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節 同姓不同氏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節 同姓不同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齊文公往下傳三代之後是齊僖公,僖公先後與鄭莊公和魯隱公結盟。由於得到鄭國和魯國的幫助,僖公在位期間,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定了宋國、衛國和鄭國之間的鬥爭。齊國還聯合鄭國和魯國,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為由來討伐宋國,以郕(g)國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為由來討伐郕國。齊國還平定了許國迫使許莊公出逃,平定了宋國的華督之亂。
公元前706年,齊僖公在鄭國公子忽的幫助下打敗了北戎,但是因為在贈送禮物給各個盟國的時候,魯國和鄭國交惡。公元前702年,齊國在鄭國的要求下一起攻打魯國。公元前699年,齊國又應宋國的要求,聯合宋、衛、燕三國討伐鄭國。就這樣,齊國形成了一個小霸的局麵。
齊僖公後麵是齊襄公,齊襄公不但窮兵黷武,而且為人荒亂無恥。襄公在位時,他連年對外征戰。襄公四年,鄭國發生了內亂,襄公趁機出兵攻打鄭國,殺掉了鄭國的權臣高渠彌。公元前693年,齊國借口紀侯曾經在周天子麵前進讒言而進攻紀國,紀國投降,三年後襄公滅掉了紀國。之後襄公又出兵衛國,殺掉了衛國的左右公子,幫助衛惠公複位。襄公在位的12年,幾乎每年都在征戰。
除了炫耀武力以外,齊襄公還沉迷於酒色。早在他做太子的時候,他就與妹妹文薑亂為,後來文薑嫁給了魯桓公。公元前694年,襄公又把當時已經成為魯桓公夫人的文薑招回齊國,魯桓公發現襄公與文薑的醜事之後,襄公派人殺害了魯桓公。終於,在公元前686年,大夫連稱和管至父兵變,殺掉了齊襄公,然後擁立公孫無知為國君。
古人把共曾祖父而不共父親,且年幼於自己的同輩兄弟稱為從弟,若不共祖父就稱為從祖弟,若共祖父則稱為從父弟。公孫無知就是齊襄公的從弟,他的父親是齊僖公的同母弟。公孫無知深得齊僖公的喜愛,因此公孫無知在齊僖公在世的時候,待遇和其他的公子是相同的。而齊襄公在做太子的時候,就特彆討厭公孫無知,即位後他馬上趕走了公孫無知,並奪去了他公子的待遇。公孫無知對此深為不滿,但是他深知齊襄公的暴虐,隻好選擇隱忍從而等待時機。
襄公無道,各公子紛紛外逃。齊國的大夫鮑叔牙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國,另一位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逃奔到魯國。公元前685年,齊國的大臣殺害了國君無知和大夫連稱。國內無君,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後爭相回國,魯國派管仲帶兵前去堵截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腰帶上的掛鉤,小白假裝倒地而亡,管仲於是派人回魯國報捷。而這時小白已經兼程趕回了齊國,即位後為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立即發兵迎擊魯國,大戰之後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桓公的兄弟,桓公不忍心殺害他,請魯國把公子糾殺掉;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桓公的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回來,桓公會親自處置他們;如果不從命,齊國就出兵討伐魯國。魯君看到信後非常害怕,立刻殺掉了公子糾,召忽選擇自殺,管仲被桓公囚禁起來。
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管仲,而桓公卻念念不忘管仲的一箭之仇,鮑叔牙勸慰道: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隻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麼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是非管仲不可的;管仲走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您不可以失去他!桓公最終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和管仲談論霸王之道,管仲的見解讓齊桓公大喜過望。於是桓公命管仲為大夫,委以重任。
管仲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製度,使得齊國逐漸強盛起來。公元前681年,桓公在甄地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曆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來宋國違背了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領眾諸侯討伐宋國,迫使宋國向齊國求和。齊桓公為了穩定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將那些薑姓的小諸侯國吞並,建立了一個整體的大齊國。
桓公還在都城以北約35裡的地方修建了柏寢台,用來會盟和行寢。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侵擾,於是齊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了周天子賞賜,齊國的霸業也到達了一個高峰。
桓公晚年的時候,政治昏庸,重用佞臣衛開方、易牙、豎刁等人。當管仲、鮑叔牙等賢臣相繼去世後,齊國也開始走下坡路了。眾公子為了爭奪君位,也是各樹黨羽。齊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為太子,並囑托宋襄公來照應公子昭。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這五位公子,各率黨羽進行爭位。五公子互相攻打,導致齊國一片混亂,齊桓公也被活活餓死。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公子無虧為齊君,公子昭逃到了宋國。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聯合曹國、衛國等國,領兵攻打齊國,來幫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國的眾大夫在國氏、高氏的率領下誘殺了豎刁和無虧,來迎立太子昭。但是,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後來興兵攻打已入齊國境內的太子昭,迫使太子昭又逃回了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了齊國的眾公子,太子昭回到了齊國即位,為齊孝公。經過此次動亂之後,齊國的國力衰落,齊桓公的霸業從此告終。
齊孝公死後,他的兒子被衛開方殺死,公子潘奪得王位,為齊昭公。昭公死後,他的兒子舍在位僅僅五個月,就被公子商人弑殺,隨後公子商人自立,為齊懿公。四年後,懿公被殺。齊人痛恨懿公驕傲肆恣,廢掉了懿公的兒子而立公子元即位,為齊惠公。一連串的爭位至此終於結束了,齊國的國力大不如從前,隻能跟隨著晉國和楚國爭霸了。
齊惠公去世以後,齊國的國勢一天比一天衰弱。頃公在位時,齊軍被晉軍打敗。靈公在位時,五次討伐魯國,均無戰果。此時晉國已經成為了諸侯霸主,晉國以齊國背叛晉國而討伐魯國為由,率領魯國、宋國等12家諸侯興師伐齊,齊靈公親自率領軍隊禦敵,結果大敗而歸。
春秋時期,周天子封薑姓的國氏和高氏於齊國,國氏和高氏一同輔助薑姓的呂氏守衛齊國。國氏和高氏世代為齊國的上卿,輪流執政,國氏和高氏也被稱為齊國二守。齊國二守的任命由周天子直接授予,凡是齊國的政務,都是由齊國二守和薑姓呂氏共同裁決的。後來齊國又出現了鮑氏、崔氏、慶氏、晏氏、高氏、欒氏等卿大夫掌政。卿大夫的勢力越來越大,互相兼並,甚至開始廢立齊國的國君。
齊桓公是由高傒迎立的,崔杼迎立齊莊公即位,殺害了高傒的後代高厚,獨掌朝政。後來因為莊公和崔杼的妻子有染,崔杼大怒,於是他聯合眾人弑殺齊莊公,後來立莊公的弟弟為齊國國君,就是齊景公。公元前546年,左相慶封攻打滅掉了崔氏,崔杼自殺。公元前545年,鮑氏、高氏、欒氏聯合起來,攻打滅掉了慶氏,慶封逃到了吳國。此後,齊國由上大夫晏嬰來主持國政。晏嬰生活節儉,禮賢下士,對內他匡扶國政,屢次勸諫景公,提拔賢才;對外他出使彆國,機敏善變,不辱使命,使得齊國名揚諸侯。
公元前532年,欒氏和高氏被鮑氏和田氏聯合滅掉,欒施和高強逃奔到魯國,齊國的公族勢力因此也大大減弱。田氏是陳厲公的後代,始祖為田完。田完因為在陳國被排斥,所以流亡到齊國,得到了齊桓公的任用。田完之後的五世到了田乞這裡,田氏施惠於民,民心慢慢地歸向了田氏,田氏的勢力因而慢慢地強大起來。晏嬰曾經暗地裡對晉國的賢臣叔向說:齊國的政權早晚會落入田氏手中。
田氏家族的一位支係子孫田穰苴(rángjū)因為打敗了晉國和燕國的軍隊,而被任命為大司馬,田氏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對此特彆警惕的高張和國夏於是在齊景公麵前說田穰苴的壞話,田穰苴最終被免官。田乞麵對高氏和國氏的進讒,立誌要除掉他們。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了,齊國的朝政由田氏和高氏來把持。公元前489年,齊景公病重,留下遺命給國夏和高張,要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驅逐其他的公子。不久,田氏發動了宮廷政變,滅掉了高氏和國氏兩家,高張被殺,國夏逃到了莒國,晏嬰的兒子晏圉(yǔ)逃到了魯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