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節 諷諫厲王,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儀表堂堂禮彬彬,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話:智者有時也愚笨。常人如果不聰明,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如果不聰明,那就反常令人驚。

有了賢人國強盛,四方諸侯來歸誠。君子德行正又直,諸侯順從慶升平。建國大計定方針,長遠國策告群臣。舉止行為要謹慎,人民以此為標準。

如今天下亂紛紛,國政混亂不堪論。你的德行已敗壞,沉湎酒色醉醺醺。隻知吃喝和玩樂,繼承帝業不關心。先王治道不廣求,怎能明法利眾民。

皇天不肯來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齊休。應該起早又睡晚,裡外灑掃除塵垢,為民表率要帶頭。整治你的車和馬,弓箭武器認真修,防備一旦戰事起,征服國外眾蠻酋。

安定你的老百姓,謹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禍事突然生。說話開口要謹慎,行為舉止要端正,處處溫和又可敬。白玉上麵有汙點,尚可琢磨除乾淨;開口說話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不要隨口把話吐,莫道“說話可馬虎,沒人把我舌頭捂”,一言既出難彌補。沒有出言無反應,施德總能得福祿。朋友群臣要愛護,百姓子弟多安撫。子子孫孫要謹慎,人民沒有不順服。

看你招待貴族們,和顏悅色笑盈盈,小心過失莫發生。看你獨自處室內,做事無愧於神明。休道“室內光線暗,沒人能把我看清”。神明來去難預測,不知何時忽降臨,怎可厭倦自遭懲。

修明德行養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舉止謹慎行為美,儀容端正有禮貌。不犯過錯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籃桃,我把李子來相報。胡說羊羔頭生角,實是亂你周王朝。

又堅又韌好木料,製作琴瑟絲弦調。溫和謹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來奉告,馬上實行當作寶。如果你是糊塗蟲,反說我錯不討好,人心各異難誘導。

可歎少爺太年青,不知好歹與重輕。非但攙你互談心,也曾教你辦事情。非但當麵教導你,還拎你耳要你聽。假使說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兒嬰。人們雖然有缺點,誰會早慧卻晚成?

蒼天在上最明白,我這一生沒愉快。看你那種糊塗樣,我心煩悶又悲哀。反覆耐心教導你,你既不聽也不睬。不知教你為你好,反當笑話來編排。如果說你不懂事,怎會罵我是老邁。

歎你少爺年幼王,聽我告你舊典章,你若聽用我主張,不致大錯太荒唐。上天正把災難降,隻怕國家要滅亡。讓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賞罰不冤枉。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桑柔》:芮良夫諷諫厲王和執政者

芮良夫是西周時期的卿士,卿士是西周春秋時期周天子或者各諸侯國的執政官。周厲王想任用榮夷公為卿士,芮良夫極力勸阻,他認為榮夷公貪圖財利,任用他,周朝一定會敗落下來。周厲王不聽,專任榮夷公掌管政事,3年後,國人暴動,周厲王出奔。芮良夫作這首詩歌,諷刺周厲王失於政事,用人不當,好利而暴虐,導致民不聊生,最終激起民怨。

桑樹本是茂密的,樹下有濃蔭,是個好地方。但就是因為采摘得太乾淨,才導致桑樹稀稀疏疏。作為下民的百姓,深度地受剝削,苦不堪言,所以芮良夫哀歎百姓困苦已深,他呼天傾訴:高明在上的蒼天,怎麼不給百姓憐憫呢!

禍亂的根源,緣於征役不止,百姓無法安居。暴行苦於征役,因此一看到王室的車馬旌旗,就會痛心疾首。亂臣賊子如果不平息的話,國家就要滅亡,現在民間黑發的壯丁已經很少了,就像受了火災,很多人都已經成為了灰燼。國家要以民為本,老百姓疾苦,國家就危險了。芮良夫麵對這樣的情況,感歎國運危急,必無長久之理,一定會導致危亡的禍患。

民窮財儘,而上天又沒有幫助,百姓無處可以安身,不知往何處為好,因此引起了君子的深思。君子本身無欲無求,捫心自問沒有爭權奪利之心,但念及國家前途,不免發出到底誰是禍根,導致如今百姓依然深受其害的感歎。芮良夫從百姓的角度出發,深刻明白百姓想安居樂業,但是他們終日從西到東,根本沒有能安居的處所。百姓懷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也因為征役不息而不能免於禍亂。

百姓既受多種災難的侵襲,更擔心外患的侵淩。天怒人怨,而周王也不懂得體恤民苦,不思考改變國家政治的途徑,因此芮良夫憂心如焚,他憂憤地盼望著周厲王能夠明白:暴政害民,危害至深。

謀慮周道,做事慎重,禍亂的情況就可以削減。周厲王必須憂恤國事,慎重地授官予爵,應該選用賢能。解救國家危難,就像解救炎熱一樣。解救炎熱,需要用涼水,就好比解救國家危難,必須任用賢良一樣。誰在解救炎熱的時候,不用冷水來衝涼呢!可以說是諄諄告誡,語重心長。

作為君王,要從愛護百姓出發。百姓都是很善良的,他們勤於農事,以耕種養活自己。因此周厲王要體恤民情,愛護人民,這是為政的首要大事。而周厲王為政,不得人心,百姓就如同向著逆風,感到窒息喪氣。人民雖然有進取之心,但征役過重,剝奪過多,他們必然會產生難以效力的感覺。

天將災害,霍亂頻繁,執政者隻知道聚斂財利,不顧念百姓認真救災。正是由於這種昏亂的執政者,所以百姓才倍感痛苦。芮良夫一再地警示周厲王:人怨就是天怨,天降喪亂,將滅掉所立之王;如今百姓受災痛苦,土地荒蕪,執政者昏亂,沒有領導百姓合力救災,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能夠減輕災難。

國君的順理不順理,從用人的角度來說,就是用人有得當和不得當。賢明的國君明於治道,順情達理能認真考慮選用他的輔相。不順理的君王,則與之相反,自以為是,把小人當作善良,因此使得百姓迷惑甚至抓狂。周王朝如今產生禍亂的原因,是由於周厲王實行暴政,不體恤百姓疾苦,不能重用賢良,不懂得采納正確的諫議,導致民怨沸騰,從而芮良夫有了“如此禍根誰引起?至今危害把人傷”的悲傷感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