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在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八章 醉眼冷看城市鬨,巨宋,天意在此,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張清點頭稱是,唐烈這一番話有理有據,完全說服了他。
隻是作為一員武將,想到秦軍當年橫掃天下如卷席,憑一國之力,勝多敗少,幾代人壓得其餘六國抬不起頭來,最後更一統六合,如此霸道強橫的軍隊,卻在上位者用不著後,像尿壺般被拋棄,尤有甚者,為了搶奪他們手裡幾代人用鮮血生命掙回來的田地財物,還要把他們用苛刻的各種刑罰貶為罪仆,流放發配到驪山這些地方去服苦役,為皇室貴族們修建宏大華麗的陵墓,園林,宮殿,榨乾他們身上的最後一滴價值,不由感到身上一陣陣發冷……
兩人扼腕感歎一番,唐烈繼續道:
“又扯得有些遠了,小可就是好空言,說起軍政之事就刹不住車,張將軍莫笑。
說回來吧,拿秦國變法就可以看出,雖然曆代變法都是些法家,縱橫家等文士主持,但我等武人甚至普通老百姓也不用把它們看得太高深,太神聖!
不是說披上些高大上的字眼,什麼變法,什麼改革,什麼革命,就一定是好事!
這些東西,不一定對國家有好處,對我們整個漢人族群有好處。唯一能確定的,隻是對推動變法的那一小群人一定有好處而已!
因為,正像小可說的,所謂變法,剝去那些神聖而空虛的外衣,無非是改變整個朝廷人力物力財力的管理分配而已,跟你們梁山今天下山搶了多少財物,回來後頭目們怎麼分贓差不太多。
天下財力有其極限,也許之前的法讓某一小群權貴得到了太多,讓其餘的生民疲敝,國力困窘,這時候就要變法,從他們身上割些血肉下來,大頭可以喂飽增肥支持變法的另一群權貴,小頭拿來舒緩整個國家的困窘,不過如此而已!”
張清難受道:
“難道就沒有公而無私,隻為強國富民而起的變法嗎?”
唐烈失笑:
“當然有啊,很多變法初心都是好的啊,像我剛才說的秦國商鞅變法,就是為了富國強軍,一統河山,誰能說這初心不好?
隻是但凡變法,一定會損傷原來分肉最多,吃得最肥那群人的利益,所以他們必然會反對,他們吃得肥胖,力量肯定也大,所以曆來變法,成功者幾希!
就是成功了,最開始推動變法的那一兩個人,下場一般也都不太好。而成功以後,大頭也不過是拿來喂飽另一小群權貴胖子而已!概莫能外!”
張清垂首輕輕跺腳:
“先生一席話,讓張清醍醐灌頂,隻覺得以前渾渾噩噩,這半輩子都是白活了。
隻是先生這些話,豈不是說這天下就是一隻麋鹿,我等普通百姓也好,軍將也好,都不過是那鹿身上的血肉而已,隻看最後被誰生吞活剝,吃下肚中而已!
既然如此,怎不讓人心灰意冷,你還勸我為朝廷儘忠作甚?
張清一介武將,也不是什麼野心家,也不想以身入局,用彆人的血肉把自己也喂成胖子……
唉!幼時也曾讀史,看到有些變法改革功敗垂成,心中都是惋惜感歎,想不到今日才知,這些作為,竟然本質都差不多。
咦……張清還是不明,聽先生這麼說,豈不是君王賢不賢明,臣子廉潔與否,國家推行什麼樣的政策,好像關係都不大?
哪裡有這樣的道理?曆朝曆代,有明君賢臣,也有昏君讒臣,國力也有強有弱,怎麼可能做什麼本質都差不多?”
唐烈一拍大腿:
“著啊!張將軍果然有慧根,說到了關鍵!”
張清茫然看著他,不知道自己說到了什麼關鍵。
“先前的權貴吃得太肥,所以國家就瘦了,自然就成了弱國,被外族欺淩。
這時候變法,把胖子的血肉拿來填補國家虧空,國力就能夠恢複,但是時間一長,又吃出另一群胖子,進入另一個循環,所以看似無解。
那麼唯有一條出路,增加國家財富的總量,要是朝廷財富增加得夠多夠快,不管給敵國多少歲幣,不管有多少權貴吃胖,剩下的財富還是超過前代,不就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麼?
我大宋包括太祖,仁宗,現在的道君皇帝在內,不就是這樣做的麼?
其實本朝的富裕程度,是遠遠要超過漢唐的。雖然領土沒有漢唐時期的大,但是富裕程度卻不是可以相比擬的。
大宋從立國初期開始,就實行以仁義治天下,並且當時還推行和平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政策。在本朝之前一直都是重農抑商的政策,商稅是不被政府重視的,工商業的發展也不被朝廷看好。但是大宋不一樣,工商業的發達,以及對商稅的重視,正夯實了了本朝國富的基礎。
首先,先來看本朝的人口。大宋朝雖然領域麵積遠遠沒有漢唐時期的領土麵積大,但是宋朝在人口方麵卻是要遠超於漢唐不少的。
在西漢時期的人口最多的時候也就有5000萬人左右,在唐代開元天寶的時候人口也是有6000萬人左右。等到了道君皇帝徽宗的時候,我大宋的人口竟然已經超過了萬人。如果我朝不夠富裕的話,怎麼可能能養活這麼多的人。
我泱泱中國,能達到有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就超過了40多個,個彆大城市甚至有突破100萬人口的。
本朝的稅負水平怎麼樣呢?巔峰時期的稅值最多高達了萬貫,這也是中國上古先秦以來最高的了!
其次,居民發展方麵。本朝算是比較和平的年代,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戰爭,後期有了戰爭也基本都是求和的狀態。因為年代比較和平很少有戰事的關係,所以大宋的國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仁宗時期,全國的耕地麵積大約是超過了6億畝地。因為當時朝廷政府也很重視土地私有製,並且分配也比較合理,所以基本上無論是什麼樣的農民,都有糧食吃。在吃的方麵肯定是不愁的。
既然在吃的方麵不愁,生產力也很富裕,那麼在其他的用度上基本也是不用發愁的。據統計,本朝每個農民成產量都在大約4200斤左右。這樣下來百姓們不單單是吃穿不愁,有的百姓甚至是可以買得起名貴的瓷器絲綢,可見我朝的百姓們也是十分富裕的。
不僅僅隻是百姓富裕,我大宋的官員們的俸祿也都是非常的優厚的。本朝的官員的待遇可以說是有信史以來最好的時候了,津貼福利幾乎是麵麵俱到,應有儘有。”
喜歡巨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巨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