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關於一些評論的回複,清末文抄公,字大,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看見有讀者有一些評論,認為劇情不合理,我特彆解釋一下。
有讀者評論說既然到民國,為什麼不造反?我想回答的是這裡不是民國,雖然是清末,可是這裡劇情開始時候是1850年,距離所謂的民國還有六十多年,主角能否活到那個時候,我也不知道。
還有關於說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認為不合理。我想解釋一下,中國當年地位劇烈衰落那是在甲午戰爭以後,西方各國看到了一個小小的日本都能逼迫中國割地賠款,這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高峰。而目前是1850年左右,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不過是十年,中國也就是被英國暴揍了一頓而已。
可是被英國暴揍一次,並不會影響當年中國的國際地位。輸了一次戰爭,並不會造成國際地位劇烈下降。因為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雙方都是有輸有贏,可是難道會因為輸了一次戰爭也就地位急劇下降嗎?兩個實力相當的拳擊手,雙方之間的交戰也都是互有輸贏,可是會因為其中一個輸了一次,就徹底認為他是一個虛弱的嗎?
還有,哪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也都沒有降低多少。因為當年的英國和法國,就好比現在的美國和俄羅斯,被世界第一強國和第二強國聯手給暴揍了,那這個在國際上丟人嗎?顯然不算什麼丟人的事情,被世界第一拳擊手和第二拳擊手暴揍了,你卻沒有死亡,雖然付出了一些東西,可是這個卻不會影響大家對你的判斷,認為你就是一個虛弱的國家。哪怕在二十一世紀,有幾個國家能夠經得起美俄聯手暴揍?假如真的有一個國家能夠頂得住美俄聯手暴揍,恐怕彆的國家也都會認為是雖敗猶榮了。
所以當年滿清被世界排名第一第二位的國家打了一次,也就是這麼一兩次,並不會造成國際地位衰落太多,反而在歐洲人眼裡麵還是一個世界非常有地位的強國。
當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內部是否對中國開戰也是有很多爭議,吵得不可開交,因為他們也都害怕對一個“大國”開戰風險重重,甚至很多人都反對開戰。最後不得不派出了女王出來,這才讓開戰派占了上風。甚至英國對於那次戰爭,命名為“通商戰爭”,並非是為了鴉片商人而打仗,他們打仗是有著自己的政治目的,也就是打開中國市場,並非是單純為了侵略中國而已。
我不是為了美化侵略者,也不是吹捧滿清厲害,我隻是想要說一個事實。一個國家強盛不是一朝一夕,可是一個大國強國的衰落,和一個民族在國際上的地位的改變,同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中國人被歐洲人看不起,那些在中國官員不斷軟弱妥協卑躬屈膝,才把那些歐洲人慣壞了。
可是那個時候剛剛是近代史剛剛開始,中國還沒有把洋人慣壞到那個程度,中國在國際上還是一個世界大國的地位的。而不是想當然數十年之後的那個東亞病.夫。中國在世界的地位降低是一個數十年的過程,不是一瞬間的。而主角穿越的時代,中國在國際上地位還是很高,並非是那麼低下。
至於說外國人不會和中國人交朋友,所謂的理由也就是看不起中國人。而這個不成立,那接下來我想說當年中國傷上海剛剛開始對外國開放,整個上海當年的外國商人不過是一千人左右。而英國人不過是數百人。在這個數百人裡麵,雖然他們是同胞,可是同樣也是競爭對手,大家心裡麵都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所以雖然是同胞,可是能徹底交心嗎?
這個時候主角一口比他們本國公民都要純正的倫敦腔,再加上主角並非他的競爭對手,更是和他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的人,那反而未必不能夠比自己同胞更親近,更容易交心。就好比你在美國,而周圍的同胞都是各懷鬼胎,這個聽到一個比你們本國人都要純正的普通話的外國人,那感覺應該可以理解了。
當然,最後一個所謂“臭老九”的說法,我想解釋這個“臭老九”是起源於蒙元,最早出現在嘉慶年間,並非是那個什麼大革命時候才特有的名詞。隻不過是那個時候被經常用到達到了高峰,可是並非是那個時代才特有的。早在嘉慶年間就有了,而主角所在的時代距離嘉慶時期已經有了幾十年,流傳相對廣泛一些也都不奇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