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章 石見銀山,明風再起,浮世蒹葭,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禎七年十一月廿九,石見大森町的初雪裹著硫磺味落下。礦工吉岡清十郎縮在坑道裡,聽著頭頂傳來的鐵器撞擊聲一一那絕不是倭國足輕的陣羽織響動。

"是明軍的山文甲!"同伴顫抖著吹熄燭火。黑暗中有火星墜落,照亮了岩壁上新刻的漢字告示:"即日起,石見銀山儘歸寧遠伯私產,擅采者誅九族。"

條約是條約,私產是私產。李長風就是想一個人霸占白銀產量占世界三分一的石見銀山。

山巔天守閣內,李長風正用倭刀削著蘋果。刀身映出他眼底的血絲,這是連續三晝夜清剿銀山周邊村落熬出的痕跡。腳下跪著的代官鬆平忠昌,左耳已被削去,血水在榻榻米上洇出葵紋。

"聽說這礦脈形似遊龍?"李長風將蘋果塞進鬆平嘴裡,"本爵的堪輿師說,龍首在釜屋坑,龍尾在仙ノ山一一明日帶路。"

鬆平忠昌吐出帶血的果肉:"將軍不怕遭天譴?這銀山有金山神鎮守,慶長年間試圖深挖的荷蘭人…"

刀光閃過,鬆平的拇指飛上梁柱。李長風踩住他抽搐的手掌:"荷蘭人做不到的,本爵能做到。"他拍了拍手,十名馬尼拉工匠抬進個鐵鑄的怪物:蒸汽驅動的抽水機,這是為礦坑排水特製的"蟠龍泵"。

卯時初刻,第一聲爆炸撼動山嶽。明軍工兵用炸藥炸開了釜屋坑封存百年的主礦脈,硝煙中浮現的卻不是銀光,而是密密麻麻的骷髏一一萬曆朝鮮役時,倭寇曾在此虐殺數千朝鮮礦工。

"稟伯爺,發現邪物!"親兵捧來鏽蝕的鐵箱。李長風撬開銅鎖,箱內竟是用朝鮮童屍煉製的"人柱",裹屍布上墨跡斑駁:"文祿四年,立人柱三十三尊以鎮怨靈。"

李長風大怒:“爾等既信萬物有靈,本爵便給你們新的神靈。你們日本人不是迷信嗎?傳我的旨意,就在這石見銀山上,給我蓋一個神宮,神宮內塑我的金身,鑄造一個大銅鼎,把《討倭檄文》給我刻上去。從今而後,我就是這裡的山神,憑我殺遍天下的殺氣,鎮不住一千個,一萬個怨靈?爾等倭人,每月朔日獻神女一名。要髫年處子,需在神宮受戒三年,眉心繪赤月紋。替我燒香拜佛,侍奉我的金身!”

是夜,大森町血流成河。十二家不服管束的礦商被吊在町口,背後的屏風繪著當年馬尼拉大屠殺的場景。鄭滄浪策馬而過時,聽見幸存的倭童在唱:"唐船來兮銀山赤,伯爺笑兮萬骨白.…."

李長風從海南和馬尼拉的礦場調來了大量的熟練工匠,日本礦工們驚恐發現,這些來自大明的工匠竟能用磁石分離銀礦中的銅雜質,用水車驅動的畜力鍛錘日鑄白銀三百斤。更可怕的是李長風頒布的《銀山新律》:私藏白銀者沉海喂鮫,盜竊礦脈者燒熔作鉛。

自那以後,石見銀山恰似一座永不枯竭的寶藏,化作李長風取之不儘的財富源泉,產出的白銀如流水般湧入他的手中 。他憑借這筆雄厚的資金,全力投入武力擴充與領地建設。不過數年,軍隊兵強馬壯,城鎮煥然一新,其實力如離弦之箭般飛速躥升,成為一方不可小覷的豪強。

李長風客居長崎之際,一日,有位日本商人遞來邀約,懇請李長風移步至其府邸一敘。商人言明自己與福建鄭氏乃是故交摯友,情誼匪淺。李長風聽聞,心中一動,當即欣然應允,隨即便前往赴約。

暮色將長崎染成胭脂色時,龜田三郎的町屋亮起八百盞牡丹燈籠。李長風褪去山文甲,著一襲月白杭綢直裰踏入玄關,腰間玉佩卻仍壓著那柄燧發短銃——馬尼拉血戰養成的戒心,到底溶不進這滿室暖香。

"將軍請看。"龜田擊掌三聲,八名小姓抬著朱漆食案魚貫而入。鯛魚刺身擺作鶴舞鬆枝,河豚白子盛在琉璃盞中宛如凝脂,最妙是那道櫻鯛昆布湯,青瓷碗裡浮著枚雕成八重櫻的蘿卜,刀工細得能瞧見花瓣紋路。

三味線忽起一聲清吟,十二扇金箔屏風次第展開。李長風舉杯的手懸在半空,琥珀色的菊正宗潑濕了袖口——屏風後轉出對身著十二單衣的麗人,衣擺曳地似紅霞漫卷,抬眼時眸中春水要漾出檜扇。

"這是小女千鶴、千代。"龜田伏地時,袖中沉水香染透青磚,"特為將軍演練能劇《羽衣》之舞。"

弦音再起,卻是尺八摻了進來。姐姐千鶴甩開緋色長袖,恰似天女振翼;妹妹千代折腰回眸,腰間金鈴蕩碎一室燭影。李長風忽覺掌心微潮,原是千代旋身時羅襪輕點,竟將一朵椿花踢落他膝頭。

"將軍請用。"千鶴不知何時已斟了新酒,蔥指托著天目盞。李長風仰頸飲儘,才發現盞底繪著交頸鴛鴦——酒液入喉滾燙,原是這狡黠女子用指溫煨熱了杯盞。

舞至濃時,千代忽解了唐衣係帶。茜色襦袢下,雪脯隨著鼓點起伏如浪。她咬住姐姐遞來的扇骨,檀口輕啟時,李長風瞧見舌尖一點朱砂——那是琉球巫女才有的守宮砂。龜田適時擊缶而歌:"月沉西海終有儘,妾身慕君無絕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明風再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