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在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巨宋,天意在此,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到底為什麼本朝能達到如此富裕的地步呢?

首先,大宋朝實行的是土地民有製,對待所有的耕地是私人占有化的,這樣雖然使得很多的土地被當地的地主們所占據,但是其他的農民仍然可以作為佃農來打工。逐漸由打工代替了自主耕種,在大量的勞動力的促使之下,也能更好地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還有就是本朝的政策非常的和平,和平才能讓百姓有更多更好的發展空間。其實無論是打不過也好,還是就是人家認慫也罷,但是戰事的減少確實是對待百姓的發展更有利。再加上對待工商業的重視,還有稅務製度的改革已經等等一係列的措施,都讓宋朝的經濟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富裕。

最後,雖然本朝的重視文學的國策,有些過於偏激。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文學素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國民們擁有更好的文學素養,更好的素質教育也是國富民強的基礎之一。”

張清扳著手指頭:

“耕地民有;不窮兵黷武;重視文事,就是這幾樣嗎?會不會過於簡單?那以前的曆朝曆代,也有過施行類似國策的時候吧?

本朝富庶,確實遠超曆代,應該還是有什麼特殊的緣故吧,總不可能平平常常就國家富裕了?”

唐烈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所以我剛才說張將軍說到了關鍵!

一個國家能夠富裕的關鍵,並不在於君王和朝廷去施行什麼英明神武的政策,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其實沒那麼重要!

最重要的是,除了文教,曆法,治安,外交等寥寥幾樣,君王和朝廷重臣們其它什麼都不要管,什麼都不要乾,國家自然就能夠富裕了!

國族的老百姓們,總是在心中過分地神化那些權貴統治者,總以為他們是國家的精英,個個都有經天緯地之才,能夠施展什麼神奇玄妙的治國良策,讓國家強盛。

其實,國家強盛靠什麼?農田豐收是基礎,手裡有糧心不慌,像本朝糧食一直夠吃,那麼其它朝代都有的大規模農民起義,自大宋開國以來就從未發生過!畢竟隻要能吃飽飯活下去,就沒有多少貧民會提著腦袋起來造反。

吃飽了飯,還要有衣服穿,不管是華貴的絲衣絹服,還是僅僅保暖的麻衣草鞋,絲織紡紗的產業是少不了的。

再然後就是木工鐵匠等百業,百業興盛了,平民的日子自然就越過越好,軍隊的武備也越來越強大。

那麼請問,什麼樣的明君賢臣,種地能強過老農?紡紗贏得了村婦?做石磨石臼能勝過鄉野石匠?打造兵器鐵鍋熟練過工部的匠人?

當然,朝廷官府對農,工,商等百業的導向,分配,管理還是必要和有益的,但是,作用卻沒有世人所以為的那麼大!

畢竟,哪怕是王朝末世,官府完全失去了作用,隻要沒有兵匪騷擾,老百姓照樣能種出糧食來吃,織出衣服來穿。

不管是誰家的官府,隻要能做到不打仗,治安穩定,老百姓自己就能很快把日子越過越好!

偏偏老爺們以為這天下離不得他們也好,還是為了管理諸事帶來的權力財富也好,總覺得自己這也該管,那也要弄。

管來管去,天下還是那麼多糧食衣服,不事生產白吃俸祿的人卻越來越多,最後大夥兒飯也不夠吃了,衣服也不夠穿了,張將軍你看近代的所謂變法,哪一次都是冗官,冗兵多了,有識之士覺得朝廷財政撐不住了,就叫著要裁汰冗官,冗兵,然後和先吃飽的那群胖子打成一團!

冗官哪裡來的?不就是官府為了管理更多的事務,自己擴招出來的嗎?

所以老爺們少管點兒事,少操點心,保持一個小朝廷,小官府,每隔幾年精簡一次官員的規模,那這個國家自然而然就能富裕強盛!”

張清目瞪口呆,唐烈的這些理論,跟他之前的觀念簡直大不一樣,聽起來衝擊太大,可又很有道理的樣子。

難道說,那些賢明的君王和大臣,隻是寄生在國家肌體上,沒有他們固然好像不行,但他們數量多了,就反而是國家的禍害?

張清搖了搖頭:

“這個……張清真的想不通。難道小郎君的意思,朝廷不做事還好?越想做事,對國家反而越不利?哪有這樣的道理?”

唐烈笑道:

“聽起來再荒謬,隻要沒有謬誤和反例,那道理就是道理!

張將軍,我問你,中國之地,第一個公認的治世是何朝何時?”

張清撐著額頭:

“這個小將幼時聽先生講過,好像是文景之治。”

唐烈點頭:

“秦始皇被稱為祖龍,第一次統一天下,但他搞得天下鼎沸,二世而亡,自然不能稱為大治之世。

秦後為漢,漢高以後,諸呂和皇室劉家爭權失敗,文帝上台,去世後漢景帝繼位,這兩代帝王在世期間政治清明,國力蒸蒸日上,為下一代的漢武帝攢下了雄厚的家底,所以漢武帝上台後有資本連年對外發動戰爭,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把四夷都打服了,掙下一個“武帝”的廟號!因此漢文帝,景帝時期史家公認為第一代治世,稱為文景之治!

治就是治理,文景之治就是說漢文帝與漢景帝的治理,大家都說是盛世。

那麼,漢文帝和漢景帝治理國家,是遵循的諸子百家哪一家的學說?”

張清遲疑道:

“好像,就是小郎君的門派,乃是道家。”

“不錯,尤其是景帝,一生尊崇遵循的正是我道家的黃老之學,主要就是四個字:無為而治!

什麼叫無為而治,不就正是小朝廷,小官府,少攬權,少管事嗎?

其實不過就是對外不好戰,對內無冗官,然後這天下自己就休養生息,國力就自己強盛起來了!”

張清啞然,漢武帝之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政策延續到本朝,已有千年,大家都習慣了儒術治國,完全忘記了曆史上第一個大治的盛世,竟然是道家無為而治帶來的!

喜歡巨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巨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