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2章 大拇指 9,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萬曆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秋意已濃,乾清宮內卻彌漫著一種無形的燥熱。

禦案之後,大明萬曆皇帝朱翊鈞身著明黃色的常服龍袍,袍上用金線繡著精致的團龍紋樣,在透過窗欞的晨光下隱隱流動。

他未戴翼善冠,隻用一根簡單的玉簪束發,幾縷發絲垂落額前,更襯得那張年輕而棱角分明的臉龐上,帶著一種近乎冷酷的專注。

案頭,有著堆積如山的奏疏。

這些,全是各地親王、郡王在得知“削藩”風聲和被翊藩衛“保護”起來後,如同雪片般飛來的“陳情”、“問安”與“忠悃”之表。

朱翊鈞麵無表情地翻閱著。

這些奏疏,字裡行間無不透著天潢貴胄的惶恐與試探。

如年輕的秦王朱誼漶,奏疏中字字謙卑:“臣誼漶昧死百拜……陛下天威,雷霆雨露莫非天恩。臣及闔府上下,唯陛下聖意是從,絕無二心。無論陛下如何聖裁,臣等皆感念聖恩浩蕩,安分守己,以全太祖高皇帝親親之誼……”

言辭間不失藩王對天子的禮數。

可筆鋒一轉,便直言“太祖高皇帝定鼎天下,封藩屏國,親藩俸祿、爵秩皆有定製,載於皇明祖訓,乃國本所係。今若驟變,恐違祖製,寒親藩之心”,句句緊扣祖訓,卻也以“臣雖愚鈍,深知陛下憂國之心,然宗藩拱衛之責,亦不敢忘”作結,顯露出幾分克製。

秦王還是屈服了,但屈服的也不夠徹底,他的奏表中,先是表達忠順,而後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這個時候的各地宗藩,還不知道朝廷削藩策的內容。

如輩分較高的太祖係老郡王,引經據典,再奏疏中試圖以“祖製”抗衡:“……臣伏讀《皇明祖訓》,太祖高皇帝明訓:‘凡郡王子孫,有文武材能堪用者,宗人府具以名聞,朝廷考驗,換授官職,其升轉如常選法。’又雲:‘親親為大,藩屏帝室,共享富貴’。今陛下天縱英明,威加海內,然驟行削藩之舉,恐傷親親之仁,有違太祖定製,伏乞陛下三思……”

試圖用祖訓的隻言片語來證明宗室存在的“合法性”和“特權”的不可侵犯。

當然,還有一些強硬派,他們從一開始的奏表中,就將自己的觀點,毫無掩飾的說了出來。

“……臣年老昏聵,驟聞聖諭,驚懼失儀,死罪死罪……然臣世守代藩,恪守祖訓,未嘗有絲毫逾越。太祖分封,意在屏藩,血脈相連,骨肉情深。若驟削祿米,奪其根本,恐天下宗親寒心,非社稷之福也……”

朱翊鈞看著這些奏疏,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

恭順的,未必真心……

講理的,不過是抱殘守缺……

強硬的,更是色厲內荏……

這些奏疏中或明或暗的訴求,在他眼中,都不值得一提……

朱翊鈞將全部的奏疏,全部看完。

不多時,得召前來的申時行張學顏等幾位核心重臣魚貫而入,臉上帶著連續六日高強度議政後的疲憊,但眼神深處卻閃爍著完成重任的凝重光芒。

入了乾清宮中,申時行率領官員們躬身行禮。

起身之後,申時行雙手捧著一份裝幀嚴謹、厚達寸許的奏本,趨步上前:“臣申時行等,奉旨擬訂《宗藩新例》條陳草案,六日之期已滿,恭呈陛下禦覽!”

朱翊鈞示意陳矩接過奏本,置於禦案之上。

他沒有立刻打開,而是掃視了眾臣一眼,然後,他才緩緩翻開這份將決定大明宗室命運的文件。

奏本首頁,赫然便是經過反複推敲、字斟句酌的宗藩新例核心條款。朱翊鈞的目光一行行掃過:

一、爵位世襲遞減:

親王薨,嫡長子承襲,降一等為郡王。

郡王薨,嫡長子承襲,降一等為輔國將軍。

三代王爵消。

輔國將軍薨,嫡長子承襲,降一等為奉國中尉……

奉國中尉薨,嫡長子承襲,降一等為無爵……但仍有宗室身份。

所有非嫡長子(親王其餘子、郡王其餘子等),無論嫡庶,按例封授鎮國將軍、輔國中尉等,但其爵位承襲亦依此例逐代遞減,最終歸無爵。

二、祿米階梯削減

親王:現祿萬石即刻削為七千石,五年內分四期(每期一千石)遞減至三千石定例。

郡王: 原二千石,即刻削為一千石。

鎮國將軍及以下,宗室祿薄,削幅稍緩,幾乎沒有變動。

親王嫡長子襲郡王後,歲祿直接定為一千石,等同舊郡王削減後標準。

三府邸隨爵,凡主脈爵位因遞減降至鎮國將軍及以下者,其所居王府即視為逾製。

限期騰退:工部評估後,給予三年期限(至多五年)令其遷出。朝廷可於他處指配小宅或允其自購。

四、開禁自養

第一條就是買斷宗籍: 凡降至奉國中尉及其餘子、以及所有最終無爵宗室子弟,皆須“除籍歸民”!

一次性給付“安家銀”:每人 五十兩白銀。

其現有私宅、田產仍與之保留,但需重丈登記,換發民契,轉為民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