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名不正則言不順
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節 名不正則言不順,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子路向孔子請教應該怎樣管理政事的問題,孔子告訴他:為政的人,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做在老百姓的前麵,這樣的話老百姓才會勤勞;子路沒有聽明白,請求孔子再多說一點;孔子接著說:為政的人,是不能懈怠的。冉雍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請教應該如何管理政事的問題;孔子告訴他:先給手下的官吏分配好具體的事務,讓他們各司其職,儘量地赦免他們小的過錯,選拔賢才來任職;冉雍聽後接著問道:那怎麼樣才能知道誰是賢才,進而把他們選拔出來呢?孔子回答:選拔你所知道的賢才,至於你不知道的,難道彆人還會埋沒他們嗎?
子路向孔子請教道:衛國的國君想要請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告訴他:必須首先正名分;子路聽後麵帶嘲笑地問道:有您這樣做的嗎?您講得也太不符合時宜了吧,這名份該怎麼正呢?孔子聽後說道:子路呀,你真是個粗野的家夥!君子在對待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時,總是先留有存疑的態度,你看看你這冒冒失失的樣子!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能順當合理;說起話來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能得當;刑罰的執行不得當,百姓就不能知道應該怎樣做才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先定下一個名分,這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之後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來都不馬馬虎虎對待的,你知道了嗎?
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植莊稼的問題,孔子回答:這種事情我就不如老農懂了。樊遲又向孔子請教如何種植蔬菜的問題,孔子回答:你還不如去問問菜農呢!樊遲退出去以後,孔子說道:樊遲真是一個小人啊!在上位的人要是重視禮,老百姓自然就會敬畏你;在上位的人要是重視義,老百姓自然就會服從你;在上位的人要是重視信,老百姓自然就會真心實意地對待你;要是真得能做到這樣,四麵八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著自己的孩子來投奔的,哪裡還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
一個人,把《詩經》三百篇背得滾瓜爛熟,如果讓他去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去當外交使節,卻不能獨立地完成交涉;背得再多再熟,又有什麼用呢?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主動去做;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的。魯和衛這兩個國家的政事,就像兄弟之間的政事一樣。孔子在談到衛國的公子荊時說道:他善於管理經濟、居家理財一類的事務;剛開始有一點錢財的時候,他會說差不多就夠了;稍微多一點的時候,他會說差不多就完備了;等到錢財更多的時候,他會說差不多就完美了。
有一次孔子去衛國,冉有為他駕車;到了衛國,孔子不禁感歎道:這裡的人口真多呀!冉有聽後問道:人口已經夠多了,執政者還要再做些什麼呢?孔子回答:先讓他們富起來;冉有接著問:富了以後還需要做些什麼呢?孔子回答:對他們進行教化。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去治理國家,一年的時間我便可以做出個樣子來,三年的時間就一定會有成效。善人治理國家,經過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殘暴、廢除刑罰殺戮了。如果真的有王者興起,也一定需要三十年,才能使仁政大行於天下。
一個人,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行為,管理政事就沒有什麼困難了;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行為,就不能使彆人端正。冉有退朝回來,孔子問他:今天為什麼回來得這麼晚呀?冉有回答:有一些政事需要處理;孔子聽後說道:隻是一般的事務吧?如果有政事的話,雖然國君不用我了,我也是會知道的。
魯定公問孔子: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興盛,有這樣的一句話嗎?孔子回答:這樣的話是不可能有的,但有類似於這樣的話;有人說“做君難,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難處,那不就類似於一句話使國家興盛了嗎?魯定公接著問:一句話可以亡國,有這樣的一句話嗎?孔子回答:這樣的話也是不可能有的,但也有類似於這樣的話;有人說過“我做君主沒有什麼可高興的,我所高興的就是,我所說的話沒有人敢去違抗。”如果說得對沒有人違抗,也挺好的;如果說得不對也沒有人違抗,那不就類似於一句話可以亡國了嗎?
楚國的宰相葉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管理政事的問題,孔子回答:使近處的人高興了,遠處的人自然會來歸附。子夏做了莒父的總管,向孔子請教如何辦理政事的問題,孔子告訴他;不要求快,不要貪圖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不可能做成大事。葉公告訴孔子:我的家鄉有一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了他的父親;孔子聽後回答:我的家鄉也有一個正直的人,但和你講的正直的人不一樣;父親為了兒子隱瞞,兒子為了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樊遲向孔子請教怎樣做才是仁,孔子告訴他:平時在家裡時規規矩矩的,辦起事來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要背棄以上的原則;做到這些,大概就是仁了。
子貢向孔子請教:請問夫子,怎樣做才可以稱得上是士呢?孔子回答:自己做事情的時候,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的時候,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這樣做就可以稱得上是士了。子貢又問:那次一等的士呢?孔子說:宗族中的人都稱讚他孝順父母,鄉黨們都稱讚他尊敬兄長。子貢接著問:請問再次一等的士呢?孔子回答:說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那就是小人了,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子貢問:夫子,那現在的執政者,您感覺怎麼樣呢?孔子回答:唉!那些器量狹小的人,哪裡能稱得上士呀!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儘在起點原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