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3章 大拇指 10,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筆鋒落下,仿佛帶著千鈞之力,重重砸在殿內每一個人的心頭。

這兩個字,不再是簡單的禦批,而是宣告了一道足以撕裂大明兩百年宗室格局的雷霆律令,正式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合法性!

它所承載的殘酷與決絕,遠超申時行等人當初擬定時的設想。

親王三代而絕爵……

這不是削藩,而是革命。

當然,這個時候的申時行還不知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

朱翊鈞要的就是徹底一些,從上到下的改革,雖然冷酷了些,但流血事件不會太多。

大明朝背著宗室的包袱,是不可能走的太遠的。

親王三代而絕爵,看似冷酷,但若是不變,大明朝也要三代而亡了,到時候,他們依然什麼都沒有,還要麵臨百姓的審判,叛軍的追殺。

朱翊鈞非常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

雖然此時的大明朝國勢上升,但,還是那句話,玄宗的開元,到天寶,整個大唐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時間。

大明現在有了強盛的資本,在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快速的解決掉自身的問題。

不然,崇禎年間的事情,還是會在這片土地上發生。

隻不過是在萬曆年間,有了些積蓄家底的大明朝,在滅亡之前,會對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造成更大的破壞,臨死之前的爆炸,波及更多更多的人。

所以,改革。

自上而下的改變,非常有必要,甚至是不得不走的那一步。

殿內死寂。

空氣仿佛凝固成了冰。

申時行、張學顏、王用汲……這些親手參與製定了這部宗藩新例的帝國重臣們,此刻臉色齊刷刷地變了。

饒是申時行老成持重,城府深沉,也是倒吸一口冷氣。

按照陛下平日的作風,肯定會發回重新修訂,但他萬萬沒想到,皇帝竟如此乾脆利落,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質疑或要求修改!

這份凝聚了他們六日心血、包含了無數妥協與算計、堪稱對宗室敲骨吸髓的條陳,陛下竟連一個字都未改,直接“照準”了!

這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皇帝對此策的殘酷程度完全認同!

代表著皇帝對於“親親之誼”的拋棄,比他們這些擬定者還要徹底、還要冷酷!

親王郡王,皆是太祖血脈,陛下同宗叔伯兄弟……說削便削,說奪便奪,毫不容情……那對百官豈不更狠一些。

天子登基十六年以來,朝中從未出現大規模清算官員,審查官員的事情,即便天子獨治,大權獨攬,可朝野百官,還是認為陛下是秉承著於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理念的。

可現在天子對待宗藩的毫不遲疑,讓申時行清楚,萬曆朝必有大案……

朱翊鈞仿佛沒有看到眾臣臉上的驚惶與複雜,他將朱筆擱下,聲音恢複了慣常的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諸卿辛苦,九月九日重陽節前,內閣領銜,六部、都察院、五軍都督府,務必將所有實施細則、配套章程、應變預案議定完備,呈朕禦覽。屆時,明發天下,一體遵行!”

“傳旨翊藩衛及各地方有司,嚴加看管各藩府,無朕特旨,任何人不得擅離。讓諸王……安安靜靜地,待上這一個月吧。”

這“安安靜靜”四個字,落在眾臣耳中,卻帶著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壓迫感。

“臣……臣等遵旨!” 申時行等人強壓下心中的波瀾,躬身領命,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乾澀。

眾臣懷著複雜而沉重的心情退出了乾清宮。

殿內隻剩下朱翊鈞和侍立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陳矩。

朱翊鈞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朱批“照準”的宗藩新例奏本上,沉默片刻。他拿起奏本,對陳矩道:“將此條陳,謄抄一份。”

“是,陛下,送何處?” 陳矩躬身問道。

“送去海師傅那裡。”

“是,陛下。”

………………

傍晚時候,西邊滿是晚霞……

屋內,燈燭已早早點燃。

昏黃的燭光下,海瑞幾乎將整個身子都伏在了書案上,他戴著一副眼鏡,刻滿皺紋的臉龐湊得極近,鼻尖幾乎要碰到桌麵上攤開的那份《宗藩新例》謄抄本。

渾濁的眼球吃力地追隨著字跡,枯瘦的手指顫抖著,一個字一個字地劃過紙麵。

女婿孫承宗侍立一旁,看著嶽丈如此吃力卻又全神貫注的模樣,本想著替他念上一番,那他不卻不能,因為這個東西到現在為止,還是大明朝的機密,他這個級彆,無權查看。

“……爵位世襲遞減……親王薨,嫡長子承襲,降一等為郡王……郡王薨……降輔國將軍……三代王爵消……”

“……祿米……親王削至三千石……郡王削至一千石……”

“……王府……降至鎮國將軍限期騰退…………”

“……科舉、從軍、務工、經商……皆可……轉籍……不設障礙……”

海瑞的呼吸隨著閱讀變得越來越粗重,胸膛起伏不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