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如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節 釋懷說了太多就成真不了,我的國學夢我的中國夢,歸來如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慶幸的是,先哲們給我們確立了標準的同時,也告給了我們實現它的方法。我們不用著急,中庸已經為這條路樹立了路標,告訴了我們該怎樣做,就能既堅持原則又能團結和諧。這個路標是唯一的,它的名字叫“誠”。《中庸》上說:成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意思是說:有誠心的人,必須要自己實在地去做,不能敷衍;學天道,沒有必要他人來領導我們,彆人誘導也沒用,隻有自己把握自己,才能真正地發現大道。“至誠無息,博厚悠遠”就是說:真正的真誠長久地保持,終究會被人發現,長久真誠而使人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會使人高大光明。可見,儒家把中庸作為做人的最高哲學,它要求每個人必須要真誠待人,隻有這樣才能做到既可堅持原則,又能團結和諧。

(2)佛教的中道:真理的代名詞

佛教以中道作為根本的立場,以中道作為弘揚佛法的基本態度。佛教的創始人佛陀看到眾生總是徘徊在善惡、美醜、是非、好壞、空有、苦樂、去來的兩邊,非此即彼。他為了讓眾生明白世間事物的究竟真理,不得不提出遠離兩邊的中道思想。佛陀時代所說的中道思想,與其他派彆的中道意義是不同的。很多派彆的中道大概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比如上麵提到的中庸思想。而佛陀所說的中道,是真理的代名詞。

也就是說,在佛教上,中道就是真理,在佛法上也可以叫做真如、實相、如如等等,佛陀的本意是說,佛法上的中道,本來是不可以用言語來加以說明或形容的,現在暫且用中道來代表真理;如果世人能悟出真理,中道也就不用提了。我們可以把佛陀剛才的那句話理順一下:佛陀說中道就是真理,真理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為什麼呢?因為真理在天地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有了天地萬物以後真理依舊是真理,而人類是有智慧的動物,似乎感覺到了真理的存在。

為了讓真理可以表達出來,讓人們形成概念,並且更好地探索下去、傳遞下去,佛陀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詞,叫中道。但實際上,中道是不能完全概括真理的,人類發明的詞語也是絕對不能完全把真理闡釋出來的。畢竟語言和文字是人類發明創造的,而真理存在於宇宙之前,宇宙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才有了地球,地球又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才有了人類。再換句話說,人類本身就是真理的產物,是無法完全通曉真理的。

佛陀的遠離苦樂兩邊的中道觀,可以用一個小故事加以解釋。有一位禪師,他有三個弟子,有一天,師父問三人:門前有兩棵樹,榮一顆,枯一顆,你們說榮的好,還是枯的好?大徒弟說:榮的好。二徒弟說:枯的好。三徒弟說:枯也由它,榮也由它。禪師向徒弟們解釋道:佛陀說,平常心是道。這個故事說明的是,不著苦樂兩邊而行持中道,通過對世界萬物的正確認識,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一切,得失隨緣,就是真理了。

有一個詞叫“形而上學”,它是指對世界本質的看法,也是指片麵的、孤立的、靜止的思維方式。舉個例子,有個人從大老遠跑過來問佛陀:尊敬的佛陀,這個世界上有神嗎?這個世界上有鬼嗎?宇宙是永恒的嗎?宇宙是無限的嗎?

剛才這個人提到的所有問題,都屬於形而上學的問題。佛陀對於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是從來都不感興趣的,也從來都不作回答。因為這些問題和佛陀所宣傳的教誨是沒有半點關係的。佛陀的意思是:你連自己都還沒弄好呢,還考慮這些事,這不是徒增煩惱嗎?世間的學問和真理,實在是太多了,首先和重點是先搞好我們自己。如果連基本的都還沒弄明白呢,就去思考那些茫茫無邊的形而上學的問題,我們指定會走入誤區。

在早期的佛教教義中,佛陀特彆強調戒、定、慧三學,戒定慧的簡單理解就是:忘記煩惱才能完善道德品行,產生定力;有了定力才能內心平靜澄澈,方能產生智慧;擁有智慧,才能在遇到問題時,正確把握其走向,做出正確的應對方式。

佛陀強調,世事無常,有無皆苦,眾生的內心現在正充滿著痛苦,當務之急就是去除痛苦。而去除痛苦的最佳方法就是把持中道,順其自然。佛陀解釋的法,對眾生有用,而那些形而上學的問題,不但對修煉身心毫無用處,甚至會把人引入歧途,迷失方向。

修得平常心,才是真福氣。可見,佛學的修心是非常務實的。等修行達到很高的境界時,中道這個詞在腦海中也就漸漸模糊了。

*********

佛教對中道的理解有多種闡釋,下麵我們來做一些簡單地陳述。一來是為了多角度的了解中道的意義,二來我們可以提前接觸一下佛家的學問。佛家思想對於修心來說,還是非常有效的。

(一)遠離苦樂兩邊就是中道。佛陀對於中道的這種看法,主要是針對那些在大熱天的陽光下烤火、嚴寒冰凍的氣候中裸身受寒的苦行者所說的。這些修行的人以為,能夠儘量地忍受肉體上的痛苦,就能以此來換取精神上的解脫。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佛陀在最初出家修行的時候,就整整花費了六年的時間,學習這種苦行的方法,想從這種苦行當中,脫離生老病死的種種人生痛苦。最終,這種苦行方式,被佛陀揚棄了。

佛陀理解到:人類的肉體和內心,從無始中來,本來就是一體的,絕對不可以截然地劃分為二,看作兩種不同的事物。如果想用虐待肉體的方法,以求得內心的解脫,最後隻能是更多地增加了精神上的負擔和痛苦。因為肉體上有了痛苦,往往是造成內心精神痛苦的主要原因;並且由此常常引導眾生進入精神苦痛的深淵,甚至無法自拔。這種方式的苦行,對於解決人類的痛苦,獲得上乘的修為毫無幫助。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儘在起點原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