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2章 朝鮮東南倭患 6,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翊鈞端坐於龍椅之上,年輕的臉上再無之前的淡笑,也非單純的肅穆,而是一種深沉如淵的靜思。

他修長的手指在紫檀木龍首扶手上無意識地輕輕敲擊,那“篤…篤…篤…”的聲響,在落針可聞的大殿裡,清晰地叩擊在每一位重臣的心弦上。

時間仿佛被拉長了許久。

終於,那敲擊聲停了下來。

朱翊鈞抬起頭來,目光緩緩掃過階下肅立的文武重臣,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眾卿,都說說吧。”

在朱翊鈞敲扶手的時候,是給了自己思考時間,同樣也是給了下麵官員一些思考的時間。

在朱翊鈞話音剛落,戚繼光便已經出列:”

“陛下!倭患!無論何時何地,都當剿!不剿,不足以平民憤,安民心,護我華夏海疆藩籬……”

他斬釘截鐵,先定下了基調,也表達了自己的主張。

“朝鮮,乃我大明第一藩屬,世守臣節。其國受難,我天朝確有庇護之責。”

“然,其國財稅賦役,我大明分文未取。若依朝鮮國主李昖所請,發天兵數萬渡海遠征……“

“其耗費幾何?”

“糧秣自何出?”

“兵員自何征?”

“戰船自何造?”

“此非疥癬之疾,實乃移山填海之役!長此以往,我大明國力,恐為其所累,元氣大傷!”

“臣以為,與其勞師遠征,不如助其自強,可遣一衛精銳,約兩三千之數,渡海入朝,然此衛之責,非為代其衝鋒陷陣,而是為朝鮮軍馬之骨架”

“此衛核心,當為精於水陸戰法之將校,精於火器、舟師之教習。其本部親兵,隻為護衛主將安全,確保號令暢通……”

“核心之要,在於訓練朝鮮之兵!以我大明操典,練其士卒、以我大明戰法,整其行伍,以我大明軍紀,束其散漫!使其知進退,懂攻守,能成陣……”

“倭寇凶頑,朝鮮之兵若能得我大明操練,輔以地利人和,當可一戰……”

“其國之兵,其國之民,守其國之土,理所應當!王師之糧,乃我大明百姓血汗所供,豈能輕易用於替他人流血搏命?”

“簡言之,我大明可出將領、教頭、少許精兵,助其練兵,使其能自保。至於戰場搏殺,當由其本國練成之兵擔當,指揮之權,當握於我大明主將之手,如此方可號令如一,調度有方,而非讓我大明兒郎去為他人做先鋒、填溝壑……”

戚繼光說完,退回班列,殿內一片寂靜,他的“練兵不代打,指揮權在我”的策略,直指要害,務實而清晰……正中朱翊鈞心懷。

管,肯定是要管的。

但一定要緩管,有節奏的管理,不能一上來,就把自己的精兵填進去。

朱翊鈞點了點頭:“靖國公此言有理。”

緊接著,李成梁也邁步出列。

他是最先知道消息的,所以他準備的時間最長。

“陛下,靖國公之言,老臣深以為然,前些時日在天津驛館,臣與李昖及其重臣柳成龍等有過深談。彼等除痛陳倭寇肆虐外,更透露一樁極要緊之事!”

“據朝鮮探子密報,倭國內部,有一梟雄名喚羽柴秀吉者,其勢已成,鯨吞蠶食,已近掃平群雄!倭國一統,指日可待!”

“羽柴秀吉?!”

這個名字第一次在明朝最高決策殿堂被鄭重提及。

“李昖等人憂心忡忡,言道,此獠野心勃勃,絕非滿足於倭島彈丸之地!其曾公然對其家臣放言,一旦統一倭國,便要揮師西進,先取朝鮮為跳板,繼而圖謀我大明遼東,甚至窺伺神州!”

這個消息如同在平靜的水麵投入巨石,激起了更大的波瀾。

如果說之前的倭寇襲擾是“疥癬之疾”,那麼一個統一、好戰且將矛頭直指大明的倭國,就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了……

聽著李成梁的這話,文官們並沒有當回事,隻是覺得這是朝鮮放出來的假消息罷了。

而坐在龍椅上的朱翊鈞,卻清楚,事情的發展與李成梁所說的是一樣的。

“故此,靖國公練兵助其自保之策,不僅為解當下倭寇之患,更是為應對未來之大變局,必須儘快使朝鮮擁有一支堪戰之軍,成為我遼東屏障……”

“朝鮮兵備誌,共有馬步兵十萬餘眾,戰船百艘,水師數萬,若是讓這些軍馬有一戰之力,對我大明朝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

“然,僅僅練兵助守,似仍顯被動。臣鬥膽建言,我大明當雙管齊下!其一,如靜國公所言,速遣精乾將領及教習入朝練兵,掌控其軍。其二當密切關注倭國動態!我寧波、登萊(山東)水師,當加強巡弋,廣布耳目,探聽倭國虛實。”

“更重要的是,倭國內部,豈是鐵板一塊?羽柴秀吉雖勢大,必仍有反對者、失意者,我大明可暗中遴選其中一股或數股勢力,許以重利,暗中支持其軍械、糧草!令其牽製羽柴秀吉,延緩其統一進程,使其後院起火,無暇西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