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章 發行寶鈔的難題,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擒獲倭寇首領後,遼東水軍於海麵持續掃蕩,查探有無漏網之寇。確認無漏後,方行靠岸。

駐守金州之將官,將倭寇已滅之訊告知縣令後,令其派人往各地,曉諭百姓可恢複如常生活。

旋即,此將官親押該倭寇首領,往蓋州去麵見常孤雛。

蓋州府衙之中,倭寇首領跪於大堂之下,顫栗不止。

常孤雛向倭寇首領問道:“爾等倒有些膽量,竟敢來犯我遼東之地。”

倭寇首領叩頭道:“還望大人饒命!我等實因於國內戰敗,無立足之所,迫不得已方至此地,還求大人饒命呐!”

常孤雛起身,行至倭寇首領前,俯視之,冷笑道:“爾等戰敗,乃爾等之事,然竟敢覬覦我大明百姓,此乃爾等之過也。來而不往非禮也。且與我講講爾國現今之況。”

倭寇見常孤雛如此相詢,豈敢隱瞞,遂將日本國內南北雙方戰況和盤托出。

北朝京都之足利義滿勢力已占上風,南朝則已是強弩之末。

常孤雛得此情報後,命人將該倭寇首領收押,旋即修書一封,遣人押著倭寇首領並攜書信奔赴應天。

常孤雛坐於府衙內,思忖是否當加強水軍訓練,進而涉足日本之事。

且不論常孤雛對日本人之態度,單說日本銀礦,便大有可用之處。

如今大明銅礦匱乏,實難滿足所需。若以銅礦鑄幣,屆時銅錢數量必難契合大明流通之需。

若朱元璋欲發行大明寶鈔,此鈔需有錨定之物,且越珍貴之真金屬愈佳。

黃金暫且不論,白銀實為上佳錨定物,而日本恰有大量白銀儲備。

待常孤雛思慮明晰,遂定下水軍訓練之章程。

旋即又修書一封,於信中闡明基本經濟觀點,使朱元璋知曉,若日後欲發行大明寶鈔,絕不可肆意印製,須有一定錨定物為之擔保。

不然,此貨幣必將迅即貶值,屆時恐致民生紊亂。

應天府皇宮之中,朱元璋方收到自遼東押送至此的倭寇首領與一封書信,旋即又有遼東信使攜另一封書信而至。

朱元璋覽畢兩封書信,即令二虎傳戶部尚書呂昶、丞相李善長、中書省右丞胡惟庸,以及禦史台中丞劉伯溫至禦書房議事。

朱元璋先與眾人言及,遼東現倭寇蹤跡,然已為遼東軍儘殲,且倭寇首領亦被擒獲,押解至應天。

借由此事,朱元璋談及倭寇之隱患,以及其對大明沿海地區之危害。對此,無論是呂昶、李善長、胡惟庸,還是劉伯溫,皆無異議。

隨後,朱元璋向呂昶發問:“若欲印製大明寶鈔,當如何為之?”

呂昶答道:“陛下,若我大明欲印製寶鈔,寶鈔信譽至關重要。

譬如,麵額一百文之寶鈔,必能兌換一百文銅錢。

否則,百姓手握寶鈔卻兌不到等額銅錢,屆時寶鈔定會貶值。

時日一久,寶鈔貶值愈甚,百姓恐不再用之。

甚者,民間交易、商業活動或退回以物易物之態,此於大明經濟發展大為不利。”

朱元璋聞呂昶所言,心中頗感訝異,未料常孤雛那小子竟連此等事也通曉,實不知這小子從何處學得,短短幾年間,變化竟如此之大。

常孤雛非但擅於征戰,治理地方亦頗具方略。如今於錢財諸事竟也見解不凡,當真是令人驚歎,堪稱人中之傑。

朱元璋旋即向呂昶問道:“那你以為,我等可有如此多之銅錢?”

呂昶搖頭,奏道:“陛下,我大明實無足量銅錢以支撐大明寶鈔之印製。”

朱元璋又問呂昶:“然則可用他物替代銅錢否?譬如白銀。”

呂昶答曰:“陛下,我大明白銀之數少於銅錢,又怎可充作大明寶鈔之錨定物?”

朱元璋喟然一歎,旋即望向李善長、胡惟庸與劉伯溫,問道:“汝等可有良策?”

李善長率先開口奏道:“陛下,今既尚無足量白銀與銅錢充作寶鈔錨定物,莫若暫且擱置發行大明寶鈔之事,待尋得合適錨定物後再行發行,如此方為穩妥。”

胡惟庸見李善長求穩,心知若與之一致便無建言意義,遂奏道:“陛下,我朝現今銅錢、白銀儲量雖不足,然可先發行部分大明寶鈔試行。至於寶鈔兌換銅錢或白銀,可設限製,禁大宗、頻繁兌換,如此或可解一時之急。”

朱元璋頷首,旋即看向劉伯溫。劉伯溫察知朱元璋目光,奏道:“陛下,大明寶鈔,暫勿發行方好。

如今民間交易用之金屬,除銅錢外,便是白銀與黃金。

黃金稀缺更甚,不必多言。

白銀最宜為錨定物,然我大明現今未開采出足量白銀。

可派人四處勘探,查明境內白銀礦山數量,屆時再議發行大明寶鈔之事。”

其實劉伯溫心中已有所揣度。

朱元璋今日將自遼東押回之倭寇首領與大明寶鈔諸事一並提及,此便表明遼東或許已有解決大明寶鈔發行之法,且大明寶鈔錨定物一事,極可能與日本相關。

然因隻是揣測,劉伯溫自己亦無把握,是以隻能作與李善長大致相仿之回答,以回稟朱元璋。

朱元璋聽罷眾人所言,起身來回踱步。片刻後道:“罷了,罷了,大明寶鈔之事且先擱置,待日後尋得合適時機再行發行。”

幾人退出禦書房後,胡惟庸與李善長同行,呂昶則與劉伯溫一道離去。

胡惟庸向李善長問道:“恩師,發行大明寶鈔,於大明恢複民生經濟有益。寶鈔既攜帶便捷,且對大宗商品交易大有促進之效。”

李善長對胡惟庸道:“惟庸啊,汝難道未聞呂昶所言?這寶鈔若無錨定物,屆時兌換不到與麵值相符之銅錢,寶鈔便會貶值。寶鈔不值錢了,汝且猜度,受損的是何人利益?”

胡惟庸豈會不知?寶鈔若貶值,日後百姓以寶鈔完稅,不啻於大明國庫收入憑空減少,受損者自是國家。

且百姓若將銅錢存於錢莊換得寶鈔,亦為受害者。

至於士紳豪族,所受影響倒是不大。

李善長瞧出胡惟庸心有不甘,勸道:“惟庸啊,此事切不可急。如今大明各地亟待恢複民生、重整吏治。此事雖功勞巨大,卻並非人人皆能擔當。”

胡惟庸皮笑肉不笑,對李善長道:“恩師,學生受教了。”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