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2章 母嬰保育院,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上聖明!”蘇琦連忙躬身笑道。
“征調土民助建分館,免了大清子民肩挑手扛之苦,省下的人力還能專司耕讀——如此一來,不僅銀錢花得精明,更讓天下學子能安心向學,實乃千秋功德!”
弘曆嘴角微揚,卻未多言,指尖在輿圖上緩緩滑動。
“近年田地賦稅接連減免,‘多子多福’的勸生詔也深入人心,民間生育之風愈發濃厚。”
弘曆頓了頓,目光掃過賬冊上的人口增長數據。
蘇琦連連點頭,臉上堆著讚許的笑意。
“皇上所言極是!自皇上登基以來,新政迭出,實乃百姓之福。
先有丁稅全免,卸下百姓肩頭重擔,後下五寸之令,田稅減半,家家戶戶都鬆了口氣。
加上人口新政裡,多子家庭可享賦稅減免,更是讓百姓敢生、願生。”
蘇琦湊近一步,指著賬冊補充道。
“還有大清中央銀行統一幣製,征稅再無火耗克扣,一銀元便能實打實地用在實處,百姓手裡的錢更經花了,日子自然蒸蒸日上。
還有這兩年移民局將內地稠密地區百姓、流民遷往關外、瀾滄、紅河、安東省,既解了土地兼並之困,又拓了邊疆。
去年土地新政,土地局把豪強大戶的田產收購低價租給無田百姓,更是讓家家戶戶有地種、有飯吃。
臣前幾日下鄉巡查,見農戶院裡嬉鬨的孩童,幾乎家家五六個,七八個的也不稀奇,這都是托皇上的福啊!”
弘曆聽著蘇琦細數新政成效,指尖在輿圖邊緣輕輕摩挲,嘴角噙著一絲欣慰。
穿越八年有餘,從初登帝位時的心頭緊繃,到如今能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安家立業、人口滋長,他確實知足。
但這份滿足並未持續太久,弘曆話鋒一轉,語氣沉了幾分:“你說的這些,隻是其一。”
弘曆抬眼看向蘇琦,目光裡帶著憂慮。
“可你可知,民間婦人生產,崩血難產者仍占一成,生下的孩童,未滿周歲便夭折的,更是高達三成。”
弘曆頓了頓,想起此前的舉措。
“朕雖讓太醫院派婦科聖手去民間培訓穩婆,教些助產法子,這兩年情況雖有好轉,卻遠沒到朕滿意的地步。”
蘇琦聞言心頭一震,連忙躬身道。
“皇上憂心民生至細,臣汗顏。
此前隻盯著人口增長的數字,竟忽略了這般生死大事。
產婦難產、嬰孩夭折,實是千家萬戶的錐心之痛,若能妥善解決,何止是百姓之福,更是大清根基之幸!”
“今年國政平穩,國庫也算充裕,北京醫科大學培養的婦科、嬰幼兒科醫師也該派上用場了。”弘曆向前傾身,語氣鄭重。
“你與太醫院院使謀劃一番,整合各地惠民藥局,在各省州府設‘母嬰保育院’,各縣設分院。
讓醫科大學的專業醫師駐院坐診,既給產婦接生,也給嬰幼兒診病,再把那些培訓合格的穩婆編入其中,統一調度。”
弘曆指尖在桌案上點了點,補充道。
“此外,還要在保育院裡推行一事——遍貼告示鼓勵母乳喂養,讓產婦知曉這是養護嬰孩最好的法子。
更要嚴令禁止墮胎、棄嬰、殺嬰,凡查實者,依律重判。”
“臣明白!”蘇琦應聲時,弘曆又道。
“同時整合各地育嬰堂,設立‘育嬰福利院’,收留無依無靠的棄嬰,請乳母照料,待長至學齡便送入學堂。
既救一命,也為大清添一分人力。”
“所有經費從國庫劃撥,百姓問診隻收成本。
務必讓婦人生產少些凶險,讓娃娃們能平安長大——人口要增,更要活得好,這才是長久之道。”
蘇琦忙應道:“臣遵旨!此事關乎億萬人命,臣定與太醫院仔細籌謀,選最好的醫師、挑最得力的穩婆,把保育院和福利院都建得紮實妥帖,絕不負皇上囑托!”
弘曆交代完細節,眉頭仍未完全舒展。事關母嬰性命,他總覺得再多叮囑也不為過,便對蘇琦道。
“走,隨朕去醫科大學看看。”
蘇琦連忙應下,緊隨弘曆身後,一同往北京醫科大學而去。
這所醫科大學成立尚不滿兩年,因急需專業人才,弘曆當初親自定下招生章程。
學員要麼是有多年行醫經驗的民間赤腳醫師,要麼是醫學世家子弟。
即便如此,首期也隻湊齊一百人——這個年代的醫學人才,實在太稀缺了。
聽聞皇上聖駕到訪,兼任校長的太醫院院使錢鬥保第一時間迎了出來,袍角還沾著些許藥草碎屑,顯然剛從教學一線趕來。
錢鬥保身後跟著幾位授課醫師,見了弘曆連忙躬身行禮。
“臣錢鬥保參見皇上!聖駕親臨未曾遠迎,臣罪該萬死!”
“免禮。”弘曆擺了擺手,目光已掃過校內景象。
“不必多禮,朕就是來看看學員們的課業。”
弘曆與蘇琦在錢鬥保陪同下走進教室,講台上一位太醫院年輕醫師正用西洋解剖圖講解產婦骨盆構造,黑板上既有“氣血調和”的傳統理論,也標注著“酒精消毒”的新法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