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經殘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七一章 肉身菩薩,民國宗師,丹經殘文,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梵明經》載:“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舍利,又分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坐化之後,其肉胎軀體經久不爛,常保原形,且麵容栩栩如生者。

楊猛不知道這肉身舍利中蘊含得真正奧秘,但在他的眼中看來,比起後世那些身體百脈未易,更談不上一氣貫通的高僧大德,隻是在圓寂之後以‘坐缸’配合藥香乾熏,最後再塗以金粉造就的肉身菩薩,眼前這四具活生生的肉胎遺蛻,顯然才是真正的肉身舍利。

色澤與肌肉的彈性是一方麵,但最重要的是,這四具肉胎身上又有著各不相同的異象。

其中,劉伯溫遺蛻肉胎看起來異象最小,頭頂峨冠,臉上長須完好,身披一件繡著日月的月白色道袍,眉心中央,則高高隆起了一處,看起來好似舍利子又像一顆肉眼。

彭和尚的遺蛻,骨骼縮水的比例看起來比較更加明顯,可秒就妙在他那一對垂落至肩頭的長長耳垂,不單色澤白皙,且看著便十分柔軟而又充滿彈性,如果仔細端詳的話,那一對耳朵不單保持了生前的模樣,且已經有些玉化石的跡象。

至於‘蜀’的肉胎,最讓人覺得意外,因為這個身上原本該長毛垂地的猿公,除了一對銀色長眉垂落至肩以外,身上其他地方的胡須毛發,竟然蹤跡皆無。

最後一個,就是‘空’的生母李英瓊,作為這四具肉胎中唯一一個女性,她的麵相仍宛如少女一般,雖然頭發好似純銀,但麵容卻感覺氣色紅潤,有些縮小的身形看起來已經沒有了女性的第二性征。

讓人覺得最為驚異的是,李英瓊那捏著劍指手訣的雙手,便好似玉石雕琢得一般晶瑩剔透,不單絲毫萎縮的跡象都沒有,那細長過寸的指甲竟然還保持著紅潤豐滿的光澤,讓人不免會在心裡猜測她的肉身,是否至今還能保持著若有若無的生機。

“這……難道就是佛門所謂的‘肉身菩薩’?看來無論是道家還是佛門,不管是武道勁丹還是文道金丹,到了還丹之上的境地以後,果然都是殊途同歸……”

作為如今的丹派之主,可謂文成武功皆有建樹的丹丘生,自然明白眼前看到的這一切,究竟具有著什麼樣的重大意義,“這恐怕才是漢家武道道統,在還丹之上的真正傳承,如此一來,自然也就能夠理解那個隱藏在暗處的‘戒’,為什麼會究其一生精力武功,也要徹底地擊垮乃至殺死‘空’……”

然而奇怪的是,在丹丘生仔細地琢磨了一番這四具肉身舍利之後,竟然並沒有如其他文丹一脈的丹士那般,直接選擇參詳劉伯溫的遺蛻,而是與楊露禪及陳長興的那般,先以武道‘觀殺’之法,將所有的精神都投放在了四大肉身舍利的異象之處,也就是所謂開過天眼的精竅上麵。

在道門的典籍之中,‘精竅’原本單指男人的尿道口。

可在武門修行之中,這個‘精竅’,則指的體內氣血充盈欲溢之地,泛指穴位、氣脈乃至身體的某個器官,也是抱丹虛化之後,練化虛丹氣場使得意體合一,最終演化為真實不虛的還丹的關竅。

你可以將它看做是煉神還虛、溝通天地氣息入體的一個門戶,也可以將之視為以生生不息的純粹丹勁,反複衝刷凝練的某一身體部位、筋骨乃至內臟或器官,使得抱丹坐胯之後形成的虛無氣場,一點點以氣機變化與血脈升騰,最終成為實實在在的還丹之契機乃至關鍵。

兩者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大的區彆或分歧,蓋因在武門千年的傳承之中,也奉行著道家‘法不傳六耳,道不傳非人’的傳法宗旨,將武道的上乘修行法門和長生久望之機,乃至實戰打法上的奪命關竅,用道家或佛門的某些術語來加以掩蓋甚至錯誤的引導,所以這才有了後來‘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的典故。

如此一來,眼前這四具肉胎菩薩的意義自然不辨而明,而在肉胎上的不同異象,自然也就象征或者說是代表著四種不同精竅的凝練之法。

到底如何選擇如何感悟,那便又要看各人修行的法門不同,乃至心中的喜好甚至修行中的機遇。

或許有人也想,如果像小說中所說那般,將全身骨骼血脈都凝練成這種堅逾金剛的還丹之體,實力豈不是更強?但如果仔細一想,便能從耗費時日的長短,估計到其中的難度有多高。

所以,當眾多丹派迭宿看到了這四具肉胎後,本能地便按照丹派中的典籍記載,感受其中更契合自己的精竅開通之法。

文丹一脈幾人,幾乎不約而同地來到第一處石窟前麵,將所有的精神都沉浸在劉伯溫的眉心之處,而像丹丘生、陳長興與楊露禪,則將目光分彆投入在彭和尚、‘蜀’及李英瓊的身上,看其樣子,顯然更想參悟其中的道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貫通精竅的法門。

至於楊猛,卻是徹底地收斂了氣機與精神之後,隻是以肉眼反複而又極其仔細地觀察這四具肉身菩薩,等到楊少侯與王中泉在楊露禪的提點下,紛紛進入了一種忘我的狀態之後,這才猶豫了一會,將目光沒心沒肺地投向了端坐在石壁前麵的‘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民國宗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民國宗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