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2章 萬曆十五年 15 發放,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萬曆十五年,七月的驕陽似火,八月的金風初起。

大明帝國在朝堂仁政的感召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奔騰起來。

開國兩百餘年,這是開天辟地的一件事情。

朝廷“敬老恩賞”的攤牌的旨意,如同甘霖降下,迅速傳遍四海九州。

府州縣衙,聞風而動,布告貼滿了城門、鄉亭,連最偏遠的村落都響起了裡長敲鑼宣告的喜訊……

因為人力的原因,他們不可能在後世一樣扶貧到位,跑到家裡麵發放,連帶著照相留痕。

各地官府隻能在當地數個較大的集鎮,縣衙設置發放點。

美中不足的事情是,老人們都要親自過來。

一時之間,大路小道都有被自家兒子姑娘用獨輪車,推著前往發放點……那麼熱的天氣,也是吃了些甜蜜的苦頭。

各地官府早有預案。

鬆江布匹,以及銀幣早就調配完成,至於肉食,每個發放點後麵就是設置的屠宰場,豬都養活了小半個月了。

按照發放點的規模,一個小型發放點就一頭豬,可南京最大的攤牌點,後麵都成了養豬場了,幾十頭豬。

按照朝廷嚴令確保新鮮,各州縣提前數日便由官牙牽頭,向本地信譽良好的屠戶、養殖戶統一采買活豬,現殺現發……可以說,肉從豬身上到老百姓的手上,可能就半個時辰的時間都不到……

至於保鮮冰塊這塊,是做不到的,不過老百姓自有妙招……

征發搬運的青壯徭役,並非苦不堪言。

朝廷明令,此乃“奉旨恩賞”之差,待遇從優。

壯丁們每日可得八十文實打實的銅錢工食,遠超尋常徭役,且日結不拖!

消息一出,報名者踴躍。

鄉間精壯漢子們放下鋤頭,穿上統一的號褂,在胥吏的調度下,喊著整齊的號子,乾勁十足地將一捆捆布匹、一箱箱銀幣,從各地府衙,運送到了下麵的縣衙,再由本縣徭役運送到其他的發放點。

監工衙役雖嚴肅,但少有嗬斥鞭打,反而常備大桶涼茶綠豆湯,供役夫消暑解渴。

“給天子辦差,給老人家送恩賞,這錢掙得舒坦。”一個山東口音的壯漢抹了把汗,咧嘴笑著對同伴說……

驛站快馬接力傳遞文書,確保調度無誤,官道提前清障,水路漕船優先通行。

得益於張文正共改革後相對高效的驛站體係,這批數量龐大的恩賞物資,竟在短短兩月的時間,將銀幣從北京運出,將布匹從鬆江上海運出,兩個月多的時間,奇跡般地覆蓋了從繁華江南到邊陲小鎮的廣闊地域……

攤牌點知府、知縣親自坐鎮核心大點,佐貳官負責小點……

歸德府府城隍廟廣場、歸德知府身著簇新官袍,雖汗流浹背,卻精神抖擻。

案幾上,花名冊碼放整齊,新鑄的“敬老恩賞銀幣”在特製的木格中碼放如小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雖非十足銀,但那統一的形製和精美的壓花,在普通百姓眼中已是稀罕物。

衙役們手持水火棍,但更多是引導而非威懾,大聲吆喝著維持秩序:“鄉親們莫急!排好隊!人人有份,聖天子的恩典一個都落不下!”

白發蒼蒼的老人們在家人的簇擁下早早趕來。

他們穿著自己最體麵的衣服,臉上刻滿風霜,眼中卻閃爍著孩童般的期盼和難以置信的喜悅。

“哎喲!老哥幾個快瞧!真給發銀錢啦!還這麼大塊肉!聖天子……聖天子真是活菩薩轉世啊!”

………………

“乖乖的,三塊銀角子!還有這好布、鮮肉!阿爹阿娘,你們苦了一輩子,臨老享到皇上的福嘍!”一個中年男子攙著母親,看著領到的東西,眼眶通紅,用南京官話感慨……

………………

“哉!哉!皇恩浩蕩,真正浩蕩!阿拉這把老骨頭,做夢也弗敢想有今朝!”一位考了一輩子未中舉人的老秀才,對著發放官員深深作揖,吳語中充滿真摯……

………………

“多謝青天大老爺!多謝天子……這肉新鮮得很咧!回去就給我爹煨湯喝!”一個山西憨厚的漢子替老父領了東西,對著官員和京城方向連連鞠躬……

…………

“要得!要得!皇帝硬是巴適!曉得我們老輩子辛苦,發錢又發肉!安逸慘咯!”幾個川渝老漢聚在一起,喜笑顏開地展示著手中的恩賞,川音爽朗……

………………

發放的時間,超過了六日。

胥吏對照著由裡甲長提前核實過的名冊,這名冊雖偶有小疏漏,但整體有序,高聲唱名:“王家莊,李張氏,七十有二!領銀幣三枚!細布一匹!鮮肉五斤!”

而後穿著統一號褂的青壯徭役負責發放。,

家人或老人本人顫巍巍上前,核對無誤。

夕陽西下,諸多發放點依舊人聲鼎沸,但秩序井然。

領到恩賞的老人們,在家人的攙扶下,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滿足笑容,踏上歸途。

沿途皆是歡聲笑語和真誠的感恩之詞。

那些領了足額工錢的搬運徭役們,擦著汗,雖然累,但臉上也是笑容滿麵。

“給皇帝老子辦差,給老人家送福氣,這錢掙得心裡舒坦!”

這場規模空前的帝國恩賞行動,如同一股強大的暖流,在萬曆十五年的夏秋之交,席卷了整個大明。

雖有極個彆地方出現些微瑕疵,發生爭吵啊,對不上帳,前期準備不足的事情發生。

但瑕不掩瑜。

在絕大多數百姓心中,尤其是那些受儘生活磨難的老人心中,這實實在在的米、布、錢,就是天子仁德最真切的體現。

在大明帝國的版圖上,濃墨重彩地書寫下“萬曆盛世,皇恩浩蕩”的輝煌篇章。

這份由朝廷自上而下強力推動的“仁政”所帶來的感激浪潮,其聲浪之高,其範圍之廣,其影響之深,遠超任何預期,成為了萬曆時代最響亮的開篇…………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