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4節 金屬工匠,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輿人製作車箱,使得車輪的高度、車箱的寬度、車衡的長度,三者一樣,這叫做三稱。把車箱的寬度3等分,去掉1等分就是車箱的縱長。把車箱的縱長3等分,1等分在前作為車軾短邊的長度,2等分在後作為安置車轅和較木的長度,用火烤製車軾。

用車箱寬度的一半作為軾高的尺度,用車箱縱長的一半作為高出車軾的尺寸。把車箱的寬度6等分,用1等分的長度作為軫木的圍長。把軫木的圍長分為3等分,去掉1等分就是軾木的圍長。把軾木的圍長3等分,去掉1等分就是較木的圍長。把較木的圍長分成3等分,去掉1等分就是軹(zhǐ)木的圍長。

把軹木的圍長3等分,去掉1等分就是樹木的圍長。凡是車箱上所用的木材,圓木需要圓得符合規定,方木需要方得符合規定,立木直得需要符合垂線,橫木平得如同水平,直立的木材如同從地裡生長出來的,縱橫相交的木材如同附著為一體。凡是處置造車的木材,粗大的木材不要和細小的木材並在一起使用,如果粗大的木材倚附在細小的木材上,細小的木材就會折斷,用力拉時就會把細小的木材拉斷,棧車的車箱要向裡收,飾車的車箱會向外張。

輈(zhōu)人負責製作車轅,車轅是大車前部駕牲口的兩根直木。車轅有3種高度,軸有3項要求。國家所飼養的馬的車轅往下距離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為4尺7寸,打獵所用的馬的車轅往下距離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為4尺,不能快跑的馬的車轅往下距離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為3尺3寸。

製作車軸有3項要求:一是要光潔好看,二是要經久耐用,三是要利於旋轉。車轅在前軌之前的長度是10尺,而馬鞭的長度是它的一半。凡是承受重力的木材,承受車箱重力的釩(fán)木,把車轅長10等分,用1等分作為釩木的圍長;兩軛之間受力處的衡木,把它的長度5等分,用1等分作為它的圍長。如果圍長小於這個長度,就叫做不能勝任。

把左右兩個軫木間的寬度5等分,用1等分作為軸的圍長。把車轅長10等分,用1等分作為部分車轅的圍長。把兩伏兔之間的部分車轅的圍長3等分,去掉1等分就是車轅頸的圍長。把車轅頸的圍長5等分,去掉1等分就是車轅後跟的圍長。

凡是用火烤車轅木,要順著木材的紋理,彎曲的弧度不要太深。現在大車的車轅低,上坡感到困難,就是能爬上去,也容易造成翻車。這其中沒有彆的原因,隻是因為車轅太直而不彎曲的緣故。

因此,大車行走在平地上,車轅平衡更適合載重,到上坡的時候,如果不向下伏壓車轅,車就一定會勒住牛脖子。這其中沒有彆的原因,隻是因為車轅太直而不彎曲的緣故。

因此,大車上坡,要加倍用力,就能夠爬上去;到下坡的時候,如果不拉住大車的後邊,牛後的革帶一定會兜勒牛的臀部。這其中沒有彆的原因,隻是因為車轅太直而不彎曲的緣故。

因此,車轅都要非常堅韌才行,車轅彎曲的弧度過深就會折斷,過淺就會倚負從而磨壓馬的股部。車轅的彎曲弧度適中,就會使得車的行駛便利而又平穩,便利而平穩就經久耐用,車轅的曲直調和,乘車人就安穩。

車轅要有一定的弧度才不容易折斷,要順著車轅木的紋理糅曲,不要使紋理斷絕。想要使車前進的時候和馬想前進的意思正好相應,想要使車後退的時候又能符合人的意思而後退,前進和後退都能隨心所欲,十分便利。整天奔跑不息,在車左邊的尊者也不會感到疲倦;行駛幾千裡,馬也不會因為馬蹄開裂受傷而畏懼;整年駕馬,衣下的賞也不會磨破:這是因為車轅曲直調和的緣故。

車轅的曲直調和,就能幫助馬用力前進,即使馬力已經用儘,想停下來,車轅還能促使馬前進好幾步。好的車廂上漆飾的環形紋理,在伏兔的前邊,不到前軌約7寸的地方。前釩內能保持漆飾的環形紋理長久不被車箱底板磨滅,就可以稱之為國家級的車轅。

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是方形的,來象征地;車蓋是圓形的,來象征天。連結車輞(wǎng)和車轂(gǔ)的直條有30根,來象征日月。蓋弓28根,來象征28星宿。龍旃(zhān)飾有9個懸垂的裝飾品,來象征12星次中的大火。鳥旃飾有7個懸垂的裝飾物,來象征12星次中的鶉火。熊旗飾有6個懸垂的裝飾物,來象征二十八宿之一的參宿中伐星的6顆星。龜旒(liú)飾有4個懸掛的裝飾物,來象征二十八宿之一的營室。弧旌上畫有枉矢星,來象征形狀像張弓射箭的弧星。

(3)築氏/玉人

築氏和冶氏都是治理金屬的工匠,築氏負責上齊,冶氏負責下齊,合金中錫的含量超過三分之一為下齊,不超過三分之一為上齊。鳧(fú)氏製作樂器,栗氏製作量器,段式製作農具,桃氏製作長刃的兵器。銅錫合金有6種比例:把合金6等分,錫的含量占六分之一,叫做鐘鼎之齊;把合金5等分,錫的含量占五分之一,叫做斧斤之齊;把合金4等分,錫的含量占四分之一,叫做戈戟之齊;把合金三等分,而錫占三分之一,叫做大刃之齊;把合金五等分,而錫占五分之二,叫做削殺矢之齊;銅錫各占一半,叫做鑒燧之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