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2章 遼東官員的戰鬥力,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憲趕忙出列,拱手奏道:“陛下聖明!且修築水泥官道並非全賴朝廷出資。就如應天府至蘇州府那段水泥官道,乃朝廷與當地士紳豪族、商股合資共建。如此做法,既能激發各方之力,又可在極大程度上緩解朝廷銀錢支出之困,實乃兩全之策。”
浙東官員聞此,即刻出列,稟道:“陛下,此前應天至蘇州府之水泥官道修築,本為試行之舉。雖已竣工,但早有約定,在既定年限內,參與的商股與士紳豪族可收取相應過路費。如此一來,往來商賈負擔加重,恐影響商貿流通,不知陛下對此作何考量?”
一位翰林學士緊接著站出,向朱元璋躬身一拜後道:“陛下,此事實有公器私用之嫌。修築官道,本乃朝廷為便利民生、促進經濟之公舉,屬公器範疇。然許以商股、士紳豪族收取過路費之權,無異於將公器化作彼等謀私之具。”
“長此以往,不僅商賈往來因費用增加而卻步,阻礙經濟發展,更會令百姓心生不滿,以為朝廷與商賈豪族合謀,有損朝廷威望。陛下一心為民,豈可視此等公器私用之事而不顧?還望陛下明察。”
朱元璋目光如炬,看向遼東出身的工部侍郎,問道:“卿意下如何?”
工部侍郎趕忙出列,恭敬行禮後,神色鄭重地奏道:“陛下,臣以為大基建修築水泥官道一事,於國於民皆有莫大好處。
從經濟而言,官道暢達,四方物資流通加速,各地特產得以遠售,商貿交易頻繁,市場繁榮,可帶動百業興盛,不僅商家獲利,百姓亦能於其中謀得生計,增加收入。如應天至蘇州府官道修成,兩地經濟俱興,便是明證。
於民生方麵,以工代賑雇傭民夫,使百姓有工可做,有糧可食,能解其當下溫飽之急。且道路修好後,百姓出行便利,往來各地更為輕鬆,無論是探親訪友,還是外出營生,皆受益良多。
再看國防,一旦有戰事,物資轉運迅速,軍隊調動便捷,可大大增強我朝軍事應變能力,鞏固邊疆防衛。
至於商股與士紳豪族參與投資並收取過路費,在限定年限內,雖看似讓利於民,但從長遠計,正是因其獲利,才更願踴躍參與後續官道建設,如此朝廷便可借助多方力量推進大基建,節省財政開支。
待年限一到,收歸朝廷,官道之利皆歸百姓,實乃利國利民的長遠之策。陛下,修築水泥官道,實應大力推行。”
一位翰林學士聽後,趕忙出列,朝朱元璋深施一禮,麵露憂色道:“陛下,工部侍郎所言雖有幾分道理,然此舉與儒家之道相悖。儒家倡‘義利之辨’,重義輕利,以義為上。今以商股、士紳豪族謀利為引,大興官道之建,恐使天下人皆逐利而忘義。”
“《大學》有雲:‘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若朝廷以利驅動基建,而不顧義之所在,上行下效,民間將唯利是圖,世風日下,人心澆薄。如此,縱有官道之利,而失義理之基,又何以為治?”
“再者,儒家倡導‘不患寡而患不均’,商股與士紳豪族借官道獲利,富者愈富,而普通百姓雖能短期受雇,然長遠來看,貧富差距或進一步拉大,此非公平之道,亦不符我朝以民為本之初心。望陛下以儒家義理為綱,重新權衡此大基建之策。”
工部侍郎聞言,不慌不忙,再次躬身一揖,目光坦然地望向翰林學士,又轉向朱元璋,有條不紊地說道:“陛下,翰林學士所言,雖引經據典,然於當下實情,稍有不合。
自遼東歸來,臣習得諸多經濟學理。
此理言,天下諸事,動靜相因,流通生利。
修築官道,恰似疏通經脈,使貨物流通、人員往來,各方皆能獲利,並非僅商股、士紳豪族得益。
百姓於其中,或為工匠,或為商賈,皆能增收,此乃互利共贏之局,並非逐利忘義。
且百家學說,各有所長。
管子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百姓富足,方能守禮義。
大基建之下,民生改善,倉廩漸實,此為義之根基。若無實利以養民,空言義理,恐百姓難以踐行。
至於‘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基建正可促進均平。
官道一通,偏遠之地亦能與繁華處相連,商機均布,資源共享,貧富差距自會縮小。並非富者恒富,貧者愈貧。
故以遼東所學經濟之理,兼百家之長觀之,大基建修築官道,實乃順應時勢、合乎義理之舉,於國於民皆有大利,並非如翰林學士所言。”
工部侍郎稍作停頓,清了清嗓子,繼續奏道:“陛下,若大基建計劃得以成功推行,修築水泥官道通達四方,於調節各地物價、豐富民生資源亦有諸多好處。
如今各地物產不同,供需各異,然因道路不暢,運輸艱難,常有某地物資積壓,價格暴跌,而他處卻求之不得,物價飛漲之情形。
待官道修通,物資轉運便捷,各地之間物資得以互通有無。
物產豐饒之地可將多餘物資運往匱乏之處,如此一來,物資匱乏之地物價因供給增多而趨於平穩,而物資積壓之處價格亦能止跌回升,各地物價自然得以調節平衡。
同時,民生資源亦將極大豐富。
百姓日常所需之物,諸如米麵糧油、布帛器具等,因運輸成本降低,市場供應品類更多、數量更足。
且隨著商貿往來頻繁,各地特色物產得以流通,百姓可接觸享用來自不同地域的新奇物品,民生資源由此豐富多樣,百姓生活亦更加富足便利。
如此種種,皆為大基建計劃成功後可預見之利,懇請陛下明鑒,大力推行此利國利民之策。”
戶部官員聽至此處,麵露不悅,嘴角微微一抽,陰陽怪氣道:“喲,工部侍郎大人,您這工部的官兒,倒是對我戶部之事頗為上心呐,一張口,儘說些該我戶部操心的事兒。”
說罷,斜睨了工部侍郎一眼,拂了拂衣袖。
工部侍郎麵色不改,坦然回應道:“為官者,豈可視事狹隘?僅知本職,不顧全局,何以謀事周全?唯有洞悉總體情形,方能權衡利弊,將手頭諸事辦得妥帖。修築官道看似僅涉工部,然其關乎經濟民生,與戶部諸事息息相關,我又怎能坐視不理?”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