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9章 三王出關,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元璋聞徐達所言,頷首稱善:“所言極是。今北元分裂,實乃天賜良機。韃靼、瓦剌不除,我大明北疆無寧日。朕意已決,與東察合台汗國攜手。令其牽製瓦剌,著秦王、晉王、燕王主司對韃靼戰事。”

東察合台汗國使者伏地叩謝。

朱元璋賜下諸多賞賜,旋即遣人送使者返程。

而後,詔令急發,直傳至北平、山西與陝西之地。

然出人意料者,此番漠北戰事,遼東竟未牽涉。

須知,遼東與韃靼於捕魚兒海一帶,地域接壤相連。

且遼東軍素與北元交鋒,經驗頗豐。若此次攻伐韃靼有其參與,戰事勢必更為順遂。

於劉伯溫府邸,其子劉璉問於劉伯溫:“父親,此次陛下緣何未令遼國公參戰?遼國公麾下遼東軍,堪稱大明精銳之首,且與北元交戰經驗頗豐。若遼東軍參戰,平定韃靼豈不易事?”

劉伯溫道:“此理甚明。遼國公自統軍以來,平遼東、定高麗、滅倭國,立下不世之功,封賞已極。汝不見其嫡子甫誕,便封廣寧侯乎?”

劉璉又問:“父親之意,莫非遼國公今已功高震主,封賞再無餘地?”

劉伯溫手捧書卷,頷首道:“誠如所言,遼國公常孤雛功高至此,實已封無可封。且常家一門雙國公、三侯爵。按說可使常茂領兵出征,然常家聲勢太過顯赫,陛下有所顧慮,亦在情理之中。”

繼而,劉伯溫複言:“此次陛下僅令秦王、晉王與燕王主司韃靼戰事,亦有使邊疆封王曆練之意。依陛下之見,藩王守邊乃大明國策,若藩王無守邊之能,於國不利。”

劉璉道:“然父親,邊疆藩王若兵權過重,恐危及京師安危。長此以往,於國家安穩恐非善事。”

劉伯溫笑道:“那你且猜度,遼國公所司何事?”

劉璉豁然領悟:“有常孤雛率遼東軍坐鎮,各地藩王料不敢生叛亂之心。”

旋即,劉璉又心生疑竇:“可萬一遼國公……”

劉伯溫截住劉璉話語,神色一肅:“慎言!有些言語,切不可胡亂出口。”

常孤雛聞朱元璋令燕王、秦王、晉王主司對韃靼戰事,即明其意圖。

雖常孤雛亦心向征戰,然今遼東政務已然正軌,文韜日增,相較之下,征戰並非當下之急務。

這些年大明休養生息,民生漸複,然以舉國觀之,仍有不足。

若大明欲開疆拓土,恐蹈北元覆轍。

莫若先穩現有疆土,日後再謀擴張不遲。

然向外征伐之策不可或缺,蓋因藩王於境外建藩為宜,而非局促於大明疆域之內。

今大明皇室供養之困已初露端倪,時日既久,勢必對國庫釀成重負。

大明不可行裂土封王之舉,然可令藩王征伐境外,於彼處建國。屆時,大明便無需煩憂藩王供養諸事。

今仗遼東這經濟命脈支撐,大明國庫尚無重壓。

然大明人口漸增,皇室亦繁衍不息,屆時俸祿之費絕非小數。

生來便享富貴、不事勞作而得,實乃吸食百姓膏血。

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得朝廷詔令,三兄弟皆摩拳擦掌,於邊關整軍備戰。

而彼等對手唯韃靼一部,三人皆欲爭此頭功。

山西、陝西境內皆有萬民商會,此商會司兩地煤礦之采掘與加工,致其財稅收入激增。

北平雖未廣采煤礦,然因其毗鄰遼東,工坊之數日益增多,財稅收入亦逐年增長。

遼東經濟驟興,拉動之效驚人,山東、北平、山西及於陝西,皆因此受益。

海運既開,南京、浙江、福建諸地,亦享遼東經濟之紅利。

徐妙錦與張三豐自蓋州啟程,一路行至北平府。

徐妙錦此番離遼東,乃為探望其姊徐妙雲之子。

徐妙錦至燕王府外,徐妙雲已抱未斷奶之朱高熾,於府門迎候。

彼時朱棣往兵營去,未在府中。

所幸姚廣孝尚在燕王府內。

張三豐隨徐妙錦入燕王府,遇姚廣孝。

張三豐問:“燕王妃可是信佛之人?”

徐妙雲答曰:“非也,隻因燕王與大師緣分匪淺,故大師於府中任幕僚之職。”

張三豐撫花白長須而言:“燕王妃,莫怪老道言語唐突,老道觀此僧人,似非良善之輩。”

徐妙錦以肩輕撞張三豐,言:“老頭子,休要胡亂言語!”

張三豐憨笑而言:“正是正是,老道年邁,方才不過信口胡謅,還望燕王妃莫要怪罪。”

徐妙雲道:“道長無需如此。妙雲還得多謝道長素日對舍妹之照拂。”

徐妙錦道:“姐姐,哪是他照料我?分明是我照料他,此老麵皮極厚。”

張三豐頓時吹須瞪眼,道:“妙錦丫頭,休得胡言!老道念你年幼,便不與你計較。日後須得尊老愛幼。”

妙錦對張三豐吐舌而言:“老頭子,你這番話,可敢與孤雛哥哥講?”

張三豐負手道:“你這丫頭,總提他作甚?遼國公心係萬民,老道不過不願與他爭辯。反觀你,還不及遼國公懂得尊老愛幼。”

今時徐妙雲聞常孤雛之名,麵上波瀾不現,然其心中所想,無人可知。

徐妙雲引徐妙錦與張三豐入府後,問張三豐道:“道長,不知是否需備些齋飯?”

張三豐道:“不必,老道不拘於此,隨心便好。老道又非僧人,何須食齋?即便食齋,亦不會念佛。”

徐妙雲聞此,便令王府下人如常安排膳食。

至傍晚,朱棣自軍營歸,見小姨子至,還見一仙風道骨之老道。

朱棣聞張三豐之名號,即刻口稱“老神仙” 。

姚廣孝未赴宴,朱棣命人另做齋飯送去。

席間,張三豐言:“聞這和尚吃齋念佛,乃為持戒。又聞佛門忌殺戒,然觀你府中此僧,殺孽似亦不淺。”

朱棣道:“老神仙此言何意?大師乃方外之人,豈會殺生?”

張三豐道:“一念既起,生靈塗炭,蒼生罹苦,雖非亡於其手,卻因其言致之。”

朱棣心內大震,未料張三豐竟通相人之術,僅見姚廣孝一麵,便有此評。

此前徐妙雲亦勸朱棣逐姚廣孝,然朱棣頗需其謀略,故留之於王府。且當下將與韃靼交戰,姚廣孝更無離去之理。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