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1章 先富帶後富,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王與晉王已儘控居延海之地,二王於斯駐軍,不時揮師向北,攻伐韃靼。
今時,大明軍隊裝備遠超韃靼,又得遼東馬場襄助,秦王與晉王麾下騎兵愈加強勁。
遼東憑借巨大產能輸出,獲豐厚之財,此財又轉而助力遼東發展。
水電與蒸汽機皆於研求之中,遼東鋼鐵產量亦歲年遞增。
遼東諸多工坊之設備,每經時日,便行更迭,以儘其產能。
因遼東產能過盛,於大明諸地漸拓銷路,致使多地本土產業受其衝擊。
且遼東歲歲推行移民之策,引得各地百姓競相來投。縱名額有限,然每逢招募,眾人皆爭破頭皮。
今時,大明諸地皆傳,唯有赴遼東,方知何為真切生活。
除此,遼東外貿之路,除涉南洋之地,亦向更為遼遠之處拓展。
萬民商會於瓊州島購得大片田地,以植雜交水稻。
常孤雛為雲南沐英獻策,使雲南與遼東結地區之盟,由遼東幫扶雲南。
沐英上書:
“臣沐英,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奏吾皇陛下:
前者,常孤雛獻一策,關乎雲南與遼東合作幫扶之事,臣深思之,覺大有裨益,故具折以聞。
雲南地處邊陲,雖山川壯麗,然地瘠民貧,交通蔽塞,諸多產業未興。反觀遼東,近年蓬勃發展,產能豐盈,工坊設備常新,移民彙聚,商貿繁茂,外貿亦拓至遠方。
常孤雛所提之策,乃使雲南與遼東結地區之盟,遼東憑借其優勢,幫扶雲南。遼東可援雲南以先進之技,如工坊器械之法、農耕新術等,助雲南興產業、富民生。且遼東產能過剩,雲南可為其疏銷之路;而雲南之特產,亦可經遼東遠銷他方,互通有無,共興商貿。
此合作若成,雲南得遼東之助,可補自身之短,加速發展,固我大明邊陲。百姓衣食足而知榮辱,邊陲安則國家興。於遼東而言,亦能拓展市場,互利共贏。
臣深知此事重大,非臣能擅斷,特具本上奏,伏望陛下聖裁。陛下以天縱之聖,定能洞察利弊,若蒙恩準,臣必殫精竭慮,與遼東協同,使此策落地,不負陛下厚望。
臣沐英,昧死再拜以聞。”
朱元璋閱罷沐英奏章,覺此策可行。然其心亦明,若準此事,難免有人彈劾,言兩地或有勾連之險,於大明安穩無利。
朱元璋將沐英奏章示與朱標。朱標閱畢,亦覺此策可行。雖沐英以改土歸流之策平雲南,然滇地終是貧瘠,民生困苦,若此,生亂恐為必然。
朱元璋道:“標兒,吾覺此策甚善。此乃孤雛所提,欲使遼東專項扶持雲南。現今遼東經濟興盛,民生居大明之冠。
若遼東助滇,雲南定能於一時之間速興。百姓生活優渥,地方亦愈安穩。
然當下難題在於,若將此事於朝堂議之,眾人勢必出言反對。
畢竟,如今遼東已遭眾人矚目。倘若此番遼東幫扶雲南有成,遼東威望恐日益高漲。”
朱標言:“父皇,遼東、雲南皆為大明疆土,其民皆為我大明子民。此策於民有益,便當行之。”
朱元璋道:“不知孤雛這小子怎生想的,此計著實精妙,以富庶之地助貧困之所。但如此,你當真不懼常孤雛威望日盛?”
朱標道:“父皇,常兄想必已慮及此。其既向沐英兄提及此事,料已有所備。此事宜以朝廷之名,使遼東幫扶雲南。如此,民心與威望皆集於朝廷,常兄不過稍得榮光。雖看似對常兄略有不公,然以常兄現今之勢,亦無需此些微名聲。”
朱元璋道:“善,此事便交由你去操辦。”
此收攬民心之舉可行,便將此機會予朱標,助其增望。
朱標言:“父皇,您乃天下之主,兒臣不過是太子罷了。如此關乎國家之大事,豈敢由兒臣操辦?”
朱元璋笑罵道:“休要推諉,莫想偷懶。趁此時機,多積聲望,日後執政,大有裨益。”
朱元璋又道:“常孤雛出此主意,竟不徑直尋你我,卻找沐英,足見這小子當真無意再出頭。也罷,就順他心意。待日後你登基,若想賞他,自行定奪便是。”
數日後早朝,朱元璋道:“諸愛卿,前時雲南有奏章至,言滇地雖平,然百姓困苦,民心未安。太子思得一策,今遼東於我大明,經濟發達,民生之優居首。太子遂建議,使遼東幫扶雲南。以遼東之力,欲改善雲南百姓生計,料應可行。諸愛卿以為此議如何?”
言畢,浙東集團一官員出列,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之策,初聞似善,然細思之,恐有不妥。
遼東雖富,然其商貿諸事繁忙,自顧不暇。
若分力於雲南,恐遼東自身發展受阻,此其一也。
再者,雲南之地,風土人情迥異,遼東幫扶,恐水土不服,難以契合滇民之需,徒費人力物力,此其二也。”
另一官員緊跟而出,附和道:“陛下,臣亦有所慮。滇遼兩地,相隔甚遠,交通不便。物資輸送、政令傳達皆有滯礙。
且幫扶之舉,需大量錢糧,此錢糧從何而出?若加重賦稅,百姓苦不堪言,恐生民怨,於國不利。”
又有官員拱手道:“陛下,臣聞遼東近年勢力漸大,若再借幫扶之名,與雲南勾連,恐成尾大不掉之勢,危及朝廷。此事關乎社稷安穩,還望陛下三思。”
浙東集團官員你一言我一語,皆以各種緣由,欲阻撓遼東幫扶雲南之策。
他們扯出遼東自身發展、風土差異、交通不便、錢糧賦稅、勢力勾連等不相乾之事,意圖擾亂聖聽,使此計劃難以施行。
朝堂之上,一時議論紛紛。
此時,楊憲出列,奏曰:“陛下,臣以為此事無需倉促定論。不妨先詢遼東之意。若遼東應允,再詳加商議,亦為時未晚。”
楊憲心中明晰,知朱元璋此舉意在為太子朱標增望攬心。浙東集團諸官此時阻攔,分明是於朱標處結怨。
朱元璋道:“便依楊愛卿所言,著人往遼東問詢。若遼東無異議,屆時再議細節。”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