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4節 儒家的陰陽,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禮·地官·大司徒》中寫道:

用土圭測量日影的方法來測量土地四方的遠近,校正太陽的影子,來求得地中央的位置。位置偏南,太陽的影子就短,說明這個地方氣候炎熱;位置偏北,太陽的影子就長,說明這個地方氣候寒冷;位置如果偏東,說明正午時分太陽已經偏西,這裡的氣候乾燥多風;位置偏西,正午時分太陽應該是偏東的,說明此地的氣候是潮濕多雨的。

如果測得夏至那天中午的日影長一尺五寸,這個地方就叫做地中,這是天地之氣相和的地方,是四時之氣相交替的地方,是風雨適時而至的地方,是陰陽二氣和諧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會百物豐盛而安康,於是在這個地方建立王國,製定地方千裡的王畿,在王畿的疆域內挖溝種植物來堅固王畿。

《周禮》中用土圭測量太陽的影子,在地中建王城,既是哲學寓意的需要,也是治理國家的需要。周代王都城郭以內稱為國中,距離城郭百裡之內稱為郊,三百裡之內稱為野,一般來說,國包括國中和郊野。王者劃分國野和野外之地,都得以王城為中心。方圓千裡的王畿,都是以王城為中心建立的,王畿之外還有所謂的九畿。

《周禮·夏官·大司馬》寫出了九畿的分布,它是以方圓千裡的王畿為中心從四周向外擴散五千裡,分彆劃分為侯畿、甸畿、男畿、采畿、衛畿、蠻畿、夷畿、鎮畿、蕃畿九層,大小相套,疆域越來越遠,相鄰的畿域都是五百裡。《尚書》中確實有侯、甸、男、衛、采等外麵穿的服飾的名稱,卻沒有如此類似於同心圓的分布。

在居民組織上,《周禮》把居民組織分為兩類:國都之外的四郊之地稱為鄉,郊外之地稱為遂。鄉下麵又細分為州、黨、族、閭、比等五級行政組織,遂下麵細分為縣、鄙、酂(zàn)、裡、鄰等五級行政組織。根據《周禮·地官》的《大司徒》、《遂人》等篇的記載,鄉、遂的居民構成分彆是:一比為5家,一鄰為5家;一閭為25家,一裡為25家;一族為100家,一酂為100家;一黨為500家,一鄙為500家;一州為2500家,一縣為2500家;一鄉為12500家,一遂為12500家。

鄉、遂各級組織的編製也是極其整齊的,此外鄉和遂的數量都是6個。6鄉、6遂的居民數似乎恰好合適,既無不足,也無閒餘。如果發生了天災人禍,民戶的人數發生變化,無法滿足以上要求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呢?《周禮》中並沒有給出解決方案。

《周禮》中對於農田的規劃,也是整齊劃一的。《地官·遂人》中記載了兩個係統,一個是農田係統,一個是溝渠係統。在當時,農田以“夫”為基本單位,一夫是400畝,夫田和夫田之間有稱為“遂”的水渠,遂的上麵,有稱為“徑”的道路。每10夫農田之間,有稱為“溝”的水渠,溝上有稱為“畛”的道路。每100夫農田之間,有稱為“洫”的水渠,洫上有稱為“塗”的道路。每1000夫農田之間,有稱為“澮”的水渠,澮上有稱為“道”的道路。每10000夫農田之間,有稱為“川”的水渠,川上有稱為“路”的道路。

《周禮》中說的溝洫係統也好,道路係統也好,都是有嚴格的丈尺規定的。根據鄭玄的注解,遂,寬深都是周尺2尺,其中,一尺大概23厘米;溝,寬深都是4尺;洫,寬深都是8尺;澮,寬深都是16尺。溝洫上道路的寬度,徑可以讓牛馬通過,畛可以讓大車通過,塗可以讓一輛乘車通過,道可以讓兩輛乘車通過,路可以讓三輛乘車通過。

《周禮》的製度有相當的理想化成分。將國都建立在地中,理論色彩是非常鮮明的,實際上是無法操作的。整齊劃一的九畿製度,居民組織、溝洫道路係統,這在科技水平非常發達的今天,也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可以說,《周禮》是理想國的藍圖。

*********

《周禮》作者的用意,並不是要把某個朝代的典製記錄下來,而是要為千秋萬世立好法則。作者希望通過《周禮》這本書,表達自己對社會,對天人關係的哲學思考。全書的謀篇布局,處處體現著天人的哲學。儒家認為,人和社會都不過是自然精神的複製品。戰國時期,陰陽五行思想的興起,學術界盛行人效法天的學風,講求人與自然的關係,主張社會組織應該仿效自然法則。因而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說法。《周禮》的作者,可以說是“人法天”思想的積極奉行者。

《周禮》用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作為骨架,天、地、春、夏、秋、冬就是天地的上下和四方,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宇宙。《周禮》中的六官就是六卿。根據作者的安排,每位卿都統領60個官職。所以,六卿的職官總數就是360個,而360正是周天的度數。

《周禮》的原名為《周官》,這本書的書名是緣於什麼而起的呢?前人曾經有過許多猜測,所謂《周官》,大概就是“周天之官”的意思,作者用“周官”作為書名,暗含了這本書的宇宙框架和周天度數的布局,以及“人法天”的原則。後來劉歆將《周官》改名為《周禮》,確實抬高了它的地位,卻似乎有些歪曲了作者的本意。

在儒家的傳統理論當中,“陰陽”是最基本的一對哲學範疇,天下萬物,非陰即陽。《周禮》的作者,將這一本原本屬於思想領域的概念,充分地運用到政治機製當中。《周禮》中的陰陽,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天官·內小臣》中說政令有陽令和陰令,《天官·內宰》說儀禮有陽禮和陰禮,《地官·牧人》說祭祀有陽祀和陰祀等等。王城的布局,前麵是朝廷寢宮,後麵是市場和居民,東麵是祖廟,西麵是社稷壇,也是陰陽思想的體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