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6章 治民當知民,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雄英對翰林學士,問道:“先生,敢問可曉耕種之法,又可知四時更迭對百姓生計有何影響?”
麵對朱雄英之問詢,翰林學士瞬時頗感窘迫。
百姓耕種之法,翰林學士僅於書中見零星。至於四時變化,其知時而變,然於農耕之影響,卻未深知。
然此翰林學士不欲於朱雄英前失顏麵,遂竭力回憶書中所見之內容。
翰林學士穩神色,引儒家經典農事之語,緩緩對答朱雄英所詢。
其言:“《尚書》有雲‘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農事之道,首重勤力。又《詩經》言‘黍稷重穋,稙稺菽麥。’播種有時,依時勞作,方有所獲。”
朱雄英問翰林學士道:“願聞耕種之具體法,及四時變化於農耕之切實影響,先生可否詳述之?”
翰林學士安知此等事,唯支吾而不能言。
朱雄英言及百姓耕種,細述其間種種。
春日,陽氣初升,農人趁墒播籽,盼苗破土。
至夏,炎陽似火,需勤灌護苗,以防旱魃。
秋時,金風送爽,穀物漸熟,忙於收割歸倉。
冬日,天寒地凍,休耕積肥,為來年農事蓄力。
四時之變,於農事影響至深,關乎百姓生計。
朱允炆見朱雄英問住翰林學士,恐其再露鋒芒。
但見朱允炆步出,為翰林學士辯之。
朱允炆從容而出,引儒家經典雲:“士誌於道,耕織之務,或非其專。古之聖賢,重仁禮義理,以明道濟世為任。農事雖要,然各司其職,翰林學士心憂天下大道,農事之微,未深諳亦情有可原。”
朱雄英未料其弟朱允炆竟助翰林學士,遂問曰:“允炆,既汝如此言,為官者豈非治民乎?然不知民生狀,又何以言治民?”
朱允炆乃言:“為官治民,古已有之。為官者,豈必儘知百姓諸事?”
朱雄英遂問朱允炆:“朝廷賦稅所出何處?國家最大之組成者為何?”
朱允炆答曰:“賦稅源自萬民,至於國家,以疆土、臣民為基,二者皆重,難分軒輊。”
朱雄英聞之,神色肅然,詰問朱允炆:“既知賦稅自萬民出,國家以臣民為基,然為官不知民生農事,何能輕賦養民,使國安泰?若不識民之根本,又何以治之?”
朱允炆麵色微赧,強振精神,引儒家經典辯道:“《論語》雲‘君子不器’,為官者當懷治世大道,豈拘於農事細務?然,心懷仁政,亦能使民歸心、國自寧。”
其言雖出,然聲微顫,底氣頗顯不足。
朱雄英朗聲道:“不知百姓艱辛,焉能施行人政?君臣若罔顧民之困苦,又何談與民休養生息?徒尚高談闊論,而不恤民生,絕非為官正道。民者,國之根本,不知其艱,為政如無根之木,難以為繼。”
朱允炆眉頭緊皺,硬著頭皮辯駁道:“自古君臣民之綱常有序,君在上,臣輔之,民從焉。各司其職,井然不紊。為官者遵綱常,奉君令,以禮義治民,何須事事親知民生?守此大綱,方為正途。”
朱雄英冷笑一聲,駁道:“綱常固重,然若無民,何來君臣?民為邦本,不知本而空談綱常,猶如築室於沙。君令若不體民艱,臣奉之亦非善政,何談治民?為官當以民瘼為念,非拘於刻板綱常。”
朱允炆聞之,麵色漲紅,一時語塞,心中雖有不甘,卻難再尋辭反駁。
朱允炆心猶未甘,硬著頭皮問道:“皇兄,既如此,皇兄知百姓耕種之事,莫不是得於書卷,徒作誇誇之談?難道皇兄還曾親耕於田畝之間?”
朱雄英道:“汝莫小覷,吾確曾下地耕種。於母妃後花園中,吾種玉米與諸般蔬菜。自墾地、播種,至除草施肥,皆吾親力親為,無一人相助。”
朱允炆聞此,一時怔愣。
太子妃寢宮,他僅往而請安,未曾閒遊。
自是不知朱雄英自大本堂下課後,竟還躬耕農事。
於朱允炆而言,身為皇室後裔,此舉實乃有辱身份。
朱允炆回過神來,皺著眉頭道:“皇兄,古雲‘君子遠庖廚’,此理相通。我等身為皇室,當以修身治國、明禮義之道為務,農事乃庶民之事。皇兄親力為之,恐損皇室尊嚴,有失身份,還望皇兄三思。”
朱雄英神色一凜,厲聲道:“‘君子遠庖廚’,完整之句乃‘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此語意在言君子心懷仁善,非謂遠離庶務。我等皇室,更應體民之辛,知農之苦,方能行仁政於天下。
若以身份為由,摒棄農事,無視民生,談何仁善?談何治國?不過是自恃尊貴、閉目塞聽罷了!”
翰林學士見狀,趕忙趨步向前,拱手作揖道:“二位殿下,皆請息怒。殿下們心係家國,見解雖有不同,然初衷皆為社稷黎民。太孫殿下親踐農事,深知民間疾苦,此乃心懷蒼生之善舉;允炆殿下引經據典,亦是秉持聖人之道,意在守禮尊綱。望二位殿下勿因言辭起爭執,當和衷共濟,為我朝興盛共獻心力。”
朱雄英麵露不屑,對這翰林學士的態度頗為反感,遂拱手道:“先生,雄英忽感身體不適,這便先行下課了。”
語罷,轉身離去,徑直離開大本堂,返回東宮。
朱允炆則仍留於大本堂內,就著翰林學士之講,繼續研習儒學之道。
未幾,大本堂中諸事,皆由錦衣衛傳至朱元璋處。
朱元璋聞罷,不禁哈哈大笑,連聲道:“好好好!咱這大孫著實不錯。雖處帝王之家,卻未忘根本。百姓乃天下根基,咱這大孫日後必為聖孫!”
朱元璋隻讚朱雄英,對朱允炆隻字未提。觀其態度,分明不喜那深受儒學浸染之朱允炆。
日暮時分,朱元璋遣人至東宮,迎朱雄英前來,令其與自己及馬皇後一同用膳。
馬皇後笑言:“雄英呐,皇祖母聽聞你於東宮種菜,怎的從未聽你講起?”
朱雄英道:“皇祖母,種菜之事,有何可說?皇祖母不也於坤寧宮後花園墾地種菜麼?”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