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萬曆十五年 5 “亂象橫生”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2章 萬曆十五年 5 “亂象橫生”,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南,得益於發達的水路和相對高效的基層管理,行動最快。
蘇州府吳江縣,鎮公所前的空地上擠滿了人。
幾名縣衙派來的書辦,在鎮長的協助下,支起幾張桌子。
桌後是厚厚的空白冊頁。裡長、甲首們拿著各自片區的名單,大聲吆喝著:“七十以上的,站東邊!六十五的,站西邊!都帶好戶籍憑由!家裡沒有的,找鄰居作保!”
人群大多是白發蒼蒼的老者,由兒孫攙扶著,眼中帶著期盼和一絲茫然。
也有精明的婦人,扶著明明不到六十五的婆婆,試圖蒙混過關:“差爺,我婆婆記不清了,但村裡老人都說她過了七十了……”
書辦眼一瞪:“戶籍黃冊上寫得明明白白,六十二,下一個!”
婦人訕訕退下,嘴裡嘟囔著。
登記相對順利。
得益於相對完善的戶籍和保甲製度,加上此地商業發達,人們對年齡、契約意識較強。
趣事在於,一些在大型工坊裡做“老師傅”的老人,被工坊主親自送來登記,還帶了工坊的“在職證明”和幾包點心塞給書辦,生怕耽誤了這些搖錢樹的“恩賞”。
書辦一邊登記,一邊感慨:“這工坊的掌櫃,比兒子還上心……”
中原腹地,情況複雜許多。
河南歸德府,某偏遠村落,登記點設在破敗的祠堂裡。
隻有一個老眼昏花的縣丞和一個年輕氣盛的書吏,數名衙役,村民們圍得水泄不通,七嘴八舌。
“王老栓!你多大歲數了?”
一個牙齒掉光的老漢拄著棍,咧嘴笑:“俺?俺屬大龍的!那年發大水……”
書吏不耐煩:“問你哪年生的!屬相頂個屁用!大水是哪年?”
老漢懵了。
旁邊一個老漢插嘴:“他比我大三歲!我屬馬的!”
老縣丞歎口氣,而後看向了一旁的裡正,放下筆:“李老六,你是裡正,你說,王老栓夠不夠六十五?”
裡正李老六是個精瘦漢子,眼珠一轉:“回老爺話,王老栓是夠六十五了!他大兒子跟我同歲,今年都四十五了!他還能不夠六十五?”
這邏輯似乎無懈可擊。
書吏無奈,隻好登記。
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生辰全靠“我爹死那年我八歲”、“發大水那年我娶媳婦”來推算,準確性全靠鄉老和裡正的“權威”以及……人情。
村東頭趙寡婦,實際年齡六十歲,但聽說有肉有布,硬說自己六十六。
她年輕時是村裡有名的“厲害角色”,三十五歲守寡,拉扯長大了五個兒子,兩個姑娘,若是人不硬,可是活不下來的,這麼多年,跟人乾架都是直接上刀的角色,因為潑辣敢拚,才能守住自己家的田地,還有孩子們的口糧。
村裡麵也是無人敢惹。
裡正李老六想戳穿,被她當眾指著鼻子罵得狗血淋頭,老縣丞,書辦為了保娘,竟也稀裡糊塗登上了冊。
圍觀者竊笑,卻也無人真去舉報——犯不著得罪這“母老虎”。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百姓都有一個固定的認知。
朝廷是官家,是公家,官府的銀子是花不完的,即便趙寡婦為人在潑辣,也是自己人,能占著朝廷的一些好處,也是極好的。
當然,這種情況就連朱翊鈞也是默認發生的,對於百姓這塊他是寬容的。
西南邊陲,山高路遠,朝廷的威嚴在此地似乎隔了一層。
雲南某土司管轄的寨子,朝廷派來的一個流官帶著兩個疲憊不堪的書吏,在土司頭人的“陪同”下,在寨子中央的空地上設點。
語言不通是個大問題,全靠通事和土司頭人的心腹傳話。
流官拿著朝廷下發的精美圖冊(畫著銀幣、肉、布),比劃著,通事大聲翻譯。
寨民們敬畏地看著官老爺,但對那些圖畫上的東西,理解各異。
有人以為是要交稅,麵露懼色。
登記年齡更是天方夜譚。
寨民們隻記得“砍頭祭穀那年”、“老虎叼走寨主兒子那年”這樣的大事紀年。
土司頭人抽著水煙,一直都在聽著自己兒子被老虎調走那年的日子。
慢悠悠地指著下麵一群頭發花白、皺紋深刻的老人:“這些,都夠,都夠!”
顯然,他想把恩賞多弄點給自己人。
流官無奈,知道無法較真,隻能按土司指認的名單登記。
趣事在於,登記完後,土司頭人熱情地邀請流官赴宴,席間指著烤得噴香的野豬肉和自織的土布,笑著說:“大人你看,肉,布,我們寨子自己就有!那銀閃閃的‘福壽’錢,多給些就好!”
流官哭笑不得,隻能打哈哈應付過去。
…………
大同鎮西屯堡, 登記由衛所千戶親自負責,軍紀森嚴。
軍戶老人按百戶所排隊,拿著軍籍黃冊,秩序井然。
年齡相對準確。
幾個精神矍鑠的老軍戶,登記時特意挺直腰板,大聲報出當年自己光輝履曆”,有人暗示自己勞苦功高,是不是能多分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