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拌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8章 梅氏蒸汽機,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涼拌日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弘曆望著眼前運轉的蒸汽機,又看了看圍攏的眾人,朗聲道:“參與研製的工匠,每人賞銀千兩。”
梅文鼎一愣,忙道:“皇上,這……這太多了……”
“不多。”弘曆擺手,“他們熬了多少夜,錘了多少下,這銀錢雖換不來辛苦,倒能暖暖心。”
話音剛落,改良中心的一百多號人“噗通”跪倒一片,齊呼“皇上萬歲~”。
梅文鼎抬頭道:“皇上,此器初成卻尚無定名,臣鬥膽懇請皇上賜名!”
弘曆扶起他,指尖點了點機器外殼。
“此器由你主持改良的,便叫‘梅氏蒸汽機’吧。
西洋人常以發明人冠名,咱們也這般辦。往後工匠們修機器時,摸著這鐵殼上的字,便知是誰的巧思。”
梅文鼎熱淚盈眶,這等殊榮,比任何賞賜都重——要知道,從火槍到水泥,弘曆登基以來發明皆冠“中華”,從未有過以人名冠之的先例。
梅文鼎哽咽道:“臣……臣定讓這機器轉得穩、轉得快,不負陛下厚恩!”
周明遠見弘曆對蒸汽機興致正濃,忙上前躬身道:“陛下,隔壁電報研究院也有進展,臣帶您瞧瞧?”
弘曆點頭應允,隨他穿過一道月門,便到了電報研究院。
實驗室木桌上,一台機器正“滴答”作響,紙帶上印著模糊的墨痕。
弘曆看著電報機紙帶上長短交錯的墨跡,臉上露出明顯的笑意,伸手輕輕拂過銅導線,指尖觸到粗糙的絕緣層:“能發出去字,就是大進步。”
周明遠躬身垂首,語氣裡帶著幾分急切。
“皇上明鑒。昨日從院東傳到院西,不過百丈距離,紙帶上的點線就已發虛,長劃漸漸縮成短點,收報時需反複比對才勉強辨認。
可一旦超過百丈,代碼便徹底糊成一片墨痕,連點線的輪廓都分不清了,簡直成了廢紙。”
弘曆轉向周明遠,語氣裡帶著期許。
“眼下雖隻能傳百丈,但路已經趟開了。
你們往後多在材料上琢磨——銅線要煉得更純,雜質多了自然阻電流。導線外麵要塗層白蠟,再用絲綢裹上,防潮又絕緣,信號衰減定能少些。”
周明遠忙叫學徒取來紙筆,將弘曆的叮囑一一記下。
弘曆轉身看向桌角的繼電器樣件,那銅片彎得歪歪扭扭,觸點處還沾著未清理的焊錫,顯然離能用還差得遠。
弘曆指尖輕輕碰了碰銅片,隻覺邊緣毛刺硌手:“電報要想傳得遠,這繼電器是繞不開的坎。”
“就像驛站換馬,電流跑過百丈就乏了,得靠它接住信號、放大了再傳。”
弘曆拿起樣件對著光看,“你瞧這銅片軟塌塌的,彈性不夠。
觸點間距忽寬忽窄,怎麼可能接得住弱信號?讓工匠們換些硬銅料,把彈片磨得薄而挺,觸點用銀鍍了,間距量著尺子定死,多試幾十種尺寸總有成的。”
弘曆放下樣件,拍了拍電報機的木殼:“不用急著求成,先把這百丈內的信號練得穩如鐘擺,點是點、劃是劃,分毫不差。
繼電器也先在百丈內試,能把信號接穩了、傳清了,再一步步往外鋪線。
等哪日電報能從京城傳到天津,朕再給你們加賞銀、記大功。”
周明遠捧著記滿字的紙,隻覺得心裡亮堂了許多,躬身應道:“臣領旨!定讓工匠們在繼電器上死磕,先穩百丈,再圖千裡!”
弘曆轉身往外走,靴底踏過門檻時忽然停住,回頭看了眼屋裡嗬著白氣畫圖的工匠,又望了望窗外卷著雪沫的寒風。
“這幾日天寒,炭房多備些上好的無煙炭,每個屋子都架上炭盆。
再讓夥房每日加兩鍋熱湯,驅驅寒氣。”
周明遠忙應道:“臣這就去安排,定不讓工匠們受凍。”
弘曆這才邁步出門,寒風撲麵而來,他裹了裹衣襟:“機器要磨,人更要護著。凍壞了手腳,再好的想法也沒法落到鐵上、銅上。”
雪沫子打在簷角,發出細碎的聲響。
弘曆回頭望了眼那兩處亮著燈火的院子,心裡清楚,這鐵家夥、銅絲兒眼下雖還嫩,但隻要人暖著、心熱著,總有一天,能讓蒸汽的轟鳴傳遍九州,讓電流的滴答聲越過山河。
回宮的馬車剛過西四牌樓,就聽見街巷裡傳來此起彼伏的吆喝:“蜂窩煤嘞——一文錢一個!”
車簾被風掀起一角,弘曆瞥見街角紮堆的商販,竹筐裡碼著黑亮的蜂窩煤,圓滾滾的像摞著小墨錠,買煤的百姓排著隊,手裡攥著銅幣,個個臉上帶著暖意。
“倒是便宜不少。”弘曆隨口道,車外正有個老漢挑兩百個煤塊,付賬時還念叨:“去年十文一個舍不得燒,今年一文錢,做飯取暖都夠了!”
侍立龍輦一旁的太監李玉忙應道:“可不是?自打官營煤礦交予民間商人打理,又添了西洋蒸汽機抽水、運煤,產量比從前翻了兩三倍,煤炭價格跌了九成還多。
這蜂窩煤去年十文一枚,今年一文就能買,連城郊的窮人家都燒得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