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海瑞出巡的傳統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3章 海瑞出巡的傳統,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張國之踩著積雪,左手拎著一個飯盒,右手拎著一盒糕點,朝著宮門外走去……
他邊走邊搖頭。
想來,這次沒有查辦了李成梁,他是挺失落的……
離開了皇宮,聽陛下的話,將宮廷糕點,還有禦粥帶回了家中,給他的妻子兒女享用。
他有三子一女。
老大老二,都在三大營之中,隻有幼子幼女陪在身邊。
雖然父親是錦衣衛指揮使,但他的老大,老二,卻是不是人才,文不成武不就,也沒有張國之的頭腦,在三大營中,還是一個大頭兵,估摸著混個一二十年,也成不了百戶伍長。
不過,幼子出生在北京城,現在才八歲,可能是出生在天子腳下,地方換了,讀起書來,還有著幾分靈性,弄不好能成為他們老張家第一個秀才……
張國之當這個指揮使,已經八年了,乾了八年的臟活累活,從未抱怨過……
朱翊鈞對他的信任,也從來沒有動搖過。
當今天子不過十六七歲,但這個指揮使卻在陛下兩三歲的時候,便護衛左右,那個時候,當今天子是太孫,他是錦衣衛的千戶。
將山東老家的政治資源全部倒出來用上,再加上自己膽大心細,有些不俗的能力,立了些功勞,才勉強成為了錦衣衛的千戶……
在之前,能夠做到錦衣衛千戶,張國之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三十歲錦衣衛千戶,到了五十歲依然是……
他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錦衣衛的指揮使,手持象牙腰牌,當朝武官正三品大員……
也就是在隆慶三年,三十四歲的張國之,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帝穆宗皇帝陛下,在一次縱馬疾馳的過程中,感覺到了身體的不適,而後張國之便火速成了錦衣衛同知。
從千戶到同知,絕對比同知到指揮使的難度要大。
在隆慶四年又得明文旨意,提管在京十二大千戶。
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也就是武勳權貴頭頭腦腦的,成國公之弟,就已經成了吉祥物。
張國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乾著臟活累活,與朝中的權貴一直保持著距離……
朱翊鈞在登基之初,能夠快速掌握話語權,一方麵是因為朱翊鈞頗有先祖遺風,英明果斷,但在果斷地君主,終究還是十歲地少年,他的手中必須要有讓所有的官員害怕的籌碼。
錦衣衛就是籌碼。
在張國之將近四年的整頓,擴充中,在朱翊鈞登基之初,不管是新上位的馮保,還是做了內閣首輔的張居正,在做了一些手段之後,麵對滴水不漏的錦衣衛係統,他們都明白,錦衣衛在京三萬多人,這麼龐大的暴力機構,不在馮保的手中,不在太後的手中,而是在十歲天子的手中握著。
張國之不管是對馮保,還是對張居正,都有防備之心,這是從一開始就展現出來的。
他聽從了先帝的旨意,將錦衣衛存在的意義貫徹到底。
那麼,錦衣衛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說白了,這一特殊存在,就是皇權在暗影之中伸手的淩厲觸手,是帝王權威最具象化的威懾利器。
它的存在,就是為了皇帝陛下而存在。
在那等級森嚴、權謀交織的朝堂之上,百官猶如繁星,各有其位,亦各懷心思。
錦衣衛作為皇權的延伸,以一種悄無聲息卻又無處不在的方式,對百官展開嚴密監察。
然而,錦衣衛的一切根基,皆係於皇權一身。
離開了皇帝的庇佑,離開了那至高無上的皇權光環,錦衣衛便如同無根之萍,瞬間失去了所有依仗,什麼都不是。
跟之前一樣,真的成了儀仗隊,宮裡麵的內官可以隨意指揮,前朝的大臣也能任意拿捏………
………………
這場雪就這麼洋洋灑灑地落著,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浸在這一片純淨的白色之中才肯罷休。
到了下午的時候,雪才慢慢變小。
而到了晚上,終於,那呼嘯的風漸漸止息了,雪花也不再肆意飛舞,像是跳累了舞的精靈,輕輕地停歇在了北京城的每一處角落。
深夜的北京城,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卷,透著無儘的詩意與深邃。
皇宮在這靜謐的雪夜中,宛如一座夢幻的仙宮,琉璃瓦上的積雪在月色下泛著清冷的光,似是給那金黃鍍上了一層銀霜,莊重中更添幾分空靈。
宮牆的朱紅與雪的潔白相互交織,紅的熱烈,白的純粹,斑駁間仿若歲月在無聲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那蜿蜒的宮牆像是一條沉睡的巨龍,靜靜臥在這雪的懷抱裡,守護著大明不可窺探的最高權威。
街巷之中,積雪堆起了厚厚的一層,平日裡被腳步磨得光亮的石板路此刻都被掩埋,隻偶爾露出些許邊角,仿佛是大地在雪被下探出的好奇目光。
街邊的樹木掛滿了晶瑩的冰掛,樹枝被壓得彎彎的,好似不堪重負卻又倔強地承載著這份冬的饋贈,在月色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如同掛滿了細碎的星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