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6章 萬曆五年 9,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這次帶隊前往的是錦衣衛的千戶沈凱,也抽調了錦衣衛內部十幾名刑偵能手。

他們是帶著旨意來的,荊州本地的衙門也積極配合,對於本地非常了解的衙役也抽調進入了這個專案調查小組中。

荊州城,秋風瑟瑟,落葉飄零。

錦衣衛千戶沈凱帶領著十幾名錦衣衛高手,神色冷峻地站在一間牢房的門口。

而在裡麵關押的正是那個殺了張文明的啞巴夥計。

這段時間,這個夥計已經受到了諸多的酷刑,但卻一無所獲……

因為長期受到嚴刑拷打,此時這個夥計,已經是傷痕累累,但,性命並無大礙……

錦衣衛千戶沈凱站在牢房門口,凝視著裡麵傷痕累累的啞巴夥計,心中思緒萬千。

他深知,此次案件重大,涉及到了當朝首輔,他也身負皇命,必須儘快破案,給朝廷一個交代,也給百官一個交代。

實際上在他沒有來的時候,他就明白此次荊州之行,定會充滿艱難。

沈凱轉身,對身後的十幾名錦衣衛高手說道:“走,隨我去會會那些了解案情的衙役。”

眾人跟隨沈凱來到一處廳堂,早已等候在此的幾名衙役連忙起身行禮。

這幾名荊州府的衙役,是張文明被殺的第一現場發現者。

這些衙役看到沈凱等人到來,趕忙拱手行禮。

沈凱開門見山地問道:“你們將所知道的案情詳細說來。”

一名年長的衙役率先開口:“大人,這啞巴夥計在萬寶閣古董店做工已有數年。平日裡少言寡語,乾活倒是勤快。那張文明乃是荊州城的貴人,那日不知為何來到萬寶閣這家古董店,他都已經離開了萬寶閣,這啞巴夥計卻突然闖了出來,持刀將其亂刀砍死,張文明所帶的兩名家仆,跑出數百步之後,被這啞巴夥計追上,、砍死……“

另一名衙役接著說道:“我們趕到時,張文明已然斷氣,而啞巴夥計則呆立當場,手中還握著凶器。”

沈凱皺著眉頭問道:“這個萬寶閣的掌櫃的何在?”

衙役回道:“大人,也在牢房中管著。不僅是他,萬寶閣的十幾名夥計,都被關了起來……”

沈凱沉思片刻,又問道:“這萬寶閣平日裡可有什麼異常之處?”

衙役們麵麵相覷,紛紛搖頭。

他們雖然是官差,但這個時候公務員可不比後世,有實力玩古董字畫,他們對這個萬寶閣根本就不熟悉。

這個時候的沈凱心裡麵明白,從這些人嘴中也問不出什麼有用的線索。

當下帶著一眾錦衣衛,以及荊州府的衙役前往了萬寶閣查看。

此時,萬寶閣大門緊閉,上麵貼著封條。

在門口的石階上,還有著一灘早就乾涸的血液,隻剩下了一片暗紅色的印記,據跟隨的衙役從闡述,首輔大人的父親,便是死在了這台階上。

沈凱命人打開大門,一股陳舊的氣息撲麵而來。店內的擺設依舊,隻是顯得有些雜亂。

沈凱仔細地查看每一個角落,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

不過,錦衣衛的人將萬寶閣搜的仔仔細細,毫無收獲……

沈凱決定從啞巴夥計的住處尋找線索。

當他們來到那簡陋的住所仔細搜查的時候,地麵上一塊鬆動的磚頭引起了一名錦衣衛的注意。

沈凱差人小心翼翼地扒開磚頭,一個暗匣子赫然出現在眼前。

打開暗匣子,裡麵竟堆滿了金銀,粗略估計有百十兩的銀子。

這一刻,案件的定義就發生了變化。

原本是,張文明縱容家仆欺壓百姓,被百姓所殺,可此時,找到了這些金銀,便是有心人買凶……

這個意外的發現讓沈凱更加確信啞巴夥計背後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那啞巴夥計殺了人,還是殺的一名貴人,肯定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他還是將這麼多的金銀埋藏在租賃的房子中。

有兩個可能。

第一個,就是這啞巴夥計覺得自己能跑掉。

而第二個,就是這啞巴夥計留給彆人的。

這是沈凱自己的判斷。

找到金銀後的沈凱,便帶著裝滿金銀的木箱,重新來到了牢獄中……

沈凱帶著手下先來到關押著萬寶閣夥計們的地方。

昏暗的牢房中,十幾名夥計神色疲憊,滿臉惶恐。

沈凱冷峻的目光掃過他們,沉聲道:“關於這啞巴夥計,你們可知道些什麼?”

夥計們麵麵相覷,紛紛搖頭。其中一人小聲說道:“大人,我們平日裡與那啞巴夥計根本就不說話,大人,您是知道的,他根本就不會說話,掌櫃的收留他也好些年了,隻知道他乾活勤快,為人老實……實在不知他為何會做出這等事來了,還殺了貴人……”

沈凱聽著這夥計的講述後,微微皺眉,又問了幾個問題,夥計們依舊答不出什麼有用的線索。

無奈之下,沈凱來到了關押萬寶閣掌櫃的牢房。

掌櫃的此時麵容憔悴,眼中滿是驚恐。

沈凱到了牢房中後,便將裝滿金銀木箱放在一旁,盯著掌櫃問道:“案宗上記載,你曾說這啞巴夥計是四五年前在你門口討飯,你看他可憐才收留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