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節 冠禮的流程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8節 冠禮的流程,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三次行醮禮的時候致祝辭說:美酒甘醇芬芳,食器陳列馨香,為你完成成年禮,佳肴準備豐富有牲肉;恭承昊天之慶,承受無疆福祿。正賓在命字的時候致祝辭說:禮儀已經齊備,在這善月吉日,宣告你的表字;表字十分美好,正和俊士相配;取字以適宜為大,恭敬承受永遠保有它,稱呼伯某甫、仲某甫、叔某甫、季某甫,唯有適當才是美稱。
(男子成人之後,不方便直呼他的名字,因此另取一個和本名涵義相關的彆名,稱之為字,來表彰他的德行,因此稱為表字。某甫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成年之後,夏天要穿葛製的鞋子。穿玄端服的時候,要配以黑鞋,青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鑲邊寬1寸,白色的下衣配以白鞋,用大蛤灰塗抹增白,緇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的鑲邊寬1寸;爵弁服,配以淺紅色鞋,黑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的鑲邊寬1寸。冬天穿皮製的鞋即可,不穿線縷細疏的布所做的鞋子。
後記:冠禮的意義是,第一次加冠用緇布冠。太古時戴白布冠,祭祀需要齋戒的時候,把白布冠染成黑色。關於這種冠纓下麵的冠纓的飾品,孔子說:我沒有聽說過這種冠有係冠纓的飾品這種事。行加冠禮之後,緇布冠就可以棄置不用了。嫡子在東階上行加冠禮,是要表明子將代父的意義。在客位上行醮禮,則顯示是在為有成人之德的人加冠。3次所加的冠,後來的都比前一次更貴重,是要教導冠者確立遠大的誌向。
加冠之後又用表字命名,是要顯示對父母起的名字的敬重。委貌,是周代常戴的冠;章甫,是殷代常戴的冠。第三次所加的冠,周代是“弁”,殷代是“冔”(xú),夏代是“收”。第2次加冠的服裝,夏、商、周3代都用皮弁、白色的衣、裳。沒有大夫的加冠禮,但是有大夫的婚禮。
古代人50歲才能授予爵位,怎麼還會另有大夫的加冠禮呢?公侯另有加冠禮,那是夏朝末期的事情。天子的嫡子,用的也隻是士禮,這就是說,天下沒有生下來就尊貴的人。諸侯世襲,是因為世子能效法先祖的賢德。授人官爵,都要以德行的高低等差作為標準。士去世之後要追加諡號,是現在的事。古代的時候士終生不能為爵,死後也不能追加諡號。
*********
《儀禮》的第1篇《士冠禮》寫完了,是不是對成人禮的過程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在遠古的氏族社會時代,曾經流行過一種成丁禮的儀式。氏族中的未成年人,可以不參加生產、狩獵活動,也不必參加戰爭,氏族對他們有哺育和保護的責任。但在他們到達成人的年齡後,氏族則會用各種方式來測驗他們的體質和生產、戰爭技能,以及確定他們能否取得氏族正式成員的資格。
隨著社會的發展,成丁禮在絕大多數地區都消失了,而儒家的學者們卻看到了它的合理內核,將它加工改造成為冠禮,作為人生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士冠禮》,就是詳細記載古代士之子在舉行冠禮時的詳細儀節,也是有關冠禮的源頭類記載。
我們可以繼續整理,讓士冠禮的過程更加清晰。
士冠禮分為兩個大的過程,第一是預禮,第二是正禮。預禮就是正式加冠之前,用禮儀規定的程序做好準備工作,主要的環節有:(1)筮日:同來占卜確定冠禮的日期。(2)筮賓:在參加賓客中占卜確定一人作為正賓。(3)約期:商定冠禮開始的具體時辰。(4)戒賓:邀請正賓和所有讚冠的賓客。(5)設洗:加冠者在禮前沐浴和當日特定梳洗。
第二是正禮,也就是加冠當天的禮儀程序,完整的環節是這樣的:
(1)陳服器:清晨開始陳設禮器、祭物和相應的服飾。(2)迎讚者入廟:加冠者家長迎接賓客進入家廟。(3)三加冠:開始加布冠,意思是冠者具備了衣食的能力;第二次加皮冠,皮冠也被稱為武冠,意思是冠者具備了基本的武技;第三次加爵冠,爵冠也被稱為文冠,意思是冠者基本具備知書達禮的能力;三冠連加的禮,意在激勵冠者立誌修德,由卑而尊,不斷進取,不斷上進。
(4)賓醴(lǐ)冠者:正賓為加冠者賜酒祝賀。(5)冠者見母:加冠者正式拜見禮儀確定的母親,但未必是生母。(6)賓賜表字:正賓為加冠者賜除本名之外供平時稱呼的稱謂,這個稱謂叫做表字,和父母所取的名字相區彆。加冠之後,表字代替本名,隻有父母國君可以稱呼他的本名,禮意在於崇敬父母為冠者所取的名字。
(7)見家人:加冠者以成人身份正式禮見所有長幼家人。(8)見尊長:加冠者以成人身份正式拜見鄉老族長的丈夫或者國君。(9)醴賓:主家宴請參禮的賓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