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節 春耕夏耘和秋收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節 春耕夏耘和秋收,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當然,鋒利的農具也不是準備農事的全部,除了修繕農具外,還需要其他一係列次要的準備工作。而農民們這一切賣力的活動,都是為了順應周天子的歡心。春耕的開局非常好,最愉悅的人,當然也是主角周天子了。
春耕夏耘,夏耘就是田間管理,除雜草和去蟲害。播種後倘若讓作物自生自滅,那秋收就會非常渺茫。因此,必須要加強管理,而且要貫穿百穀成長的全過程。莊稼抽穗後會變得非常結實,籽粒飽滿長勢也非常好。農民早已把空穗的莊稼和雜菜除儘,才使得糧食長勢旺盛,這是略去種種艱辛勞動過程後提煉出來的重要經驗。
另一條經驗就是滅蟲,莊稼中有螟螣蟊(máo)賊以及蝗蟲等許多害蟲,如果不加以清除,嫩苗就會難保,也會導致糧食顆粒無收。除蟲的辦法,主要是用火攻,通過火把害蟲引過來,集中撲殺,讓害蟲在大火中葬生。由於蟲害在一定程度上不像除草那樣完全可以由人工加以控製,所以先民又搬出來被稱作田祖的農神,祈求田祖的神靈將蟲害去儘。雖然這帶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卻反映了當時生產力的低下,也表現了農夫們的迫切願望。
農業生產,儘人事重要,風調雨順的天時就更重要了。陰雲彌漫,細雨綿綿,真是好雨知時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公田、私田都有了充沛的雨水。農夫們看著如此順心的天時,內心自然非常喜悅。豐產豐收的時候,穀穗金黃一片,農夫們揮汗如雨,乾得熱火朝天,肩挑車載沉甸甸,大囤小囤滿滿裝。我們可以看到,有長得欠壯實的莊稼故意不割的,有割了來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來不及裝載的,還有許多飄灑散落在各處的穀穗。
可是,就算是再大的豐收,農民們也不可能在大田裡散落漏收那麼多的糧食呀!這是農民們辛苦勞作的成果,他們怎麼會故意不收割和不珍惜呢?原來,農民們故意不收割乾淨是有良苦用心的,他們是為了讓鰥寡孤獨無依無靠的人糊口活命,又免於他們沿街挨戶的乞討,農民們有意地留下了一小部分豐收的果實,讓他們自行去采拾。那種細膩關懷,那種宅心仁厚,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幫貧扶困的惻隱之心。幫你,不讓你知道,不需要你感恩,這是一種寬廣的胸懷和崇高的美德,細細品味是令人感動不已的。
田間的勞動大軍正在收割捆載,忙得不亦樂乎,田頭有農官在第一線指揮監督,後方有婦女孩子提筐來送飯食,整個畫麵一片繁忙、熱鬨非凡。這時,周天子也來了,那種熱氣騰騰的場麵頓時達到了沸點。接著就是周天子祭祀田祖,祭祀四方之神,他獻上祭品行祭禮,肅穆虔敬,為黎民為國家祈福求佑。
大田寬廣作物多,選了種籽修家夥,事前準備都完妥。掮起我那鋒快犁,開始田裡乾農活。播下黍稷諸穀物,苗兒挺拔又壯茁,曾孫稱心好快活。
莊稼抽穗已結實,籽粒飽滿長勢好,沒有空穗和雜草。害蟲螟螣全除掉,蟊蟲賊蟲逃不了,不許傷害我嫩苗。多虧農神來保佑,投進大火將蟲燒。
涼風淒淒雲滿天,小雨飄下細綿綿。雨點落在公田裡,同時灑到我私田。那兒穀嫩不曾割,這兒幾株漏田間;那兒掉下一束禾,這兒散穗三五點,照顧寡婦任她撿。
曾孫視察已來臨,碰上農婦孩子們。他們送飯到田頭,田畯看見好開心。曾孫來到正祭神,黃牛黑豬案上陳,小米高粱配嘉珍。獻上祭品行祭禮,祈求大福賜蒼生。
《瞻彼洛矣》:天子諸侯,講習武事
周王室中興之際,周天子在洛水接見天下諸侯,諸侯深感榮幸。在宴會上,諸侯讚美周天子整軍經武,是一位保衛邦家的真命天子。
洛陽,因為在洛水之陽而得名;山之南與水之北向陽,反之為陰。周天子接見諸侯的地點,正是周朝的東都洛陽。周天子的睿智聖明,就像洛水一樣,既深且廣,洛水長流,深廣有度。天子蒞臨洛水,接見天下諸侯臣子,在這裡講習與軍隊和戰爭有關的事情,這是周天子勤於政事的表現。周天子能夠親自指導諸侯的兵政之事,這是天下人能夠享受福祿的幸事。天子諸侯會在一起,場麵隆重,周天子更是身穿戎裝,和諸侯談論習武練兵的事情。
周天子在講武視師的時候,軍容整齊嚴肅,周天子親自佩帶著寶劍,劍鞘也裝飾得非常堂皇。天子的威儀,真是讓人讚美不已。周天子在講武檢閱六師之後,賞賜有加,使得與會的諸侯和軍旅都能得到極大的鼓勵,萬眾一心,一片歡欣的場麵。
這次周天子會諸侯,目的就是講習武事:
瞻望那奔流的洛水,水波浩浩茫茫。天子蒞臨到這地方,福祿如積厚且長。皮蔽膝閃著赤色的光,發動六軍講武忙。
瞻望那奔流的洛水,水波浩浩湯湯。天子蒞臨到這地方,刀鞘玉飾真堂皇。天子萬歲福澤長,保我家室衛我疆。
瞻望那奔流的洛水,水勢浩浩波茫茫。天子蒞臨到這地方,福祿聚集群情暢。天子萬歲壽無疆,保我家鄉衛我邦。
《裳裳者華》:令人歡欣的君子
花兒朵朵盛開,長勢旺盛,鮮亮豔麗,有黃有白,真是一片花繁葉茂的盛景。而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色優美,也是說明了此時的主人公內心是無比歡娛的。
他為什麼會如此開心呢?是因為他遇見了一個人,麵對相悅者,他的煩憂儘瀉,心中充滿了歡樂。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能使得他如此歡悅呢?他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那個人的麵部上,也沒有對準那個人的眼睛,而是對準了那個人的服飾。他說那個人穿的服飾是有文章的,在這個服飾有文章中,就滲透著主人公的讚美之情,因為服飾之美在先秦時期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