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節 無禮的三桓,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孔子說:我在給顏回講學的時候,他從來都不提反對的意見和疑問,跟個蠢人一樣。等他退下之後,我再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現他對我講的內容有所發揮,可見顏回並不蠢。其實,要了解一個人,應該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在安心做什麼,這樣的話,這個人就不能再隱藏了。一個人在學習的時候,溫習舊知識的同時能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君子可不像器具那樣,隻在某一個方麵有用途。

子貢向孔子請教該怎樣做才能成為君子,孔子告訴他;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做了再說出來,這樣就能夠說你是一位君子了。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孔子說:隻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這樣就會惘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反過來,隻空想而不讀書學習,這樣就會疑惑不解而不能肯定。攻擊那些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可以消除了。孔子教導子路時說:子路啊,我教給你怎麼做的話,你都聽明白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子張向孔子請求謀取官職的方法,孔子告訴他:要多聽,聽到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要提出來,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看到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要去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這樣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那裡了。魯哀公問孔子:國君應該怎樣做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邊,老百姓自然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邊,老百姓自然就會不服從了。

季康子問孔子:要想讓老百姓對當政的人尊敬,並且儘忠而努力地乾活,為政者應該怎樣去做呢?孔子回答: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百姓,百姓自然就會尊敬你;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自然就會儘忠於你;你選用善良的人擔當大任,又可以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之間自然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了。有人問孔子:你為什麼不從事政治呢?孔子回答:《尚書》上說,孝就是孝敬父母,悌就是友愛兄弟;把這孝悌的事情有條理地做好了,也就是從事政治了,又需要怎樣做才能算是真正的從事政治呢?

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行的,就好像大車沒有了保持平衡的活銷,小車沒有了最重要的銷釘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子張向孔子請教:夫子,我想知道今後十世的禮儀製度,這個可以提前知道嗎?孔子聽後回答: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製度,所減少的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了商朝的禮儀製度,所減少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的朝代會繼承周朝的,彆說十世,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提前知道的。孔子說:不是你應該拜祭的鬼神你卻去拜祭,這就是諂媚;見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你卻袖手旁觀,這就是怯懦。

(三)《八佾篇》(yì)

《八佾篇》是《論語》的第三篇,重點討論的是如何維護禮的問題,包括26小章。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涉及在製度上、禮節上維護禮的種種規定;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意思就是說先有了白色的底子,然後才能繪畫,比喻有良好的質地,才能進行錦上添花的加工;表達了孔子的倫理思想以及“君王在任用臣子時要符合禮的規範,臣子在侍奉君主時要用忠心”的政治道德主張。

孔子有一次在說話的時候談到了季氏:季氏用六十四個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他連這樣的事都狠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能狠心做出來呢?(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奏樂舞蹈的行列和人數,是一種用來表明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標誌,樂舞在排列時一列為八個人。按照周禮的規定,隻有天子才能用八列六十四個人,諸侯用六列四十八個人,卿大夫用四列三十二個人,士大夫用二列一十六個人。季氏是正卿,隻能用四列三十二個人,他卻用八列六十四個人。孔子對於季氏這種破壞周禮等級製度的僭越行為極其不滿,所以在討論他的時候給予了批評。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代,所以世人稱之為“三桓”,他們掌握著魯國的實權,季孫氏又為“三桓”之首。)

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祭祖完畢後,在撤去祭品的時候,也命令樂工唱《雍》這首詩歌;孔子見狀,說道:《雍》詩上這兩句“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裡主祭”,這樣的意思,怎麼能用在你們三家的廟堂裡呢?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了仁德,就不能實行禮了;一個人沒有了仁德,就更不能運用樂了。林放向孔子請教什麼是禮的根本,孔子回答:你問的這個問題意義重大,這麼說吧!就禮節儀式的一般情況而言,與其奢侈,不如節儉;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上置辦周備,不如內心真正的哀傷。孔子說:文化落後的夷狄部落雖然有君主,但那裡的狀況還不如中原沒有君主的一些國家呢。

祭泰山是天子諸侯之禮,季氏帶著陪臣也去祭泰山了,這是不符合禮的;冉有是孔子的弟子,當時在季孫氏那裡做官,孔子質問冉有:你難道不能阻止他去祭拜泰山嗎?冉有回答:我阻止了,但沒能阻止住。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泰山之神是不會接受非禮的祭拜的。(林放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門下學習禮,他在孔門弟子中也是以禮著稱的。孔子之所以這麼說,是對季孫氏失望的同時,很大程度上是在責怪冉有不能很好地阻止季孫氏的越禮行為。)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儘在起點原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