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隻有師生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7章 隻有師生,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雖然是大年初一,但朱翊鈞還是保持著“勤奮”,在乾清宮中看賀表,看了整整一上午,他越發的理解自己的皇爺爺,為什麼有事沒事讓大臣們寫賀表上呈了,這東西看著確實是挺提心氣的。
昨夜,華蓋殿賜宴,朱翊鈞聽了一籮筐的奉承言語,都沒有放在心上,但看著自己這些叔伯輩分的親王,寫的賀表,是越看越上頭。
他明明對於藩王宗室的管理更加嚴格了,但,他們退了一步,沒有人敢表達不滿,在過年的時候,還要用華美的詞彙來讚美現在還不存在的”萬曆盛世“。
這說明什麼。
說明宗室藩王都是紙老虎。
實際上,朱翊鈞對此,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富貴百年的王室,怎麼可能還誕生永樂大帝那般的人物,當然,這一點在真正的曆史上,隨著南明的覆滅就已經證明了。
而他們的隱忍,後退一步,也不會換來皇帝顧念親情的惻隱之心,反而,會讓朱翊鈞的膽子更大一些,朝廷對於宗室的管控更加嚴格,提出的要求更加過分。
朱翊鈞在看完賀表之後,第一個想法,就是在今年,推動郡王府,親王府不能擁有土地的法令,原先的土地朝廷可以用市價購買,而後,直接分給給王府種地的佃農們,讓百姓們按照朝廷的田賦繳納。
當然郡王府之下的宗室將軍們,可以擁有私產,但一旦擁有私產,便等同於自願放棄朝廷的供養……也就是成為隻有名分,沒有特權的宗室了,當然,這也是朱翊鈞溫水煮青蛙的第一步。
朱翊鈞要最先解決的是宗室藩王,這個屬於大頭,但,他隻僅限於朝廷的財政情況,對普通老百姓的危害,是比不上那些宗室將軍的。
親王之數,在此時大明朝隻有三十二位,而郡王約二百五十餘位。
但宗室將軍,仿若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親王們端坐在各自的藩地,接觸百姓的機會並不多,真正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的,卻是那龐大的宗室將軍群體。
他們人多勢眾,散於各州府縣,因著特殊的宗室身份,地方官府對其惡行往往敢怒不敢言,這些宗室將軍,平日裡與百姓打交道,卻多是仗勢欺人,強占田產、魚肉鄉裡之事屢見不鮮,百姓們在他們的威壓之下,苦不堪言,卻又求告無門。
大神好送,小鬼難惹,較為膚淺上不得台麵的一句話,卻是最為真實的寫照……
朝廷掛印期,官員們開始拜訪走動。
官員們登門造訪上司,送的禮也比以往重了些。
作為內閣首輔。
張居正的府邸最為熱鬨。
之前數年,官員在新春拜訪之時,張居正都會選擇避而不見,可今年,卻是來者不拒,隻要你來了,就能見到當朝首輔,聽起勉勵兩句。
之所以,有這個改變,最大的原因是張居正已經做好告老還鄉的準備了。
在他的計劃中,他隻願意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在乾一年,想著就在北京城呆一年了,原本屬於內閣首輔的前呼後擁的排場,他也想著體驗一番。
朱翊鈞給張居正的壓力是巨大的,他的三角穩固計劃,在天子登基之初,隨著馮保的退出,李太後的隱忍不發,而遭到破產,不過,幸運的是,少年天子在奪得一定權力,一些話語權後,並沒有掣肘他的改革,反而,在皇帝的支持下,他對於大明朝的改革進程,比曆史上的張居正改革要順遂許多。
因為在曆史上,他是單乾的,即便他位高權重,說一不二,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最高權威的認可。
而在這個時空中,張居正改革缺少最重要的一環,補全了。
朝廷上下都知道,皇帝陛下對於新政是認可的,是沒有受到脅迫的。
天子才十六歲,即便壽命跟他的父親一樣,也有二十多年年好活,要是跟他的爺爺一樣,那可就是四十多年了。
即便張居正今年告老還鄉,原本支持新政的改革派官員,也不會隨著張居正的離去,而落寞,反而會迎來一個新的井噴期,出現一大批次數得上號,叫得上名的能臣乾吏……
張居正府邸外,求見的官員們如長龍般蜿蜒。
他們手捧禮品,或低聲交談,或翹首以盼,都妄圖能在首輔麵前博得幾分青睞。
突然,在巷子的另外一個入口處,湧來了一大隊人馬。
排隊求見首輔的官員看著這一隊人馬浩浩蕩蕩而來,心裡麵都暗道一聲,這是誰啊,這麼張狂,求見閣老,還擺出這麼大的排場。
眾人尚未反應,為首的一個漢子已高聲喝道:“閒雜人等,速速避讓!”
排隊的官員們聽到這漢子的這句話,瞬間都被逗笑了。
今天真是開眼了。
這麼多人都是朝廷命官,在這粗魯漢子的嘴中,竟然成了閒雜人等了。
眾多官員就這樣冷冷的看著這隊人馬,沒有絲毫的懼怕,當然也不會真的乖乖退下。
在這些官員們看來,這肯定是哪個官員,想要插隊,演的一場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