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節 天道的可敬可畏,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堯說:舜啊!上天的大命已經落在了你的身上,你就忠實地保持中道吧!如果天下的百姓都生活在貧窮和困苦之中,那麼上天賜給你的祿位也就將永遠終止;後來,舜也把這樣的話告給了禹。商湯說:小人湯,用黑色的公牛向天祭祀,向偉大的天帝報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臣仆的所作所為,我不敢有半點隱瞞,天帝之心自有分辨和選擇;我本人如果有罪,不會牽連天下方方,天下方方如果有罪,就都由我一個人承擔!周朝大封諸侯,善人們都慢慢地富貴起來;周武王說:我雖然有至親,但不如多有些仁德之人;百姓如果有了過錯,罪責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吧!

認真地檢查度量衡器,周密地製定法律,全國的政令就會通行了。恢複被滅亡了的國家,接續已經斷絕了的家族,提拔被遺落了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會真心歸服了。上位者應該重視的四件事是: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彆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績,公平就會使百姓滿意。

子張向孔子請教:請問夫子,怎樣才可以治理好國家的政事呢?孔子告訴他:尊重五種美德,排除四種惡政,這樣就可以治理好國家的政事了。子張問道:那什麼是五種美德呢?孔子說: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卻沒有耗費;讓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凶猛。

子張不解地說:怎樣才叫做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卻沒有耗費呢?孔子告訴他:讓百姓們去做對他們有利的事情,這不就是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卻沒有耗費嗎?選擇合適的時間和事情讓百姓去做,這樣又有誰會怨恨呢?自己的內心追求仁德,就會得到實行仁德的機會,財利又有什麼可貪圖的呢?君子對待他人,無論人數多少,勢力大小,都不怠慢他們,這不就是莊重而不傲慢嗎?君子衣冠整齊,目不邪視,使人見了就會心生敬畏之心,這不就是威嚴而不凶猛嗎?

子張繼續問孔子:那什麼叫四種惡政呢?孔子告訴他: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監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賊;同樣是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這叫做小氣。

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能很好地分辨彆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彆人。

*********

到此為止,《論語》全文欣賞寫完了,一共二十篇,不長不短;怎麼樣,讀起來還算流暢吧!通過《論語》全文欣賞的學習,我們應該能夠明白《論語》到底寫了一些什麼內容了。《論語》在結尾的時候,可以說是孔子給了世人最後一個忠告,他告訴我們,做人必須要懂得對自身人格進行塑造,一定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他希望我們既不依賴於外在的環境,也不受外在環境的脅迫,違背自己的意願做事情。

孔子更希望我們能把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加健全和美麗,生活得更加幸福。孔子一直在暗示我們,做人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天道在掌管著世間的一切,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能違背天道。做人如果不懂得禮儀,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做人如果不能分辨彆人的話語,就很容易被彆人欺騙。君子,不是特指某一個人,而是一種對於完美人格的追求。

《論語》就這樣安安靜靜地結束了,平靜地開始,平靜地結束;但在我的內心中,卻是有著許多的不舍,這種感覺我也不知道應該從何說起。可能是感覺自己自不量力,還要倔強地扛起這麼一麵大旗;也可能是怕自己水平不夠,闡述不好先哲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又可能是因為發現自己一直在踏踏實實地前進著,心中有些小小的喜悅吧!所有的感覺都在《論語》收尾的時候萌生出來,說不清楚就彆說了,繼續走下去就可以了。

《論語》中的每一句話,如果展開來分析,都可以寫出很多很多的內容,這也是大道之源的魅力所在。可是,就像我們剛開始所說的,解釋多了,反而讓真理跑偏,讓人迷亂;聽起來很有道理,卻似乎總顯得很小家子氣,又似乎多多少少帶有偏見。於是我要做的,就是儘量地保留它的原貌,然後讓大家輕鬆舒服地去讀它,讓我們自己從中去尋找自己需要的一個側麵。就像水一樣,水可以加工成果汁,可以加工成汽水,可以加工成茶水,可以加工成酒水。加工後的飲品都很有營養,但是我們卻不能每天都喝,因為物極必反,任何好的事物過了一定的量之後,就會朝著它的反方向逐漸發展了。隻有水,默默無聞,非常的不起眼,但我們每天都不能離開它。

就這樣,《論語》流傳開來,一流傳,就是兩千多年。它不僅是儒家的基礎著作,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夠形成的源頭之作。孔子深知天道的可敬可畏,所以他一生待人待事沒有絲毫的偏見。人這一生,與人打交道應該是最困難的一件事情了,然而孔子卻用了一生的時間,通過躬身實踐,通過總結先哲們的智慧,把為人處世的智慧闡述得如此詳儘,供後人學習。這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也隻有聖人可以做到這樣的事情了!

有人會問:天道到底是什麼?其實,國學講來講去,就是在努力地闡述天道是什麼這個問題。用佛家的意思說,人類本身就是真理意誌下的產物,由於人是自知自覺的動物,可以感覺到真理的存在,但是人的語言和文字是絕對不能把真理闡述明白的,所以才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探索下去。這裡的真理大概就是天道了吧!

下麵,我們來看一些中外名人對於孔子的評價,看一看後代學者們心目中的孔子是什麼樣的。

康有為說:惟有孔子大中至正,獨重人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