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1章 萬曆十五年 14 金正三,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寧國公府門口。

矮胖的金正三站在國公府威嚴的大門前,臉上堆滿了謙卑恭順的笑容,但眼神深處卻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和算計。

他整了整官袍,對門口按刀而立的明軍守衛點頭哈腰:“煩請通稟,下官金正三,奉國公爺召見而來。”

守衛麵無表情地掃了他一眼,轉身進去通報。

很快,裡麵傳出命令:“卸甲!解兵!搜身!”

金正三臉上的笑容絲毫不變,極其配合地張開雙臂。

兩名孔武有力的明軍親兵上前,熟練地將他身上象征兵曹判書身份的佩刀解下,然後從頭到腳,極其仔細地搜摸了一遍,連靴筒和發髻都沒放過。

確認他身上沒有任何硬物、利器,甚至連稍重點的玉佩都摘下了,才冷聲道:“進去吧,直走內院書房!不許亂看,不許亂走!”

“是是是!下官明白!明白!”金正三連連躬身,小心翼翼地邁過高高的門檻,在一名親兵的帶領下,穿過戒備森嚴、甲士林立的庭院,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終於,他被引到了李成梁所在的內室門外。

“下官金正三求見寧國公……”

“進來。”

聽到聲音,金正三深吸一口氣,臉上瞬間換上最諂媚、最忠誠的笑容,幾乎是弓著腰,小步快走地挪了進去。

看到李成梁一身常服,閉目養神地靠在太師椅上,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行了個大禮:“下官金正三,叩見國公爺,國公爺福體安康!”

李成梁這才緩緩睜開眼,目光如同實質般落在金正三身上:“你們談的怎麼樣啊 。”

金正三連忙爬起來,依舊保持著躬身的姿態,臉上笑容愈發燦爛,帶著邀功的急切:“回稟國公爺,主上已經準了。”

“哦?那柳成龍沒再哭窮?”李成梁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呷了一口。

“他敢!”金正三腰板一挺,仿佛自己就是李成梁的化身,語氣充滿了不屑和鄙夷:“國公爺您神威蓋世,他一見您,魂兒都嚇飛了!下官和幾位同僚在殿上據理力爭,就剩下柳成龍老匹夫還想哭窮阻撓,說什麼‘置百姓於水火’、‘飲鴆止渴’、‘恐生民變’,簡直是危言聳聽……

“被下官狠狠駁斥了回去……”

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著朝堂上的“交鋒”,極力渲染自己如何力挽狂瀾,如何壓製了柳成龍等本土黨的“謬論”,如何維護了國公爺的威嚴和“大計”。

“最後,”金正三臉上露出一種混合著得意和殘忍的笑容,“主上親口下令,‘議政府會同戶曹、兵曹速議籌措之法’,還安撫了柳成龍說‘大局為重’。”

李成梁聽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是手指依舊有節奏地敲擊著扶手。

“嗯,知道了。”李成梁淡淡地應了一聲,似乎對金正三的“精彩表演”興趣不大:“不要誤了時辰,中秋佳節在我大明朝可非常重要。”

“國公爺放心!下官親自督辦!絕不敢有絲毫差錯!誰敢耽誤國公爺的大事,下官第一個扒了他的皮!”

“聽說,你祖籍是長白山的。”

“是,國公爺,算起來咱們也是半個同鄉。”

李成梁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金正三這個身份。

“去吧。”李成梁揮了揮手,重新閉上了眼睛,仿佛剛才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是!下官告退!國公爺您好好歇息!”金正三如蒙大赦,又行了個大禮,這才弓著腰,倒退著,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內室。

金正三,原本就是兵曹的一個小吏,上麵人乾活能力不行,他比較有能力,就能萬曆十二年的兵曹判書推舉上前給漢陽軍提供軍需。

一來二去,這個金正三也慢慢的進入到了李成梁的視線中,經過一番考察,得知此人頗有能力,且沒有底線……正好可以為我所用,這樣他才一年升三級,直到今日的地位。

朝鮮這個名字是被太祖高皇帝賜下的。

東夷之地,朝日先出,故賜國號‘朝鮮’。

現在的李成梁真的成為了朝日的太陽,雖然他已經很老了。

……………………

七月的北京城,暑氣蒸騰,連紫禁城這九五至尊之地也未能幸免。

乾清宮中,巨大的冰鑒裡堆滿了從西山快馬運來的冰塊,絲絲寒氣艱難地抵禦著窗外驕陽炙烤下湧入的滾滾熱浪。

朱翊鈞坐在禦案前,他手中把玩著一枚剛剛由西苑工坊與工部共同打造的新鑄銀幣。

這枚錢幣,便是朝廷為彰顯“聖天子垂拱而治,恩澤萬方”而特意鑄造,用以在中秋節前賞賜給全國六十五歲以上耆老的“敬老恩賞”。

錢幣入手微沉,比尋常銀兩壓手。

朱翊鈞兩指撚著,舉到眼前細看。

錢幣正麵是清晰的“萬曆通寶”四個楷書大字,邊緣飾以雲紋,背麵則是象征福壽的雙蝠拱月圖案,工藝頗為精細,顯然是動用了內府精工。

然而,那色澤卻並非純銀的雪亮,而是一種略顯灰白、帶著點生硬金屬光澤的質地……

“恩賞銀幣”的含銀量可是遠遠比不上後世的袁大頭,不管是大小,還是占銀含量。

為了壓分量、保形製,工部,西苑工匠作司可謂煞費苦心。

主體用的是大量廉價的白銅,又摻入了相當比例的鋅,用以增加延展性和降低成本,最後才是銀含量……

朱翊鈞將這些銀幣賞賜給老人們,可不是讓其供奉起來的,而是讓他們花的。

現在大明朝的貨幣政策,還是太過混亂。

紙鈔這玩意,老百姓是不認得。

隻能用這樣比銅錢精美,含有白銀的銀幣,來慢慢的統一市場上的流通。

實際上,這一枚銀幣的定價,也就是兩百文銅錢的價值……

雖然此時的大明朝不缺少白銀,可需要依然龐大,導致銀幣對比銅錢的比例上升。

洪武永樂兩朝,一千文能兌換一兩白銀。

可到了嘉靖年間,三千文才能兌換一兩白銀……

而此時,隨著大規模白銀流入,漸漸有所下滑,但依然達不到開國之初的兌換比例,現在是一千六百文銅錢兌換一兩銀子……

朱翊鈞正在乾清宮中,把玩這枚銀幣的時候。

全國上下的恩賞,也進入了派發階段……也就是第一次普及全國上下老人的恩養進入了高潮……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