由賢賓和主人配合成的耦、大夫和士配合成的耦、眾多賓客的耦,先後走上廳堂比射。

比射結果公布後,勝方射手要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拿著拉緊弦的弓。負方射手則需要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各耦的射手先後走上廳堂,負方射手站著喝罰酒,然後向勝方射手行拱手禮。

第三番射的過程和二番射相同,隻是增加了音樂伴奏。

樂工演奏《詩經·召南》中的《騶虞》,樂曲的節拍,演奏得均勻如一。隻有應著鼓的節拍而射中靶心的人,才抽出算籌計數;否則,即使射中也無效。第三番射的比賽結果公布後,各耦射手按照順序走上廳堂,負方射手喝罰酒,並向勝方射手行拱手禮。三番比射到這裡就會結束。

三番比射之後,宴會還有旅酬的節目,旅酬就是客人之間的相互敬酒。旅酬是射禮的餘興節目,廳堂上下的賓客觥籌交錯,其樂融融,歌樂不絕於耳,儘歡而止。

(6)燕禮

燕禮就是宴飲的禮儀,是古代中華民族在政事閒餘時間,為聯絡下屬的感情而宴飲的禮儀。

小臣為了國君而留住群臣,負責膳食的膳宰在天子正廳的東邊準備群臣的飲食,掌管音樂的樂人為宴飲掛上新的鐘磬。在東階的東南方,對著東邊屋簷滴水的地方設置洗器和盛物的竹器,盛酒的容器和水在東邊。盛物的竹器在洗器的西邊,靠南陳設。盛飯食的竹器在洗器的北邊,朝西擺放。

司宮(相當於總管太監)在東柱的西邊布置兩個方壺。兩個方壺中,左邊的放玄酒,把南邊作為首位。國君的瓦製酒器有兩個,有用來承酒器觶的禮器豐,遮蓋的巾要用粗葛布和細麻布,在方壺的南邊,把南邊作為首位。在寢門的西側,為已經做官而沒有接受正祿的士人設置兩個圓壺。司宮在戶西為賓客設置席位,把東邊作為首位,沒有增加的席位。主持宴禮的人報告國君:準備完畢。

小臣在東階上為國君設置席位,席頭朝西,為了表示尊重,在坐席上再加一重席。國君登上正堂,在席位上就坐,麵朝西。小臣引導卿大夫入內,卿大夫都從門的右邊進入,麵朝北,把東作為首位。士站立在西邊,麵朝東,把北邊作為首位。

負責祭祀的祝史站立在門的東邊,麵朝北,把東邊作為首位。小臣中的長官一人在東堂下,麵朝南。已經做官而沒有接受正祿的士人站立在門的西邊,把東邊作為首位。國君走下廳堂,站立在東階的東南,麵朝南,向卿行揖禮,卿進前麵朝西,把北作為首位;國君向大夫行揖禮,大夫都要稍稍前進。

掌管射儀的射人向國君請求命令一位主賓。國君說:命令某大夫為主賓。射人把國君的命令轉告主賓。主賓稍稍走向前,推辭自己不敏。射人把主賓的言辭報告給國君。國君再次命令,這樣往複兩次,主賓行跪拜禮,然後答應。射人再次向國君報告。主人走出來,站立在門外,麵朝東。國君向卿大夫拱手行禮,然後登堂入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