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2章 官鬥民傷,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浙江士紳豪族得此“良機”,彼此心照不宣。
於分配賑災糧時,相互勾結,暗行苟且。先將上好糧米截留大半,藏匿於私倉,妄圖日後高價售賣以牟暴利。
而分發給災民者,多為摻雜糠秕之劣質糧食,且缺斤少兩。
又以協助賑災之名,向官府虛報開支,騙取額外錢糧。
其間,更有豪強大族,借發放糧食之機,強迫災民為其無償勞作,以償所謂“賑濟之恩”,致使災民雖得些許賑糧,卻又陷入新的困境,苦不堪言。
原來,浙江士紳豪族此舉,非為支持胡惟庸。
實因浙東集團暗中示意當地官員與士紳豪族,令其於賑災糧一事上動手腳。
意在使胡惟庸所選之欽差無法順利完成賑災任務,待災情惡化、民怨沸騰之時,以此為把柄,狠狠打擊胡惟庸,削弱其權勢,從而在朝堂爭鬥中占據上風。
士紳豪族懼於浙東集團威勢,又貪圖其中私利,遂狼狽為奸,共同炮製這等禍國殃民之舉。
如此一來,浙江之地,賑災亂象叢生。
災民食不果腹,怨聲載道,或有舉家啼饑號寒者,或有背井離鄉乞食他方者。
而那欽差,仍日夜沉醉於溫柔鄉,對賑災弊事渾然不覺,或佯裝不知。
浙東集團則在幕後靜觀其變,隻待時機成熟,便將此事呈於禦前,欲置胡惟庸於萬劫不複之地。
胡惟庸尚不知自己已落入浙東集團精心布置之圈套,仍在朝中作威作福,為自己埋下覆滅之隱患。
彼時,浙江城內,士紳豪族宅邸之中,倉廩皆滿,新截之賑災好糧堆積如山,金光燦然。
他們日享珍饈,華服加身,仆從環伺,宴樂不絕,全然不見憂慮之色。
官員們亦借貪墨中飽私囊,府邸大興土木,金銀財寶充盈庫府,出入皆乘高車駟馬,威風八麵。
反觀城外災民,棲身於破棚爛舍,衣不蔽體,麵黃肌瘦,形容枯槁。
老弱病殘者無力覓食,奄奄一息;青壯之人四處奔波,隻為求一口吃食,卻往往空手而歸。
餓殍橫於道,哀嚎之聲不絕於耳,景象淒慘至極。
一方是朱門酒肉臭,奢靡無度;一方是路有凍死骨,求生艱難,二者相較,真乃天壤之彆。
浙江右參政何文信,心急如焚,遂往尋浙江承宣布政使。
見之,直言道:“賑災糧已至數日,然災民至今未得飽腹,餓斃者已逾數人。此乃關乎民生之大事,何故遷延至此,令百姓受苦?”
浙江承宣布政使神色微變,旋即鎮定,敷衍道:“此事繁雜,分配需時。且各地受災情形不同,賑糧派發自當有序,不可操之過急。稍安勿躁,我等正全力處置,災民自會得食。”
然其眼中閃過一絲慌亂,似有意掩飾實情。
何文信見其推諉,心中憤懣,緊追問道:“既如此,那朝廷所遣之欽差何在?此等大事,他理當親督,方能確保賑糧速達災民之手,為何至今不見其蹤?”
布政使遭何文信咄咄逼問,心有慍色,喝道:“何大人,留意爾之言辭!”
何文信曰:“大人乃布政使,遇災情當全力賑災,以待朝廷賑糧。今賑糧已至,百姓卻不得食,敢問何故?”
布政使怒目而視,厲聲道:“汝不過一參政,安敢以下犯上,頂撞本官!須知尊卑有序,豈容汝肆意而為!”
何文信毫無懼色,凜然道:“汝為浙江百姓之父母官,卻如此漠視民生,吾羞與汝同列!”
布政使氣得渾身發抖,手指何文信,怒喝道:“豎子無禮!竟敢對本官如此大放厥詞,今日定要汝知冒犯上官之代價!”
布政使旋即差人,以“頂撞上官”之名,援大明律例,拘何文信於官署,欲按律嚴懲,以儆效尤,使其為“犯上”之舉付出代價。
處置何文信畢,布政使遂尋得吏部欽差,與之對坐,把酒言歡。
浙江布政使隸屬浙東集團,自是當協同朝堂之浙東集團官員,設法令此吏部欽差犯錯。
然若浙江外屏失控,彼身為布政使,亦難辭其咎。
布政使早有謀算,已布下後手。待那欽差犯錯,便佯裝挺身而出,拯救浙江百姓於水火。
如此,則其雖存過,亦建有功,欲保官位,當無大礙。若運氣頗佳,或可更上一層。
吏部欽差半醉,向布政使問道:“聞汝麾下參政,似不甚聽命?”
布政使微笑拱手,答曰:“已然責之懲之,令其知罪,已處置妥當矣。”
欽差頷首,又言:“既已處置,望此後諸事順遂,勿再生亂。浙地之事,關係重大,切不可懈怠。”
布政使忙不迭應道:“大人所言極是,下官定當勤勉,諸事謹慎,絕不讓大人憂心。”
此吏部官員乃侍郎,位居三品京官,而布政使為正二品,論品級高於侍郎。然吏部侍郎以欽差之身至此,布政使故作姿態,態度謙下,意在令其麻痹。
此番款待吏部侍郎之地,乃浙江士紳豪族之隱秘莊園。布政使自恃此處隱秘,且士紳豪族與己利害相關,料那侍郎縱有所言,亦難牽累旁人。
宴間,絲竹悅耳,佳肴羅列。布政使頻舉酒盞,諛詞連連:“侍郎大人京中操勞,今蒞臨浙地,實乃我浙地之幸,願大人諸事順遂,仕途暢達。”
侍郎含笑應之,酒過三巡,麵色微醺,談及浙地諸事,布政使應答如流,不著痕跡將話題引至彆處,隻盼侍郎沉醉於聲色,莫生事端。
忽聞侍郎話鋒一轉,提及浙地民生利弊,隱隱有查探之意。
布政使心中一緊,卻仍麵色鎮定,從容答道:“大人所慮極是,浙地諸事,下官日夜操持,雖略有成效,然不足處亦多。幸得大人親臨,還望大人不吝賜教,下官定當悉心整改。”
言罷,恭敬斟酒,眼神中滿是謙卑。侍郎睨其一眼,複端起酒盞,淺酌一口,笑道:“聽聞此地士紳,多有善舉,不知實情究竟如何?”
布政使心中暗忖,口中卻道:“浙地士紳,向來心係桑梓,於賑災濟民之事,多有出力,實乃浙地之幸。”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