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各自選擇!老將們的智慧!
朕聞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1章 各自選擇!老將們的智慧!,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朕聞上古,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11章各自選擇!老將們的智慧!第12頁 五軍都督府的公文貼出來那天,南京城的武將府邸幾乎都炸開了鍋。 紅漆描金的告示牌前擠滿了將領,從侯伯到千戶,一個個踮著腳盯著上麵的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佩刀,臉上是掩不住的震動。 “陸軍歸五軍都督府,水師單設都督府……這是要徹底分家啊!” 有人低低驚呼,引得周圍一片附和。 永昌侯藍玉剛從北境回來,一身征塵還沒洗去,就帶著親衛擠到了最前麵。 他眯著眼掃完公文,粗黑的眉毛擰成了疙瘩,猛地一拍大腿:“他娘的!早該這麼辦了!當年打陳友諒,老子在船上差點被陸軍那幫蠢貨坑死,現在總算能各乾各的了!” 旁邊的延安侯唐勝宗扯了扯他的袖子:“藍侯慎言!這可不是小事——留陸軍,還是去水師,得好好掂量掂量。” 他早年跟著老朱打鄱陽湖,對水戰不算陌生,可這些年在北方鎮守,早就習慣了陸軍的節奏。 南雄侯趙庸叼著根草莖,嘿嘿一笑:“掂量啥?陸軍有陸軍的好,守著北邊的草場,戰馬膘肥體壯,打起仗來威風;水師嘛……聽說要去海上拓土,那片海大得沒邊,真能打下來,功勞怕是比守邊疆還大。”他當年在太湖練過水師,對海浪的脾性還有些印象。 東川侯胡海悶聲道:“我這輩子就認馬背上的功勞,水裡晃悠的日子過不來。” 他是個典型的北方將領,騎射功夫冠絕全軍,可讓他去掌舵,還不如讓他去跟北元騎兵肉搏。 人群裡漸漸分成了兩派。 年長些的將領圍著趙庸、胡海,手裡撚著胡須盤算;年輕些的千戶、百戶則聚在藍玉身邊,眼睛裡閃著興奮的光。 當天下午,藍玉的侯府裡就聚了一群老將。 江陰侯吳高捧著茶杯,慢悠悠道:“我看啊,陸軍的根基還在。北元雖然敗了,可草原上的部落沒消停,真要出事,還得靠咱們這些陸軍鎮著。水師再好,可要出海吹海風,哪有在陸地上安穩?” 雄武侯周武點頭附和:“吳侯說得在理。我這把老骨頭,騎騎馬還行,讓我去學看海圖、算潮汐,怕是要頭疼死。留在陸軍,守著熟悉的衛所,把兒子們教好,比啥都強。” 藍玉卻沒接話,他盯著牆上的輿圖,手指在東南沿海劃了個圈:“你們啊,還是看得近。公文裡寫得明白,水師要去南洋、西洋,那些地方的香料、寶石堆成山,打下來就是實打實的好處。再說了,北元被滅了,陸軍這幾年沒大戰,年輕將領想出頭難如登天,水師正是缺人的時候,去了就能當骨乾,這不比在陸軍熬資曆強?” 說這話的時候,藍玉心裡麵還頗為不爽。 怎麼說高熾與雄英也是自家孩子,他藍玉是太子妃的舅父,論親疏也是皇親國戚,當初謀劃奇襲北元大汗那等潑天大事,咋就不帶上他這個親戚呢? 那可是生擒北元大汗的不世奇功啊,足以讓任何武將名垂青史,子孫後代都能跟著沾光。 結果倒好,好處全讓王弼、常茂與康鐸這三個家夥占了,一個個論功行賞,爵位俸祿往上躥,他藍玉卻隻能在北疆啃沙子,聽著彆人的捷報咬牙,嫉妒得眼睛都快紅了。 雖說他也知道自己性子烈,老朱未必放心讓他獨掌奇襲大任,可心裡就是堵得慌。 同為淮西舊部,同為皇親國戚,憑啥好事都輪不到他? 如今水師這邊看著是個新機會,他嘴上說著讓年輕人去闖,心裡頭卻暗戳戳憋著勁,想著將來水師要是真立了大功,說啥也得搶在前頭,不能再像上次那樣,眼睜睜看著彆人風光。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411章各自選擇!老將們的智慧!第22頁 永城侯薛顯嗤笑一聲:“藍侯是想再立個不世之功吧?不過你說的也對——咱們這些老家夥留在陸軍鎮場子,讓小輩們去水師闖闖,倒是兩全其美。” 他這話一出,眾人都沉默了——誰不想讓自家子嗣有出息? 水師如今是新起的勢頭,朝廷正著力扶持,資源、機會都少不了,說不定真是個風口,趕早不趕晚。 畢竟這些武將膝下都有好幾個兒子,可按照大明的爵位承襲規矩,隻有嫡長子能順順當當承襲爵位、繼承家業,剩下的庶子、幼子,哪怕再能乾,也隻能靠著父輩的蔭庇混個小官,或是乾脆淪為閒人。 想往上爬?要麼在戰場上拿命換軍功,要麼就得等天上掉餡餅,機會少得可憐。 現在水師一立,正是用人的時候,管你是嫡是庶,隻要有本事、敢闖蕩,就能在船上謀個職位,將來跟著船隊出海剿倭、拓疆,立了功照樣能封官進爵。 這水師或許真是個讓庶子幼子出頭的機會啊! 要是能讓他們進水師學院學些真本事,將來在海上闖出點名堂,既能為家族添個助力,又能讓這些孩子有自己的前程,總比在家裡混日子強。 再說,萬一水師將來真成了大氣候,自家有子嗣在裡頭,也能占個先機,不至於被旁人落下。 這麼一想,眾人心裡都活絡起來,看向彼此的眼神裡,多了幾分心照不宣的盤算。 安慶侯仇成猛地拍了下桌子:“就這麼辦!我那三個兒子,老大穩重,留在陸軍跟著我學帶兵;老二、老三性子野,讓他們去水師學院,學不好就給老子滾回來喂馬!” 滎陽侯鄭遇春立刻接話:“我家小子也送去!去年跟我去浙江巡查,見了戰船就挪不動腿,讓他去水師正好遂了願。” 宣寧侯曹泰笑著補充:“得跟學院打招呼,彆因為是侯門子弟就放水,該打該罰,全憑先生做主。真能學出來,將來在水師站穩腳跟,咱們這些做長輩的臉上也有光。” 一群老將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定了主意——自己留在陸軍守家業,畢竟大半輩子的根基都在這裡,熟門熟路,既能鎮住場麵,也能護住家族現有的爵位田產。 嫡長子是家族傳承的根,自然要進陸軍軍校,從兵法、治軍到步騎協同,一樣樣學紮實,將來經過實打實的曆練,順順當當承襲爵位,把陸上的基業守住。 至於其他的兒子、侄子們,乾脆一股腦塞進水師學院。 這些孩子本就沒指望承襲爵位,與其在陸軍裡跟嫡長兄擠一條路,不如去水師闖闖。 反正水師學院管吃管住,還能學些掌舵、看海圖、水戰的本事,就算將來水師成不了大氣候,這些本事也能傍身——去沿海衛所當個小官,或是跟著商船跑海,總比在家閒逛強。 再者說,萬一水師真能成氣候,這些孩子在裡麵混出頭,將來家族在朝堂上就多了條門路。 陸軍有嫡長子撐著,水師有這些子弟鋪開,兩邊都占著,無論將來風向怎麼變,家族都能穩得住。 左右都是劃算的事,何樂而不為? 定了這主意,老將們心裡都鬆快了。 既沒耽誤自家傳承,又給了旁支子弟出路,還能借著送子弟入學的由頭,跟水師那邊搭上線,真真是一舉多得。 當下就有人讓人備筆墨,要給兒子、侄子們寫薦信,生怕去晚了名額被搶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